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鐵骨銘青史,丹心照千秋——《左光斗傳》序

《左光斗傳》,吳純生著,安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25年8月版巍巍浮渡山,湯湯樅川河。在樅陽這片山川秀美、氣節(jié)昭彰的土地上,四百年前曾誕生過鐵骨銘青史、丹心照千秋的明末名臣——左光斗。

《左光斗傳》,吳純生著,安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25年8月版

巍巍浮渡山,湯湯樅川河。在樅陽這片山川秀美、氣節(jié)昭彰的土地上,四百年前曾誕生過鐵骨銘青史、丹心照千秋的明末名臣——左光斗。今有鄉(xiāng)邦學(xué)人吳純生先生,以十二年沉潛之功,采故紙之遺珍,訪閭巷之舊聞,終成二十余萬言煌煌大傳,實乃傳承鄉(xiāng)賢精神之盛事,亦為重構(gòu)歷史記憶之壯舉。純生先生囑余作序,雖無能為,但不得不為之。無能為,是因為余雖忝列高校歷史學(xué)教授,對左光斗的生平事跡有所了解,但沒有研究;不得不為,是因為樅陽是我的鄉(xiāng)梓之邦,我必須表達對左光斗的敬仰之情和對傳記作者的由衷敬意。

當我們翻開明末史冊,泛黃的紙頁間總彌散著悲壯的氣息。那是一個朝堂昏暗、閹黨弄權(quán)、乾坤倒懸、山河破碎的年代,卻又是一個威武不屈、舍生取義、鐵骨錚錚、氣節(jié)如虹的歲月。就在那至暗的時代,左光斗等正直之士以筆為戟、以血為墨,在史冊上書寫了“大明脊梁”這四個沉甸甸的大字?!蹲蠊舛穫鳌饭卜质?,從明末的時代背景出發(fā),全面而細致地描繪了左光斗的家庭背景、成長經(jīng)歷、政治生涯、文學(xué)成就以及他與惡勢力不屈不撓斗爭的精神。全書十章,宛若十面明鏡,折射出一代清官廉吏、忠毅之臣的立體人生。

左光斗是中國古代清官廉吏的典型。廉潔、廉能、廉正,是中國古代清官的文化品格?!傲疂崱保轻槍ω敻欢缘?,“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指清廉潔凈;廉潔的文化品格,與“貪官”相對?!傲堋?,是針對能力而言的,“能,政令行也”,指清廉能干,指解決問題的能力;廉能的文化品格,與“昏官”相對。“廉正”,是針對行為而言的,“正,行無傾邪也”,指正直、正氣、剛正;廉正的文化品格,與“庸官”相對。左光斗十八年的宦海生涯,集中體現(xiàn)了廉潔、廉能、廉正的文化品格。

他任官后,即以“俸薄儉常足,官卑清自尊”作為座右銘;“絕饋遺不入”,“力杜請托”,“通籍十八年,囊槖如洗”;在閹黨栽贓他受賄二萬兩進行追比時,又因他“性不治產(chǎn)”,即便變賣所有家產(chǎn),尚湊不足此數(shù)。這些,反映了他是一位廉潔之官。

他任官后“以清望持風(fēng)紀”,嚴于律己、忠于職守、按章辦事、知難而上、事功卓著。他被選授為御史,巡視內(nèi)城時,“捕治吏部豪惡吏,獲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輦下震悚”;督理京畿屯田時,條上“三因十四議”,大興水利,教民種水稻,因“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后來刑部右侍郎鄒元標到京師,經(jīng)過天津一帶,看到那里遍種水稻的情況,就非常驚訝地說:“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為何物,今遍地耶,左公力也”;他深知“百年之計,無如樹人”,于是創(chuàng)設(shè)武學(xué)、屯學(xué),并選拔、推薦了史可法等一批治世能臣。這些,表現(xiàn)出他是一位廉能之宦。

他任官后,不趨炎、不附勢,剛毅不屈,鐵骨錚錚,與楊漣一起“力挽狂瀾促移宮”“排閹奴,扶沖主,宸極獲正”;面對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惡勢力,他和楊漣共謀《糾忠賢二十四大罪》疏,又和高攀龍“共發(fā)崔呈秀贓私”,還自己“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最終被魏忠賢等殘害于詔獄。這些,彰顯出他是一位廉正之臣。

左光斗還是中國古代士大夫風(fēng)骨的樣板。何謂士大夫風(fēng)骨?學(xué)者雖有不同的概括,但有一點則是共識,就是孔子所說的“士志于道”“朝聞道,夕死可矣”“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所謂“道”,指的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準則、行為規(guī)范、思想境界和價值體系?!笆恐居诘馈庇袃煞N情況:一是居官蒞政時,應(yīng)該做到“澤加于民”“兼善天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二是賦閑家居時,應(yīng)該“獨善其身”“修身見于世”,通過“居敬”“窮理”“存養(yǎng)”“省察”“力行”,升華自己的道德和精神境界。左光斗自撰的懸掛在其讀書處“寒知閣”的楹聯(lián)“風(fēng)云三尺劍,花鳥一床書”,就是士大夫風(fēng)骨的集中概括,也體現(xiàn)了他對士大夫風(fēng)骨的自覺踐履。

在國勢阽危、風(fēng)云激蕩的明末社會,“天下無道”,作為股肱之臣,左光斗“從道不從君”“從道不從勢”,務(wù)實為民、直言敢諫、正氣凜然、直節(jié)不屈,“我有龍穎劍,欲殺投水濱。丈夫報國家,鴻毛安足論?”“以身殉道”。但同時,左光斗也渴望著花團錦簇、鶯歌燕舞,“天下有道”的太平盛世,撫我七弦琴、讀我圣賢書,享受“對景得新詩,把盞傾糵曲”,吟風(fēng)弄月、詩朋酒儕的士大夫生活。

左光斗這位中國古代清官廉吏的典型和士大夫風(fēng)骨的樣板,是浮渡山的煙云、樅川河的流水熏陶和滋養(yǎng)的結(jié)果。父親的諄諄教誨和左氏廉儉守義的家風(fēng),老師的言傳身教和樅陽“詩書繼世”的傳統(tǒng),培養(yǎng)了他的鐵骨丹心;同時,他的乾坤正氣,也成就了樅陽“氣節(jié)之鄉(xiāng)”的盛譽。

浮渡煙云化墨痕,樅川風(fēng)骨入丹青。這部傳記的獨特價值,在于讓歷史回歸土地。作者用地方志的顯微鏡與明末歷史的超廣角交替觀察,最終呈現(xiàn)出一個有血有肉的精神標本。當讀者跟隨作者走進左光斗少年苦讀的寒窗、中年巡視的官道、晚年系囚的詔獄,最終停駐在那具被閹黨殘忍敲碎的軀體前時,自會懂得,所謂的“鐵骨”,不過是普通人在非常時刻對“道”的堅守而已。這種堅守,正是中華文明歷經(jīng)劫難而生生不息的生命密碼。

左光斗守節(jié)不移的定力、舍生取義的勇氣、知行合一的擔(dān)當,恰如穿越時空的北斗,為世人指引著精神的航向。愿這部浸潤著鄉(xiāng)情國魂的傳記,能激活更多人血脈中的文化基因,讓“鐵骨御史”的精神遺產(chǎn),在新時代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煥發(fā)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是為序。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