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穿越萬年時光的文明對話近日在日本京都展開。
“繩文時代的世界:日本北部繩文史前遺址群的至寶”特展在京都文化博物館舉行。此次展覽是2021年“日本北部的繩文史前遺址群”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首次以如此規(guī)模集結該遺址群出土文物的綜合性大展,展出約250件珍貴文物。
此次展覽通過實物見證日本史前文明的成就,理解這一持續(xù)了萬年的文化為何能在今日依然散發(fā)迷人魅力。先來看一張“呆萌”海報,日本博物館的多數展覽都禁止攝影,但這個海報有個特別提示——展覽“攝影OK”(部分除外)。

海報
國寶土偶與重要文化財產集結
日本繩文史前遺址群由17處考古遺址組成,北海道6個、青森8個、巖手1個以及秋田 2個。這些文化遺產保存了1萬多年前繩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袄K文”是指這一時期出產的陶器上具有的繩狀圖案。該時期始于約1萬5千年前,一直持續(xù)了一萬多年,直到彌生時代開始。

繩文史前遺址群

繩文史前遺址群
“繩文時代”這一專業(yè)術語的確定,可追溯至1877年美國動物學家愛德華·摩斯在東京大森貝塚的考古發(fā)現。他將發(fā)掘出的帶有繩狀按壓紋飾的陶器命名為“Cord Marked Pottery”,“繩文”由此得名。這些低溫無釉陶器最初的功能性紋飾,是為了防止繩索在器物表面打滑,隨后逐漸演變?yōu)楠毺氐乃囆g表達。

國寶“繩文女神”(山形縣立博物館藏,展出時間:10月4日-10月19日)

國寶“中空土偶”(函館市藏,展出時間:11月1日-11月30日)
本次展覽的核心亮點是兩件日本國寶級土偶的特別展出—— “繩文女神”與 “中空土偶”。土偶是繩文時代最獨特、最具代表性的精神文化遺產,其中近九成塑造為女性形象??脊叛芯科毡檎J為,土偶是祈禱母子平安、子孫繁衍、漁獵豐收的祭祀法器。許多土偶在儀式結束后會被故意損壞,可能蘊含著將愿望奉獻給神靈或為生者祛除災厄的意味。
土偶的造型從早期抽象、扁平的小型土偶,逐漸發(fā)展為造型復雜、富于動態(tài)的立體土偶。許多女性土偶突出隆起的腹部和豐滿的胸部,鮮明地體現了對生命繁衍、大地豐饒的崇拜。例如,被稱為“遮光器土偶”的一類,其標志性的巨大雙眼被認為可能象征洞悉一切的神靈之眼,或是主持祭祀的薩滿所佩戴的面具。
展覽匯集了五件來自不同遺址的遮光器土偶,形成難得一見的專題陳列:

巖手縣手代森遺址出土《重要文化財產 遮光器土偶》(文化廳藏,巖手縣立博物館保管)

左:巖手縣豐岡遺址出土《遮光器土偶》(巖手縣立博物館藏) 右:青森縣八日町遺址出土《遮光器土偶》(青森縣立鄉(xiāng)土館藏,風韻堂收藏)

左:秋田縣星宮遺址出土《遮光器土偶》(大仙市藏)右:秋田縣藤株遺址出土《遮光器土偶》(東北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藏)
三大時間軸線,系統解讀繩文文明
展覽通過“繩文的一萬年”、“繩文人的一生”和“繩文人的一年”三條時間軸線,為觀眾構建立體的繩文世界。
繩文時代早期的陶器,多為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深缽形食具,造型簡單,紋飾質樸。到了中晚期,陶器形態(tài)逐漸多樣,出現了注口土器(用于在祭祀儀式中傾倒液體)、香爐形土器等類別。
陶器紋飾也從簡單的繩紋,發(fā)展為渦卷紋、隆起紋等更具裝飾性的式樣。一些特殊的陶器,可能被用于祈禱人丁興旺、谷物豐收的祭祀活動,體現了繩文人將日常器具升華為信仰載體的能力。
“繩文的一萬年” 通過土器、工具的演變及聚落規(guī)模變遷,追溯繩文時代的技術發(fā)展與社會演進。重點展品包括板狀土偶以及彩文漆涂淺缽形土器。

板狀土偶(北秋田市藏)

彩文漆涂淺缽形土器(青森縣立鄉(xiāng)土館藏,風韻堂收藏)
這些文物展現了從早期繩紋到中期“火焰式陶器”的演變過程,體現了從實用到祭祀功能的升華。
“繩文人的一生”單元通過表現生育、育兒場景的土偶,以及裝飾品和實際埋葬的人骨資料,還原繩文人從出生、成長到死亡的生命歷程。重要展品包括蹲姿土偶、鹿角制腰飾等。

日本重要文化財產 蹲姿土偶(福島市藏)

發(fā)飾(東北歷史博物館藏)

重要文化財產 鹿角制腰飾(東北歷史博物館藏)

左 :動物形土制品(千歲市教育委員會藏)右:動物形土制品(市立函館博物館藏)
第三單元“繩文人的一年” 則通過實物資料、模型、標本和影像等多種媒介,重現繩文人與自然共生的可持續(xù)生活方式, 比如漁撈具、蘑菇形土制品。

重要文化財產 漁撈具(東北歷史博物館藏)

蘑菇形土制品(鹿角市教育委員會藏)
據策展人介紹,此次展覽不僅是一次文物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與萬年文明的精神對話。通過來自日本北部繩文史前遺址群的珍貴文物,特別是多件國寶與重要文化財產的齊聚,觀眾將得以親身感受繩文時代獨特的美學意識、精神信仰以及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展期:2025年10月4日-11月30日
參考資料來源:京都文化博物館、日本旅游局官網、《日本文化通史》(葉渭渠)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