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白先勇:我的家鄉(xiāng)不是哪個地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時,絕大部分大學生都沒看過昆曲,但二十多年后,大學生自己上臺去演了。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時,絕大部分大學生都沒看過昆曲,但二十多年后,大學生自己上臺去演了。白先勇在南京東南大學校園里接受澎湃新聞·文學花邊獨家專訪時感慨道,昆曲,是以最美的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中國人最深刻的情感。他說:我的家鄉(xiāng)不是桂林也不是臺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聽到昆曲,我就回家了。

白先勇是校園青春版《牡丹亭》藝術總監(jiān)。攝影:孟椿



4月26日,江蘇大劇院,校園青春版《牡丹亭》近三個小時的首演在一陣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中緩緩落幕,該劇藝術總監(jiān)、作家白先勇走上舞臺激動不已:“我要祝賀這次校園青春版《牡丹亭》大大成功!太驚艷了!”他幾次提到2004年由他擔任總制作人、由青年演員俞玖林、沈豐英演繹的青春版《牡丹亭》,同樣在一片緊張與期待中完成首演。它的成功,讓湯顯祖那出來自十六世紀的經(jīng)典之作再度“還魂”,在二十一世紀的舞臺上重放光芒。

此次的《牡丹亭》,是一臺完全由學生演出和伴奏的校園青春版《牡丹亭》。它由東南大學在全國海選出50位學員擔任演員與樂隊成員,他們平均年齡不到22歲,其中80%是“00后”。從去年夏天起,這群近乎“0基礎”的學員就利用周末與假期到蘇州學習、排練。

同樣難得的是,學員們的執(zhí)教老師,正是包括俞玖林、沈豐英等在內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原班人馬。曾經(jīng)的新人成為老師,他們“一對一、手把手”的傳授畫面,讓白先勇驚嘆于一份愿望的實現(xiàn)——一代代昆曲人把一身的功夫傳承下去,讓昆曲永遠青春,永葆生命力。

“我想,校園青春版《牡丹亭》就是青春版《牡丹亭》的延續(xù)?!?/p>

在校園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之后,白先勇在東南大學“昆曲的校園傳承”研討會間隙接受了澎湃新聞·文學花邊獨家專訪。他感嘆道,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時,可能95%以上的中國大學生沒看過昆曲,但二十多年后,大學生自己上臺去演了,“這中間,變化多大啊?!?/p>

在他看來,昆曲,是以最美的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中國人最深刻的情感。“人家問我,你家鄉(xiāng)在哪里?我說不是桂林,也不是臺北,也不是哪里,我說我的家鄉(xiāng)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一聽到昆曲,我就感覺我好像回家了?!?/p>

白先勇接受澎湃新聞·文學花邊獨家專訪。 視頻制作:羅昕 實習生 馬何霖(00:53)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