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紅樓群芳譜:命運,是一幅七巧板

初讀紅樓,對年幼的巧姐入選金陵十二釵正釵頗為不解。后來終于明白,紅樓夢一如一幅高妙的國畫,最精彩處不在畫端,而在留白。

紅樓群芳譜:命運,是一幅七巧板

中國人是細膩溫情的,他們愿意把生活歸結(jié)于“酸甜苦辣咸”五味。嘗盡這五味便是歷練了一個完整的人生。

這是一種歷盡滄桑后,方冷暖自知的況味。

而跳出自我來觀,世界又是多姿多彩。盡管我們曾渴望著的未來,它只有鮮亮沒有暗淡,可終究無法阻擋命運之光穿過生活的棱鏡,幻化出顏色各異。

于是,我們便把這五味雜陳、七彩斑斕的,叫做人生。

于是,當七月七出生的巧姐,遇到了劉姥姥的外孫板兒,便是兩張風格迥異卻殊途同歸的白紙,以這五味雜陳和七彩斑斕為調(diào)色板,描畫出一個由秀色滿園到返璞歸真的人生。

紅樓群芳譜:命運,是一幅七巧板

初讀紅樓,對年幼的巧姐入選金陵十二釵正釵頗為不解。后來終于明白,紅樓夢一如一幅高妙的國畫,最精彩處不在畫端,而在留白。

一部偉大的小說,其偉大不止于話內(nèi),更在話外。話外之音,如琴之余音。琴音已絕,余音依然繞梁。

這樣的留白和余音,在巧姐身上至少體現(xiàn)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對王熙鳳的補寫。

跟作者一樣,讀者眼里心里的王熙鳳無疑是精彩而復雜的,很難用一句話甚至一篇文加以概述。因為王熙鳳身上體現(xiàn)出的人性里的光明與黑暗,也恰是我們自身人性里的優(yōu)點與弱點。

面對人性的閃光點,我們有欣喜,可面對人性的弱點,我們又有著幾許悲哀與無奈。悲哀在于,你不能無視它的存在,無奈在于,你明知道它會啃嚙你的肉體和靈魂,卻又時常不得不對之俯首稱臣。

從王熙鳳身上,我們照見了自己,可又無法使之明晰。是啊,世間最難了解的那個人,不是別人,恰是自己。

王熙鳳的命運最終以悲劇收場。而這劇里,啟幕和閉幕,沒有醞釀與推波助瀾,一如她不見其人便聞其聲的笑,笑著而來、飄忽而去。高潮處,戛然而止。合上書,當厚厚的帷幕把鳳姐的歡笑與憔悴、精明與疲憊關(guān)起來時,總讓人有意猶未盡的悵然。

意猶未盡的其實不止我們,還有作者。

作者深知落幕之時的心有不甘,于是便在戲里埋下了幾顆蜜餞,以為余音、以為留白。不至于讓你回味起來,只有苦澀、沒有甜蜜。

這蜜餞,便是巧姐和板兒于繁華熱鬧處,演出的一場不動聲色的戲,以一個佛手和一個柚子為道具。當大觀園的才子佳人們演繹著他們的詩酒年華時,兩個稚子,也在哭鬧與嬉戲聲里,無意間為后來的人生畫卷描出淡淡的一個伏筆。

關(guān)于這個伏筆的解讀,我不太認可“脂硯齋”的說法。如果把佛手和柚子僅僅理解為冥冥中佛法的無邊廣大和因果度化,則依然沒有擺脫因果宿命論的俗套與窠臼。我們知道作者曹公恰恰是一個不屑于流俗的人。

我的看法是——

所謂“佛手”,即“福壽”。

所謂“柚子”,即“有子”。

這是作者對“枉費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鳳的一種代償。

紅樓群芳譜:命運,是一幅七巧板

王熙鳳尊貴固然不假,可她何曾有過福壽?

精明強干的外表下,隱藏著的是一顆千瘡百孔的憔悴之心。生前失人心、夭亡背罵名。

而她另一個最重要的悲劇來源,恰在于她的無子。

如此強悍的鳳姐,之所以也有被色鬼的丈夫賈璉殺得滿院子逃的時候,在于她少了一個最重要的資本,那就是將來可以頂門立戶的兒子。

在那個時代,尤其是人丁日漸單薄的賈府里,這才是最大的危機所在。你看看,同是女眷,孤兒寡母的的李紈,就相對從容許多,為何?

除了她的德行與為人,最重要一點是李紈有個兒子賈蘭,可王熙鳳沒有。這也恰恰是王熙鳳之所以以惡毒的手段對付尤二姐的根本原因。

跟喜歡鳳姐的讀者一樣,作者對鳳姐這個人物始終是存著憐惜的。于是,他讓鳳姐的缺憾在女兒巧姐身上得以實現(xiàn)。關(guān)于巧姐日后和板兒的“福壽”、“有子”,便為補齊這缺憾與短板。

其二、以巧姐最終和板兒的結(jié)合,以實現(xiàn)對人性良善的嘉許。

雖然作者的字眼里有“留余慶”和“積陰鷙”,但若因此便認為巧姐的結(jié)局,是他持“因果報應宿命論”的結(jié)果,那是誤解——

迎春手里的“太上感應篇”以及其它諸多事實已經(jīng)說明,這里不再展開論證。

王熙鳳和賈母、王夫人等對劉姥姥當初的體恤是善舉,劉姥姥后來對巧姐的救贖與接納是報恩,也是善舉。

想想看,如果只看到了賈府里的善,而沒有劉姥姥的報之以善,這善良依然顯得單薄,也不是作者筆下想表達、和讀者心里所期待的。

紅樓群芳譜:命運,是一幅七巧板

這里體現(xiàn)的,不是所謂因果輪回下的“現(xiàn)世報”或者“后世報”,乃是一種對人性里良善的,作者良苦用心的嘉許。

其三、是作者對自身命運際遇的投射與思考。

巧姐從襁褓到少年時期被迫離開賈府,和作者自身的命運與際遇是高度重合的??梢哉f,某種程度上,巧姐的幼年和少年時期的經(jīng)歷也是作者同期的經(jīng)歷。而后來巧姐歸于田園生活的平淡與安寧,又何嘗不是作者本身的寫照與期許?

作者在經(jīng)歷了從車馬喧囂到門可羅雀的家庭變故后,完成了由鳳凰變麻雀的蛻變。從而看透世事、看透人情、體悟人生,從此屈就于男耕女織的普通田園生活。他終于明白,轟轟烈烈的理想與追求,不過是到頭來守著一畝瓜、二分田的安寧與恬淡。

而現(xiàn)實里的他終歸與此尚有差距,于是,他便把個人對人生的理解與對生活的追求,賦予在巧姐和板兒身上,讓自己的人生體悟以這種方式得以實現(xiàn)。

所以,他決不可能讓巧姐去做藩王的小妾,再經(jīng)歷那不堪回首的縹緲之夢。他要讓巧姐像一灣清澈的溪流,流淌在山澗、徜徉于大自然的懷抱。這是繁華落盡后,他內(nèi)心的一顆希望之種,而埋種之土,則是最疾苦卻有人間溫情的“荒村野店”。

其實,這種暗示早已出現(xiàn)。那個讓寶玉牽念和歆羨不已的、同樣會織布的二丫頭,就是巧姐后來的樣子,當然也是作者自己渴望而歆羨的樣子。

所以你看,曹公可有閑筆?

二丫頭不是沒有來由的信手拈來,板兒和巧姐的一場哭鬧嬉戲,竟是一場大戲!

巧姐的結(jié)局,續(xù)書里寫成了嫁到有錢的周地主家。這就不但違背了判詞,也違背了作者一開始著重強調(diào)的一個“巧”字。

當初,尊榮顯貴的王熙鳳求鄉(xiāng)野村嫗劉姥姥給女兒起名字,那是一段富貴與貧賤交相輝映、翩翩起舞的美妙畫卷,也是一段活色生香的錦繡文字,續(xù)書者大筆一揮,給辜負了!

巧姐若果真嫁到了周地主家,又何巧之有?又怎么體現(xiàn)當初劉姥姥嘴里的“遇難成祥、逢兇化吉”?

一個“巧”字,不單是恰巧。更含著巧姐“生不逢時”又“恰逢其時”的命運之詭譎與歲月流轉(zhuǎn)。

與此相對,87版電視劇的處理是非常不錯的。

巧姐流落煙花巷中,又巧遇劉姥姥,這時的“巧遇”,是含著淚的、悲喜交加又恍若隔世、力拔千鈞的“巧”。

且看——

紅樓群芳譜:命運,是一幅七巧板

姥姥滿臉堆笑:“媽媽,您就讓我見一見那孩子吧?”那老鴇冰冷地吐了一句:“不行!師傅正教曲兒呢!”姥姥老淚縱橫,拉起板兒:“走!咱回家,賣房子、賣地!”……傾家蕩產(chǎn)也要贖回巧姐。

這一處理,類似“脂本”里對尤三姐的處理。

流落風塵里的苦難與救贖,更能彰顯生命撕扯與涅槃的華彩與力量。一如一塊有瑕疵的美玉,比一塊無瑕之玉被救贖,更具悲劇的力量。

書里若隱若現(xiàn)的巧姐,一如留白,看似空洞無力,卻有著一個七彩斑斕、五味雜陳的人生。而所有的富貴與苦難、榮華與波折,最終以一個白茫茫大地為背景。

只是,相同的背景下,有的人“家亡人散各奔騰”;有的人“欲潔何曾潔”;有的人了悟、遁入空門。當那張七彩暈染又不著一筆的留白,終歸于一場漫無邊際的茫茫大雪。

我們是否可以想見——

賣了田地的劉姥姥帶著板兒,贖出了巧姐,祖孫三人走在茫茫白雪之中——

可真是一場知人事的雪啊!

它將一切繁華與殘敗了無痕跡;將煙花柳巷里的腌臜無奈嚴嚴實實地覆蓋,重新還一個清清白白的世界;它為巧姐帶來了重生的希望。此時的巧姐,帶著干干凈凈的身軀和心靈投奔到雖貧苦卻有人間真情的“荒村野店”;被一場大雪洗盡鉛華的巧姐也從此跟著板兒過上了雖貧苦卻真正幸福的生活。他們留下的足跡被晶瑩的雪花填平,一如撫平了所有的苦難滄桑與傷痛。

從此,身后的世界,了無掛礙。

紅樓群芳譜:命運,是一幅七巧板

經(jīng)年以后,當紡車嗡嗡響起,巧姐抬頭看一眼天,西天里,太陽撒下余輝,心底再也沒有悲傷,記憶里也不會留下一絲過往的痕跡。只有太陽余輝的金線和紡車上的絲線,密密匝匝織在一起,把幸福和安寧織成嘴角的一抹淺笑。

也許,板兒就快要從田里回來了,她放下手里的線,綰一綰低垂的頭發(fā),每根發(fā)絲里都有陽光的味道。

她像一只輕快的小鹿奔放在田野上,她的歡快純真,一如當初寶玉遇見的二丫頭。(文/韓乾昌)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