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常有人問,為什么最近五六七八年,歷史著作越出越多?我是有答案的:一撥人對外部世界和真實歷史的渴求,以及該往哪兒走的思考自覺。

2017年,仍是歷史類作品出版的大年,通俗讀物和各類專著都收成不錯。個人追隨出版節(jié)奏,全年翻閱了不少。選出若干,跟看官們切磋。

[美]拉爾斯?布朗沃斯:《維京傳奇:來自海上的戰(zhàn)狼》,中信版,2017年4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這是“歐洲中世紀三部曲”之一,其他兩部分別是《諾曼風云》和《拜占庭帝國》?!栋荨酚袀€副標題,“拯救西方文明的東羅馬千年史”,值得細細咀嚼。這些年,大陸出了不少拜占庭歷史的著作,讓人們了解東羅馬帝國在西方與伊斯蘭世界角力過程中的關(guān)鍵角色?!栋荨愤@本書,全景掃描,寫得流暢。

《維》書很不一樣。至少在我個人看來,這是本補缺之作。此前,歐洲北邊的維京人,對南方和英倫的蹂躪,多止于傳說,《維》書讓這些海盜和他們的后裔鮮活起來,幾可觸摸。讀這本書,總是浮現(xiàn)北方游牧民族對華夏中原地區(qū)擠壓的情景。原來歐洲腹地,也有個真實存在的北方“游牧民族”——歐洲13-14世紀迎來近代早期,通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yè)革命,一路奔向現(xiàn)代,就跟維京人的蹂躪有關(guān)。書中,維京人對英倫的塑造,對近代法蘭西的形成,甚至拜占庭帝國最后的輝煌與毀滅寫得尤其精彩。這個視角會讓讀者大開眼界,對現(xiàn)代世界形成的認識,又多了一個重要維度。

[英]克里斯托弗?希伯特:《美第奇家族的興衰》,社科文獻版,2017年1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一本舊作新出。七年前,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出過,叫做《美第奇家族興亡史》。

說到舊作新出,今年也是一景。我解讀其中的原由,是因為早些年,歷史類作品的閱讀需求,遠不如今天饑渴。今年重出了很多舊作,像斷貨很久的布羅代爾《15-18世紀歐洲物質(zhì)文明、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商務印書館出了新版?!蹲詈涞亩欤好绹搜壑械某r戰(zhàn)爭》,七年前重慶出版社出了第一版,今年“理想國”拿到臺海出版社重印了,忍不住匆匆翻了一遍。同主題的書,三年前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了古爾登《朝鮮戰(zhàn)爭:未曾透露的真相》,今年重印。這本書寫得太好了,寫李奇微接手第八集團軍的作為,幾乎是一氣呵成,給新版寫介紹文字時看了一遍,拿到新版又翻了一遍?!独酌?阿隆回憶錄》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今年出了增訂本,加了原來刪掉的三章,厚厚兩大卷,咬牙買回來,又翻了其中幾章,算是對這位出了名的“老右派”的致敬——他憑一人之力,在歐洲知識界一片左轉(zhuǎn)的喧鬧中,捍衛(wèi)自由和個人權(quán)利的價值,成了“一人隊伍”的標本。上面舉的例子,一方面可以看到舊作新出的概貌,也呈現(xiàn)了這種情況的出版活動目標指向哪里。書籍出版是社會心理脈動的晴雨表,舊作新出,也是一種刻度。

回到美第奇。其實去年底還重出了一本美第奇(保羅?斯特拉森著《美第奇家族:歐洲最強大家族締造權(quán)力與財富的故事》,機械工業(yè)版,2016年10月),今年年初才看到,勉強算今年的書吧。網(wǎng)上對這個譯本的質(zhì)量有些微詞,新譯本則有了改觀。希伯特和斯特拉森,都是通俗歷史作品寫作高手,風格相似,可讀性強,故事的脈絡(luò)也差別不大。但希伯特寫得比較平衡,“興”著墨遠多于斯特拉森;斯特拉森則橫插著寫,重點放在“締造”(權(quán)力與財富)兩個字上。兩位作者差了將近一輩,希伯特年長,書出版于1975年,對美第奇家族同情式理解更多;而斯特拉森的《家族》一書,材料引用到2003年,在褒貶上更均衡,應和了現(xiàn)代人對古人看法轉(zhuǎn)變的大趨勢。

[英]克里斯托弗?達根:《劍橋意大利史》,新星版,2017年9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讀意大利史,全因美第奇。很幸運,先撞到的竟然是“四大”(歷史書獎)之一、沃爾夫森獎得主達根!達根因撰寫1796年以來的意大利史《天命的力量》,得過意大利總統(tǒng)頒發(fā)的“意大利團結(jié)之星”獎。我們常說,優(yōu)異的作者,是那些把題目吃透,文字噴薄而出,或擋不住流淌出來的人。達根算一個。二十來萬字,寫1700年,光靠熟悉就能寫好?我不信。達根的出生,就像是沖意大利史來的,他只活到57歲,一生全撲在意大利史上。但我得提醒看官們,如果你沖幾千年“意大利”史來,可能會失望——達根寫的不是通的簡史,他的重點在現(xiàn)代意大利建國。我翻這本書的時候也有一絲不爽——我是奔文藝復興那段歷史來的,卻收獲了了。如果你屬意現(xiàn)代意大利,算是找到寶貝了。達根會讓你滿載而歸。

[荷]彼得?賈德森:《哈布斯堡王朝》,中信版,2017年8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這是“帝國的背影”叢書的一種。叢書計劃出7種,可我看,歷史上的其余6個帝國,沒有哪一個比哈布斯堡王朝更擔待得起“背影”這個詞,帶給人那種惆悵、飄零、無限惋惜之感。

上面的感覺,其實來自簡?莫里斯的《的里雅斯特》。雖然后來知道,莫里斯把哈布斯堡王朝寫得那么詩意,跟她的角色轉(zhuǎn)換有很大關(guān)系,具有極強的個人感情色彩,可那之后,只要有寫哈布斯堡的,總要瞄上幾眼。賈德森的也不例外,何況這是大陸第一本哈布斯堡全史呢。

書的第七章叫“尋常的帝國,我們的帝國”,著實讓我眼睛一亮。還有比這10個字,更能證明我信了莫里斯并沒大錯的么?這正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真實寫照。賈德森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一個帝國——實質(zhì)上的君主國,是怎么通過幾代君主矢志不渝的改革,在土廣人眾的帝國境內(nèi),構(gòu)建現(xiàn)代國民身份認同的。這段歷史,與我們長期對哈布斯堡王朝的認識差距太大了,因而對它因“一戰(zhàn)”倏忽崩潰,跟三百年前它倏忽建立一樣,如此地沒有道理,如此難以接受。這大概是它讓人惆悵、惋惜,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的原因吧?我們知道歷史上很多帝國的故事。不是每一個帝國的垮塌,都能像哈布斯堡王朝一樣,留下長長的“背影”。

讓我們看看“一戰(zhàn)”前和“一戰(zhàn)”是怎么回事吧??垂賯兛闪粢膺@三本書:

[英]查爾斯?埃默森:《1913,一戰(zhàn)前的世界》,中信版,2017年9月;[加]莫德里斯?艾克斯坦斯:《春之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現(xiàn)代的開端》,社科文獻版 ,2017年4月;[瑞典]皮特?恩格倫:《美麗與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個人史》,中信版,2017年9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埃默森寫到,打開1913年的地圖,你會被哈布斯堡王朝的面積“所震撼”。帝國境內(nèi),到處是——總之,什么都有,應有盡有,“或許它自己就是自己的全世界”!帝國境內(nèi),僅議會使用的語言就有10種之多!議員們吵架,甚至要用手勢。當時的人普遍認為,沒了哈布斯堡王朝,歐洲不知道還算什么。帝國的心臟維也納,用作者的話說,那就是“世界的中心”。如果沒有該死的“一戰(zhàn)”,我們盡可想象,比如哈布斯堡王朝有幸活到今天……埃默森寫了哈布斯堡王朝最后輝煌的景象,他說,這輝煌哪怕就是如血的殘陽呢。

看書名就知道《春之祭》屬文藝范兒的主題。的確也是。很奇怪的是,迎接“一戰(zhàn)”時的人們,對戰(zhàn)爭卻個個精神飽滿,好像等待已久的大戲,終于拉開了帷幕。人有多期待,便有多惘然。戰(zhàn)后一代人被稱為“迷惘的一代”,大概就是這個道理的一個腳注。其中,哈布斯堡的隕落,為這迷惘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霧靄。從??怂固顾箤妓贡み@出人間戲劇的描寫中,你可嗅得到濃重的哀婉之情?原來,“現(xiàn)代”是踩著哈布斯堡的尸體“誕生的”——妖魔鬼怪,層出不窮,直到“二戰(zhàn)”,這場鬧劇才顯現(xiàn)出點兒眉目。“一戰(zhàn)”到“二戰(zhàn)”,也就這二十年,人們卻已把世間還存在過的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帝國,忘得一干二凈。帝國的巨大背影,還得等上半個多世紀,被賈德森勾勒出來。

我介紹看官留意《美麗與哀愁》,一是真切感受下(如果你信恩格倫的話),人們是如何那么地喜迎“一戰(zhàn)”的(真是不可思議?。?,二是書中有若干人物,就出自哈布斯堡,比如“波蘭貴族的美籍夫人”勞拉、奧匈帝國勞保局職員弗朗茨、帝國少尉羅伯特、帝國騎兵帕爾?凱萊門……看看這些小人物,都是怎樣的精神面貌、素養(yǎng)和情懷。其實,他們都是帝國的邊角。假如你無法感受到帝國的氣度,可以通過這本書中的小人物,觸摸一下帝國的神經(jīng)末梢,感受到帝國曾經(jīng)的溫度,體會并非每一個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長長背影的道理。

還有若干本書來不及介紹。下面列出幾本,做一句交代,也算對得起攜著它們走過一年。

[美]唐納德?卡根:《雅典帝國的覆亡》,華東師大版,2017年10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雅典的敗亡跟哈布斯堡的消失一樣,令人唏噓。這一敗,很意外的后果,是此后思想家們對直接民主的恐懼,直到小密爾和托克維爾。

[美]金?麥夸里:《印加帝國的末日》,社科文獻版,2017年8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很多人對印加帝國的歷史,基本止于“故事”“傳說”階段。如果麥夸里不同時擁有作家和人類學家這兩個身份,我也沒勇氣介紹它跟看官們認識。

[美]弗雷德里克?羅格瓦爾:《戰(zhàn)爭的余燼:法蘭西殖民帝國的滅亡及美國對越南的干預》, 社科文獻版,2017年10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又一曲帝國敗落的挽歌。法蘭西是笨死的,而美利堅并非書中描寫的“冤大頭”。書中的人物,都寫得栩栩如生,比如胡志明和阮文紹。

兩本日本史:

[美]安德魯?戈登:《現(xiàn)代日本史:從德川時代到21世紀》,中信版,2017年10 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少見近現(xiàn)代日本通史,寫到本世紀的更少。這本書雖然寫得散漫,但面面俱到,對了解日本近現(xiàn)代史,多有線索提示。

涂豐恩:《大人的日本史》,上海人民版,2017年9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一冊小號、可讀性極強的“戈登”,也是從近代一直寫到“3.11”大地震。這本書配的插圖,頗可觀賞。

幾冊專門史,可觀歷史著作出版之深入情況:

[美]羅伯特?C.所羅門、凱瑟琳?M.希金斯:《世界哲學史》,江西人民版,2017年10 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所讀到的第一本全球視野的哲學史。作者帶讀者進入問題領(lǐng)地,卻時常閃開身段,把思考留給讀者自己。

蔡天新:《數(shù)學簡史》 ,中信版,2017年10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把數(shù)學講成哲學、文學,頗合我這種數(shù)學盲胃口,雖然專業(yè)上我無從判斷。

[美]H.W.詹森 等:《詹森藝術(shù)史》(插圖第七版),湖南美術(shù)版,2017年10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我肯定是看熱鬧的了。這本大書,制作極其精美。這類書最難過關(guān)的,是插圖的處理——圖文比例稍有不對,差不多滿盤皆輸。以外行眼光,這本書過關(guān)了。這本書完全可當西方藝術(shù)史百科全書使用。

有兩本日本人寫的小書,堪稱“大家小書”的寫作典范:

[日]小谷仲男:《大月氏:尋找中亞謎一樣的民族》,商務版,2017年3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日]藤善真澄:《安祿山:皇帝寶座的覬覦者》,中西書局,2017年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將學術(shù)與趣味完美結(jié)合的著作,并不隨時可見。今年兩見,算是幸運。小谷先生是中亞史大家?!洞笤率稀冯m是一冊小書,卻考驗你的知識儲備。藤善先生的《安祿山》,基本是“翻案”之作,對安史之亂起因的解讀,令我輩耳目一新。

最后不能不提“兩新一老”:

所謂兩新,一是孫隆基先生的《新世界史》(第二卷,中信版,2017年8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二是克里斯蒂安等人的《大歷史:虛無與萬物之間》(北京聯(lián)合版,2017年12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一老,是宮崎市定的《亞洲史概說》(民主與建設(shè)出版社,2017年11月)。

 

劉蘇里:并非所有垮塌的帝國都能留下“背影”

孫先生簡直就是個超人。世界史這種寫法,要求作者有胸懷天下、縱橫八荒,孫先生差不多做到了。這是華人史家第一次的嘗試,很了不起?!洞髿v史》是“后浪”先前推出的同作者同名書的“全彩插圖版”,全因造工精良,用紙講究,再次入手一冊?!按髿v史”的學術(shù)年齡不超過三十歲,三位創(chuàng)始人和推動者共赴此書,說明它的權(quán)威。如果你對170多億年的歷史感興趣,此書該當必讀。宮崎市定的書,對懂的人,不用多說了,不懂的人,少說為佳。宮崎先生已去世二十多年,而他的亞洲史研究,至今無人超越。上海古籍年初還出了他的《亞洲史論考》,將近1500頁,真正的大書。

常有人問,為什么最近五六七八年,歷史著作越出越多?我是有答案的:一撥人對外部世界和真實歷史的渴求,以及該往哪兒走的思考自覺。我從這撥人的熱情中,看到了一個巨大人群的希望所在?;蛑^,天亮耕地,天黑讀書。讀歷史,早晚都有用。(文/劉蘇里)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