電影從來不是某個導演或者明星的個人功勛。一部好電影離不開各個部門的精誠配合。曾經屬于上海老電影的輝煌中,也有不少電影“匠人”的功勞。
2017年11月21日下午,由上海電影家協(xié)會主辦的“紀念著名戲劇電影美術家韓尚義誕辰100周年研討會”在上海市文聯(lián)舉行,來自美術界、電影美術界、舞臺美術界的藝術家和專家們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韓尚義
韓尚義(1917-1998)是中國電影美術的奠基人之一,曾擔任過《一江春水向東流》、《林則徐》、《聶耳》、《枯木逢春》、《南征北戰(zhàn)》、《白求恩大夫》、《子夜》等經典優(yōu)秀影片的美術設計。
同時,他把符合電影規(guī)律的內容做了理論性的總結,為中國電影美術理論和專業(yè)教學作出巨大貢獻,今天的戲劇影視美術專業(yè)教學體系,包含著他以及歷代教師的實踐經驗積淀和理論成果結晶,他人生最后一句話還是問女兒“我還有什么事情沒有做完”。韓先生是中國戲劇電影美術發(fā)展史的里程碑,也是其中不朽的詩篇。
研討會現(xiàn)場
會議正式開始之前,上影集團副總裁徐春萍從韓老為戲劇藝術所做過的貢獻出發(fā),進行研討會致辭,“要出精品,要出力作,就需要電影人不斷的需要加強實踐,其中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向前輩大師學習?!?/p>
作為同是上大美專的校友,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上海創(chuàng)意工作者協(xié)會主席汪大偉來信表示,“我們美術界,特別是美術學院應該借這么一個機會,我們把韓先生,包括和中國近現(xiàn)代、現(xiàn)當代的電影美術、舞臺美術相關的藝術家,要加強研究的事業(yè),把它納入到我們的研究、推廣、宣傳的理論中?!?/p>
曾與韓尚義生前共事過的同志,有過交集的學生以及他的家人,通過對韓老充滿立體感的描述,深情回憶了這位大師的藝術生涯和生活中的精彩片段,他們指出紀念的必要性,共同希望將老一輩藝術家的思想、藝術觀點永遠傳承下去。
《聶耳》劇照
他態(tài)度敬業(yè),為人高尚
研討發(fā)言環(huán)節(jié)上,上海舞臺美術學會會長韓生對類似于韓尚義這樣,對中國電影美術作出基礎性貢獻的先驅表示敬意,“從事這個專業(yè)很多年,我們也感受這個專業(yè)從后臺工作逐漸地走向前臺,這里面就更加依賴于先驅,借這個機會向前輩藝術家表示敬意?!?/p>
導演張建亞從專業(yè)上定義了韓尚義的藝術貢獻,“他是中國電影美術的奠基人之一,應該算基座上的人物。一開始的時候,很多電影美術和美工是混在一起的,對電影的特性還沒有很多理解的時候,韓先生不但拍攝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而且他把符合電影規(guī)律的這些東西做了理論的總結,包括電影美工、電影美術師這些稱呼的定義。電影美術師管什么,演員演技歸導演,除了演員都在電影美術師的掌控之中,所以影片的好壞和一個電影美術師有非常大的關系?!?/p>
《南征北戰(zhàn)》劇照
韓先生是很多人的“啟蒙老師”,他實在,不圖虛名,不掛虛職,他充分尊重大家,關心下級,聽取年輕人意見。拍戲時,他亦會下功夫將美術做到極致,給導演建議,給演員創(chuàng)作思路,敬業(yè)無比。
表演藝術家牛犇老師回憶道:“他對業(yè)務非常精湛,是在我從藝這么多年中見到的比較難得的人,我一生都在向他學習,他是我最尊敬的老師。我們懷念他。我覺得一個好的作品,美術是功不可沒的,這些年碰到具體業(yè)務的時候,我就很懷念那個年代的美術師。”
1940年紀錄片《民族萬歲》攝制組在大西北,左起:韓尚義、羅及之、姚士泉、趙啟海、鄭君里
與韓尚義合作過人都說他為人極好,總是笑嘻嘻的,骨子中帶著股幽默感,沒有架子,滿面春風,與人合作融洽,保持著那個年代特有的風尚。許多人念念不忘從他那里得到的關懷和幫助。
畫家盧治平至今感念韓老當年發(fā)表文章評論他的作品,“他不認識我,但是他的這篇文章對于我來說特別重要,覺得如遇甘霖。韓老師對我的作品給了很大的肯定,對于我今后的道路給予了信心。”
上海電影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許朋樂也感嘆韓老的才氣和忠義,“他的人品加起來非常有重量。剛才有很多同志說,在今天基本上找不到這樣的藝術家,我很同意這樣的觀點。”
而韓尚義奉獻不求回報的品質,以及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為人,也一直激勵著他的子孫后代,女兒韓莎莎口中他是低調且嚴格的人,他追逐美和自然,喜歡畫畫,生前還在病床上畫了一張自畫像。同時,他非常樂觀,將時間當成生命來用,從來不會虛度年華,“一個農民的兒子自學成才,背后的努力和所付出的勤奮一般人難以想象。”
《一江春水向東流》劇照
不忘初心,傳承精神
韓尚義是許多人心目中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他勤奮、努力,在美術界和電影界中實屬全才。用上海電影家協(xié)會主席、導演張建亞的話來說,“韓尚義對于我們來說,他就是一個電影美術的泰斗級人物,和整個上海美術有關系,和漫畫界也有關系?!?/p>
美術理論家舒士俊多次提到“不忘初心”一詞,他欽佩韓先生的敬業(yè)精神,也贊揚他的品格,“我們懷念老一輩藝術家,就要回到人品、人格最初、最美的上面?!?/p>
韓尚義曾任1981版電影《子夜》總美術
據(jù)電影《子夜》的場記回憶,韓老對工作要求非常嚴格,甚至會抄半個月報紙只為記錄當時交易所最真實的數(shù)字,由此可見,電影美術是一個具有很高修養(yǎng)的行當,隨著電影技術的發(fā)展,創(chuàng)作的氛圍不該失去,電影之本不該被忘記。
畫家黃阿忠認為現(xiàn)在的美術行業(yè)存在很多亂象,使得很多基本的東西遭到缺失,而韓尚義開創(chuàng)和奠基的電影美術,不能式微于下一代。“我們應該傳承,那么怎么樣結合,怎么樣把它聲、控、光以及高科技的電腦制作結合起來,把電影美術應有的修養(yǎng)傳承下去,把它們有機結合在電影中,使得電影更有看頭?!?/p>
傳承是需要參與的,電影之本不可以忘記,上海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許曉明坦言,“這個活動不僅僅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懷念、紀念韓尚義老師的豐功偉績,還有一個傳承的作用,要把這個傳承下去,但是電影藝術到底走什么道路,中國的電影怎么搞,的確是一個很深刻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保ㄎ? 陳晨 馬韻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