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書法大系》主編王立翔:簡帛金文書法受追捧的背后

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上的藝術類圖書,上海書畫出版社的圖書一直受到關注。該社近年來推出了書法字帖類圖書的升級系列《簡帛書法大系》《磚銘書法大系》等,廣受好評

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上的藝術類圖書,上海書畫出版社的圖書一直受到關注。

該社近年來推出了書法字帖類圖書的升級系列《簡帛書法大系》《磚銘書法大系》等,廣受好評,新近出版的《金文書法大系》作為該系列的延續(xù),在一個月內(nèi)就實現(xiàn)重版,這在小眾又有一定門檻的書法字帖類圖書中頗為少見。前不久關于青海“昆侖石刻”的學術爭議引起超出學術圈的社會大討論,也反映出古文字研究和金石書法在當下的熱潮。上海書畫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書法大系》主編王立翔近日就此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的專訪。

王立翔



談及該系列的出版初衷,王立翔認為,隨著準專業(yè)和專業(yè)讀者群體的擴大,專業(yè)類出版社要對專業(yè)內(nèi)容進行深度挖掘,提供與需求匹配的更加多樣化、體系化的字帖類圖書,以此為讀者打開更為廣闊的視野,體會中國書法深厚而豐富的內(nèi)涵。與此同時,這一種出版方式也將對古文字研究和書法創(chuàng)作起到推動作用。

澎湃新聞:上海書畫出版社推出的書法字帖類圖書《簡帛書法大系》《磚銘書法大系》等在圈內(nèi)廣受好評。新近出版的《金文書法大系》作為該系列的延續(xù),也頗受歡迎,在一個月內(nèi)就實現(xiàn)重版。請您介紹下“書法大系”的定位和該系列出版的初衷。

王立翔: 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書法大系”叢帖,我們一開始并沒有做非常宏大的規(guī)劃,而是想對我們以往出版的字帖類圖書做一個升級。作為書畫藝術專業(yè)的出版社,我們的碑帖出版有著悠久的出版?zhèn)鹘y(tǒng),六十多年來在不同的時間段都有代表性的字帖系列出版,對書法在當代的傳承、弘揚,都起到了比較大的作用。

《金文書法大系》(第一輯)



不同的時間段,受制于材料、需求的不同,出版物的定位也有所不同。為了滿足受眾的需求,我們打造了一批聲譽很高的字帖類品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出版的《書法自學叢帖》,2000年出版的《中國碑帖經(jīng)典》,到近十幾年間相繼推出的《中國碑帖名品》一編、二編等,都深受讀者的歡迎?;厮葸@些年我們出版的重要碑帖出版物,規(guī)模大小有所不同,但總體還是圍繞大家耳熟能詳?shù)臅ń?jīng)典作品來選目。

商晚期亞酌杞婦卣


亞酌杞婦卣



隨著準專業(yè)和專業(yè)讀者群體數(shù)量的擴大,讀者對內(nèi)容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原先的遴選標準已經(jīng)沒有辦法完全適應讀者的需求。從構建一個更加多樣化的體系和為更多讀者群打開視野的思路出發(fā),我們決定策劃推出一套分類的書法大系。從“簡帛書法大系”“磚銘書法大系”到“金文書法大系”,目前已經(jīng)出版到第三個系列,希望若干年后能形成一個更大、更完整、更豐富的書法字帖方陣。

澎湃新聞:簡帛,磚銘,金文,包括你們后邊還計劃出版的甲骨文書法等,都不是普通讀者能輕易接觸的文獻材料,也不是人們熟知意義上的書法作品,跟當下的書法有何關聯(lián)?它們的出版意義是什么?

王立翔:簡帛、磚銘、金文、甲骨文,都是以文字載體命名的書法書體,我們大系的分類也是以載體來劃分的,這也體現(xiàn)了中國漢字和書法在發(fā)展沿革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顯著特征。

樣本對比 左:甲骨文 中:金文 右:秦小篆



以金文書法為例,金文是鑄刻于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書法是商周戰(zhàn)國時期銘文書體的總稱。著名的金文書法代表作有《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史墻盤》等。金文呈現(xiàn)出甲骨文字之外的又一種書寫面貌,下開規(guī)范嚴整的小篆體系。它以渾厚的線條和嚴謹?shù)慕Y體,奠定了中國書法金石氣的審美范式,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不容忽視的崇高地位。

史墻盤



文獻記載,秦漢時期就有商周青銅器出土,其銘文已被官員、學者研究。至宋代,好古器及銘文之風尤甚,誕生了著名的《考古圖》《金石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著作,被譽為金石學奠基期。

至晚清,隨著地下古器物的大量出土,金石學迎來了鼎盛期。陳介祺、吳大澂、潘祖蔭、端方、張廷濟、王懿榮、王國維等學者考釋銘文、證經(jīng)補史、收羅傳拓,不僅保存了大量珍貴拓本資料,更是辨清了先秦書法發(fā)展中的諸多問題。與此同時,書法篆刻家們從金文取法,探索出前所未有的獨特風格樣式,吳昌碩、黃牧甫、羅振玉、王福庵等人的實踐,大大彰顯了金文書法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活力。

吳昌碩臨《散氏盤》



在歷史考古研究以外,更多的學者、藝術家從藝術層面審視金文的重要性。金文書法的嬗變不僅記錄了漢字形態(tài)的演進,更映射出中華文明從神權政治向人文理性的轉型軌跡。

然而因諸多條件的限制,許多金文佳作未能進入當代書法讀者的視野。《金文書法大系》是在對目前已知公私藏金文原拓進行普查、整理的基礎之上,以優(yōu)質拓本、高清圖像來逼真呈現(xiàn)金文的千姿百態(tài),為讀者提供可師法和研究之用的歷代金文圖像和文獻資料。

談及它的出版意義,大致可以概括三個方面:第一,對中國書法發(fā)展史而言,《金文書法大系》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樣的材料來加以具體化認識;第二,《金文書法大系》優(yōu)選的700多件金文作品,為當代書法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多的古典范式,也為藝術創(chuàng)新和理論研究提供了源頭活水;第三,《金文書法大系》所再現(xiàn)的古文字及其內(nèi)容超越了書法書寫本身,為讀者認識中國文化的起源、中國藝術的審美樣式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材料。

澎湃新聞:對于現(xiàn)存數(shù)萬件帶銘青銅器及相關拓本,《金文書法大系》的選目宗旨是什么?入選的拓本有何遴選標準?

王立翔:《金文書法大系》的遴選主要是基于我們對金文書法階段性的認識。我們盡量將前人和當今對金文書法的研究成果呈現(xiàn)出來,希望能夠幫助讀者從漢字的發(fā)生演變中獲得感性認識,引導他們進入到對文字學、對書法書體知識的更多探究。金文作為篆體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呈現(xiàn)了從古籀、大篆到小篆的演變脈絡。在編選過程中,我們努力將不同地域、不同階段、不同書風的代表作呈現(xiàn)在大系中。

端方舊藏



與此同時,我們也尤其注重金石拓本的高質量和珍稀性。這次《金文書法大系》第一輯的出版就匯集了晚清金石收藏家陳介祺、吳大澂、端方等人的秘藏珍拓,也有傳拓大師周希丁、王秀仁的精心之作。這些拓本承載著清代金石學的學術傳統(tǒng),是金文書法學習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希望讀者能體會到我們編選《金文書法大系》時的一些用心。

陳介祺舊藏



澎湃新聞:不論是金文還是甲骨文,都存在一定的釋讀困難,我們的讀者可以如何通過這套大系,從書法史的角度對金文進行賞析?

王立翔:金文的應用年代自商晚期延續(xù)至秦統(tǒng)一六國,歷時約一千二百年。據(jù)容庚《金文編》統(tǒng)計,現(xiàn)存金文單字三千七百七十二個,其中可釋識二千四百二十字。金文內(nèi)容涵蓋祭祀、冊命、征伐、土地交易等社會活動,既是研究先秦史的一手史料,也是漢字藝術化進程的重要樣本。

鑄造銘文的形態(tài)


鑿刻銘文的形態(tài)



金文的制作以鑄造為主,少數(shù)為刻制。商周陶范鑄造需經(jīng)泥??套?、翻制陽文范、銅液澆形成等步驟。因此,受政治禮制、經(jīng)濟文化、鑄造工藝、審美自覺等諸種因素的影響,金文在不同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風格。商代晚期的金文多遒勁雄美,起止鋒芒畢露。西周早中期伴隨禮制建設,金文典麗端莊、勻凈整飭、雄健豐腴,一如宗法制度的極致投射,達到了巔峰。西周晚期,銘文的筆勢多圓轉流暢,章法往往疏朗開闊,仿佛是在再現(xiàn)青銅文明最后的輝煌。進入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地域書風劇烈分化,以晉系、楚系、魯系、秦系文字為代表,體現(xiàn)出金文演化的多元性,書寫者鑄造者的藝術自覺逐漸超越了實用功能,金文走向了更多姿多彩的藝術蛻變。

為了更好地幫助讀者學好用好我們精心編選的金文拓本,我們按時代分編了商晚期、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春秋戰(zhàn)國五冊,每冊均以銘文字數(shù)多寡排列,其中拓本字體小、銘文字數(shù)多者,均以放大圖像呈現(xiàn),并精選了部分青銅器銘文實物圖像與拓本對照置于冊前。所有釋文都請專家進行了把關。相信這些工作,都將有利于讀者的學習、欣賞和進一步研究。

澎湃新聞:當下古文字發(fā)展勢頭比較好,對出土文獻的關注日益增強,談一談這樣一種出版方式對古文字研究和書法創(chuàng)作的推動作用。

王立翔:古文字學和書法的研習創(chuàng)作熱潮緣于當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和復興。古文字跟書法關系密切,它們之間的互動也會促進彼此的發(fā)展,所以我們圖書出版行業(yè)也很好地把握了這種契機和需求趨勢,推出了不少這方面的出版物。一方面是有關書法字帖的,另一方面是有關古文字新出土的材料,比如簡帛、璽印等。最近引起學界熱議的有關青?!袄鍪獭钡臓幾h,似乎已成為超出學術圈的社會大討論,也正好反映了古文字和書法的密切關系及它們在當下的受關注度。

毛公鼎拓本



我認為,對古文字的關注與研究直接推進了書法的當代創(chuàng)作。在時下的一些書法展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作品,正在向金文、簡帛、磚銘、碑刻等新出土書法材料學習,尤其是對結體和書風的取法,呈現(xiàn)出新的書寫面貌。書法創(chuàng)作對金文的研究、借鑒,既能很好地激發(fā)古文字的活力,更能夠催生出傳統(tǒng)書法藝術的新生機。

澎湃新聞:《金文書法大系》在出版一個月內(nèi)就實現(xiàn)重版,它受歡迎的原因何在?從出版角度談談如何平衡專業(yè)出版與大眾傳播之間的關系。

王立翔:出于規(guī)??刂频目紤],上海書畫出版社現(xiàn)推出《金文書法大系》第一輯,選入的是1949年前出土青銅器的銘文拓本,合計750余件。從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第一輯體量是適中的,銷售情況和社會反響都非常好,上市一個月就實現(xiàn)重版,這對于釋讀、學習有一定門檻的、小眾的字帖類出版物而言是較少見的,也是非常難得的。上海書畫出版社一直專注于專業(yè)領域的學術出版。應該說,我們不是為了學術而學術,學術也不是我們的自我標榜,而是基于我們對于專業(yè)出版的深層次理解。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手機碎片化閱讀的當下,我們始終從讀者需求出發(fā),堅持提供有專業(yè)品質保障的出版物。我們認為學術出版是專業(yè)出版的制高點,通過專業(yè)提升守住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品質,才會吸引讀者圍繞在我們的周圍。我們將學術含量注入《金文書法大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貫徹我們專業(yè)出版理念的又一次成功運作。

(本文圖片由上海書畫出版社提供)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