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碌姆▏?,法國的??拢亨囸╄≡u《米歇爾??聜鳌?/h1>

按照慣常的學科劃分,??碌拿诸l頻出現(xiàn)在文史哲和諸門社會科學的熱烈討論中,焦點有時細致到一個章句、一次對談、一份演說。但也許越是這樣的條分縷析,我們就越需要一個整全的視野。

??碌姆▏?,法國的??拢亨囸╄≡u《米歇爾·??聜鳌? src=

迪迪?!ぐ@锱睿骸睹仔獱枴じ?聜鳌?,謝強、馬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434頁,68.00元。

我們了解??拢?926-1984),甚至還多于了解法國。畢竟,思想家的鋒芒確實會銳利過某時某地的人與物??蛇@并不是一口斷定,思想無非是概念間的冰冷推演,全然和現(xiàn)實無涉。按照慣常的學科劃分,??碌拿诸l頻出現(xiàn)在文史哲和諸門社會科學的熱烈討論中,焦點有時細致到一個章句、一次對談、一份演說。但也許越是這樣的條分縷析,我們就越需要一個整全的視野。

法國當代學者埃里蓬(Didier Eribon)的《米歇爾·??聜鳎ㄔ鲇啺妫罚ㄖx強、馬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下稱《??聜鳌罚┍阌兄@樣的整全視野。在這里,有必要交代《福柯傳》的身世。該書根據(jù)2011年巴黎出版的增訂本譯出。而早在1988年,身為記者的埃里蓬便以《??聜鳌吩诜▏?,乃至西方世界打響名堂。在被譯成多國文字的大潮下,該傳記第一版的中文譯本便在1997年面世(謝強、馬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從時間上看,這幾乎同步于方塊字吹響對??滤枷肴孀g介的號角。另一方面,站在法語圈的角度,近二十年也是福柯各類著述及學界同仁研究成果的出版井噴期。至于??庐斈暝诜ㄌm西學院的講課稿,則要等到2014年才全部整理完畢。面對越來越深入的??卵芯?,中國讀者大概會問:這本《??聜鳌肥鞘裁磥眍^?

從記者到大學哲學系教授,埃里蓬走過的堅實腳印本身就是我們認真對待《福柯傳》的首要理由。具體說來,為福柯立傳,是埃里蓬多次采訪??隆⒂羞^第一手素材的自然延伸。和深度報道不同,埃里蓬筆下的福柯被放置到一整代與之頗有交集的朋友圈中。而且,埃里蓬對圈內的不少名士也先后用心跟進。無論是對宗教史家杜梅齊爾(G. Dumézil)的訪談(1984)和傳記(1992),抑或是稍后與那位被視為法國結構主義領軍人物的列維·斯特勞斯的對話錄(1986),再到更為詳盡的長篇考據(jù)作品《福柯及其同時代人》(1994),乃至對文壇鬼才讓·熱內(J. Genet)的專著(2001)及對史家布羅代爾的短篇研究(2002),還有那本專門回顧八九十年代法國思想界“向右轉”的專著(2007),最后到近年從政治哲學入手回顧布爾迪厄的單篇短文(2013),均屬埃里蓬長年關注法國戰(zhàn)后各界思想翹楚一以貫之的脈絡。而《??聜鳌分械母??,其實是這張脈絡中的節(jié)點和焦點。

說他是節(jié)點,是因為從人際交往上,??潞投琶俘R爾有著多年亦師亦友的關系,且后者還力挺??逻M入法蘭西學院這座最高學術殿堂;也因為列維·斯特勞斯是??逻@一代人都要在意的新潮坐標;還因為??孪喈斠欢螘r間對熱內的文筆抱有好感,這在他年輕時駐瑞典期間開設的《論法國文學中的“愛”觀:從薩德侯爵到讓·熱內》講座中已經埋下了伏筆;也還因為??略鵀椴紶柕隙蜻M入法蘭西學院投下贊成票。類似的點滴,書中還有很多。翻一遍《??聜鳌?,幾乎是半部二戰(zhàn)后法國文人史。順帶指出,中文世界也已相繼出版了埃里蓬尚為職業(yè)記者時的兩部作品:《神話與史詩:杜梅齊爾傳》(孟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和《亦近,亦遠:列維·斯特勞斯談話錄》(汪沉沉譯,海天出版社,2017年9月)。

說??率前@锱畹慕裹c,這更回到傳記作者自己的思想關切上。這一關切,既投射出作傳人的同性立場,也回應著到八九十年代西方世界對福柯的某些質疑。單在那本厚厚的《??录捌渫瑫r代人》開頭,埃里蓬便批評當時的英美暢銷書《??碌纳缾塾罚桌?,高毅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中過度渲染??驴v欲的猙獰面孔和極左的政治姿態(tài),且委婉地指出另一本英國福柯傳(D. Macey)中對法國知識界背景的認知疏漏。而就法國本土的知識論戰(zhàn)而言,埃里蓬則對八十年代起旨在清理“68一代”余毒而聲名鵲起的兩位康德派新人(L. Ferry和A. Renaut)言及??聲r的上綱上線予以駁斥。如果我們再聯(lián)系到埃里蓬本人在《對同性戀問題之反思》(1999)書中長達百余頁對福柯在這一方面的討論,以及他親自在2000年譯成法語的另一部福柯傳(D. Halperin),那么我們應該能進一步體會《福柯傳》在2011年大幅增訂背后的積累和透露的立場。可以認為:《??聜鳌分械脑土舭祝餮院途}默,都凝集了埃里蓬二十多年的努力。

然而,無論是《福柯傳》中提及的人事紛紜,抑或是作者再版該書時各方面積累下的延伸論據(jù),恐怕都尚未構成我們今天閱讀該書的充分理由。因為,導讀??碌某霭嫖铮呀涀銐蜇S富!再版序言中的埃里蓬,倒是躊躇滿志。二十多年過去了,他自信這部傳記能恰如其分地展現(xiàn)了福柯的精神面貌。埃里蓬的自信,在稍后的2015年受到了權威認可。倘若留意法國七星文庫出版的??挛募戒洠覀儽銜l(fā)現(xiàn):埃里蓬的《??聜鳌泛汀陡?录捌渫瑫r代人》均被列在少數(shù)幾本優(yōu)秀的生平傳記中。這足以說明埃里蓬對福柯的整體把握確實經得起時間的淘洗?。〞恳?uvres, t2, Gallimard, 2015, p.1657)作為中國讀者,我們不妨帶著前述提到埃里蓬的思想縱深,看他這本信心滿滿的思想家傳記,有什么在今天值得留意的看點?

福柯的法國,法國的??拢亨囸╄≡u《米歇爾·??聜鳌? src=

埃里蓬的《??聜鳌罚?011年增訂版)

《??聜鳌返谝粋€頗為獨特的切入點,在于埃里蓬對??潞投琶俘R爾關系的強調上。從《福柯傳》我們可以讀到,在多年的忘年交之外,??潞脦状伪磉_出對這位印歐神話史家思想功力的景仰。例如,早在1957年,他便在總結當代法國知識版圖時稱贊道,“杜梅齊爾重筑起了諸印歐神話的宏大架構”;稍后在1961年,在被記者問到一個宗教史家和自己研究瘋癲到底有什么共同點之際,福柯回答道,“是結構上的思路想通”,“正如杜梅齊爾對待諸種神話那樣,我亦試圖去發(fā)現(xiàn)經驗背后的諸種結構形式”,“它們的套路,體現(xiàn)在不同層次的變動中”;到了1966年《詞與物》的最后一章,??掳讯琶俘R爾定位到全體人文學科類型轉換的關鍵點;而在1970年法蘭西學院的開講辭《事物的秩序》中,??乱埠喴靥峒岸琶俘R爾作品對自己所起到影響,稱“是他,讓我懂得要放棄傳統(tǒng)的闡釋法或語義形式法,以新方法來分析話語中的內理;是他,讓我懂得在話語與話語之間,通過諸種比較的互動,梳理出各功能關系的體系;是他,讓我懂得如何去描述一套話語的轉換及其與具體制度的聯(lián)系”。

按照埃里蓬在《福柯及其同時代人》中的推測,??挛迨甏汩喿x過杜梅齊爾關于印歐比較的一系列著作。從時間上看,杜梅齊爾早在1949年法蘭西學院的開講辭中已經明確提出四散在亞歐大陸的原始印歐民族享有非常類似的思維結構,其不同文明的分化與差異是隨后在不同地區(qū)才產生的。平心而論,即使撇開埃里蓬濃墨重彩的提法,我們在??碌摹对~與物》(1966)中也確實看到了杜梅齊爾的身影。更確切地說,我們可以看到??卵琶俘R爾開辟的問題意識,進一步在哲學上反思這種問題意識的誕生蘊涵。具體在《詞與物》的第八章中,??卤隳托牡厥崂沓鲱^一批歐洲語文學家(Rask,Grimm, Bopp)研究印歐語言時所折射出全新知識類型的哲學內涵。在這個意義上來看,《??聜鳌分腥拇翁峒暗亩琶俘R爾,至少在具體的知識領域方面就已經吸引了???。就最寬泛的意義來言,從書本上淺嘗印歐神話、語言結構到后來福柯三次主動飛往德黑蘭跟進伊朗革命,我們難道不可以捕捉到??逻@趟積極入世背后的一點蛛絲馬跡?

于是,在我們看來,《??聜鳌返诙€看點,便在于那個經歷過伊朗革命和接觸過阿拉伯世界的??隆L热粑鞣街T門人文學科無非是??滤Q的晚近新范式轉換之果,那么西方現(xiàn)成的一整套術語,是否足以理解近東、中東?具體到??卤救?,他自己又如何打量各個非西方世界,尤其是伊朗和阿拉伯?1978年,伊朗人民要求國王下臺之際,??聭患乙獯罄麍蠹堉?,前往德黑蘭實地報道正在發(fā)生的群眾示威,進而有了一系列媒體寫作。《??聜鳌纷屛覀兛吹剑焊?聢蟮酪晾实亩嗥獙诩霸L談,不是書生落入異域時的胡言亂語,而恰隱含著當時他試圖理解什葉派的某種直覺。無疑,埃里蓬委婉地指出了1978年??碌哪承┹p率和誤判,而且還把這些輕率和誤判放置到當時法國輿論環(huán)境的質疑聲中予以呈現(xiàn)??膳c此同時,在再版的傳記中,埃里蓬卻補充了一小段,認為當年吸引著福柯的什葉派精神號召力,反而在三十年之后的當代國際舞臺愈發(fā)展現(xiàn)出強勁勢頭!今天回過頭來閱讀??逻@方面的論述(收錄在Dits et écrits, t.3),我們確實可以同意埃里蓬的判斷??梢哉J為:就具體事件而言,??乱粫r一地的意見已經不重要;但就伊朗政教關系而言,??鹿P下的“政治中的精神層面”這一表述卻葆有概念上的余溫、大方向上的余熱。近年,它還受到法國伊朗學家某種程度上的再次肯定(參見C.Jambet, Retour sur l’insurrection irannienne, 2011)。

在《福柯傳》涉及伊朗的一章中,埃里蓬還頗具慧眼地摘引了??庐斈昊貞▏浾撠熾y的一篇時文:《反抗是否無用?》(1979),借之以表明??略趯挿阂饬x上作為知識分子介入伊朗的立場。這篇短文亦已被譯成中文。不過,??略谝簧麟A段、各具體情勢下對反抗的理解,可謂大不相同。透過埃里蓬的重塑,我們甚至可以從側面順帶看到當前法國一些社會現(xiàn)象在多年前的先聲:例如1966-1968年在突尼斯大學教書期間,??掠H眼目睹了因1967年近東“六日戰(zhàn)爭”而引發(fā)起當?shù)氐尿}亂、洗劫和縱火等排猶行動,并明確表示并不支持這樣的發(fā)泄方式;又如曾在1971年和薩特一同在巴黎北部出席為阿爾及利亞等外勞請愿的??拢嗖辉附邮苣承O左人士將巴勒斯坦問題摻入旨在保護外勞權益的委員會議程中;到了1979年美籍巴勒斯坦裔學者薩義德前往巴黎參加巴以問題研討會時,??码m然慷慨地騰出自己的公寓作為各方碰頭的場所,但據(jù)薩義德回憶,??伦约簠s不參加聚會。用埃里蓬的話來說,??缕鋵崍远ㄕ驹谝陨幸贿?。從《福柯傳》我們可以看出,在七八十年代法國知識界大面積同情第三世界、尤其是支持巴勒斯坦的大背景下,??滤坪跤幸饣乇苓@些宏大的后殖民敘事。他提出反抗的,其實更多是針對西方自身內部的微觀權力;他為之奔走的,也大體是西方社會中的邊緣群體,例如早已被譯成中文的那篇《無名者的生活》(1977)中所記載的犯人。當然了,還有終其一生都離不開的同性戀問題。


福柯的法國,法國的??拢亨囸╄≡u《米歇爾·福柯傳》

1971年,福柯、薩特和讓·熱內一同出席在巴黎北非移民聚居區(qū)出席為外國勞工權益請愿的集會。

《福柯傳》第三個看點,便是埃里蓬在還原福柯同性戀思考脈絡上的努力。倘若不帶著這樣的謹慎,我們很可能會木然于埃里蓬使用引文時的苦心,錯過他最拿手的研究領域。無需贅述,??潞桶@锱罹袊烂C和敏感的同性意識,后者更是完全服膺于前者在西方六七十年代性解放大潮下所保持的批判性反思。這一時期流行的奧地利心理學家賴希(W. Reich)和德國法蘭克福學派領軍人物馬爾庫塞對沖破性壓抑的呼吁,按道理本該會打動福柯才是。在賴希看來,既然對原始欲求的打壓,那么解藥便水到渠成地應當在解除打壓中找到。誠然,如此一種要求打破西方文明禁忌的解放話語確實為同性群體提供了新的抗爭武器,亦接駁得上??伦约簩Ω黝惐恢髁魃鐣懦馊后w的關懷。然而,在這一股看似步步走向勝利、實現(xiàn)解放的樂觀情緒中,《??聜鳌非蚀_地強調了當時福柯對一味高舉“消除壓抑”旗幟的質疑。只需翻開《性經驗史》第一卷的開頭幾頁,我們便能看到??聦囅P越夥耪撜{背后產生機理的警覺和不屑:“我要探討的,并不是‘我們何以被壓抑’,而恰是‘我們何以會帶著憤恨,針對剛告一段落的過往和當下,針對我們自身,咬定我們就是備受壓抑’。”

事實上,性壓抑論之不充分,非但在具體的社會思潮中無法令福柯完全信服,反而還促使他從更廣闊的歷史視野來審視其短板?!陡?聜鳌分赋?,當時流行的精神分析和??卵芯刻熘鹘處装倌甑奶拱讓嵺`(aveu)構成了頗為類似的平行。其共同點在于:兩者均鼓動個人全無保留地吐露心事,前者面向躺椅旁的精神分析師,后者面向教堂懺悔室中的牧師。和盤托出藏匿在腦海中的所思所想,看似舒緩了心頭大石,卻在客觀上進一步附庸于于眾聲喧嘩的話語權力。而且,在埃里蓬看來,這樣一種此起彼伏的話語泛濫,亦呼應得上福柯剛出道時便精心研究的獄中悔過機制。如此一來,賴希和拉康的單薄便被??滤聪??;蛘哒f,這樣的單薄反而證實了性話語的強大:無論是壓抑還是反壓抑,它們都不多不少地落入了同一種性話語機制的窠臼中。辯證地來看,越是通過坦露心跡成為主體,同時也就是該主體越來越臣服于一整套話語權力的過程。我們可以補充一句:多年以后,埃里蓬自己也緊隨??虏椒?,以一本《避開精神分析》(2005)告別精神分析。因此,他為??伦鱾鲿r反復強調后者對賴希的超越,也就不足為奇了。

《??聜鳌匪坪蹩桃庾裱?碌纳巾樞颍阶詈笠徽虏盘峒?984年出版的《性經驗史》第二、第三卷。在這一章中,埃里蓬告訴我們:??卵刂唁伨秃玫膯栴}意識,在細察基督教早期向牧領坦白的話語之際,發(fā)現(xiàn)要研究此時的修院,那么就不得不回溯到晚期希臘化時代的哲學和道德。在我們看來,這固然反映出??逻@位非基督徒對基督教隱修觀的濃厚興趣,但這更多是同一套問題意識向新領域的開墾,而非他前后思想的轉變或不一致?;\統(tǒng)說來,受西方古代史家著作(如J. Boxwell, P. Brown, P. Veyne)的啟發(fā),福柯發(fā)現(xiàn):一方面,所謂的基督教隱修觀,其實在之前的異教時代已經生根發(fā)芽,且是一種自我的修身術;而另一方面,古希臘晚期對“歡愉”“享樂”乃至“真言”的理解,又和基督教牧領管治下的“坦白”,以及十九世紀以降才出現(xiàn)的“性經驗”有諸多不同。不過,《福柯傳》并沒有駐足在??聦W洲古代史的特定闡釋上。倒是埃里蓬在書中念茲在茲的《性經驗史》第四卷手稿,近日亦終于正式在法國出版!??碌降自谑泛V芯唧w如何探索,傳記里并無劇透。

讀完這部翔實的人物傳記,我們可以收獲一個??碌姆▏鸵粋€法國的福柯。在這篇短文中,我們沒有提及埃里蓬對???,乃至當時整個法國知識界的精彩刻畫,沒有提及埃里蓬最欣賞福柯的那本《規(guī)訓與懲罰》,或者具體分析他這本那本著作。其實,福柯的趣聞軼事,早已傳遍坊間,不必引述埃里蓬;??伦髌分械挠^點或術語,中文學界也早已庖丁解牛、駕輕就熟,更不必援引傳記里的片言只語。這里裁剪出的幾個看點,一來有忠實于傳記作者本人思想偏好的考量,二來有借??律礁Q見當代法國內外現(xiàn)實的嘗試。至于《??聜鳌贩从吵龊駥嵉娜埃毿牡淖x者肯定可以遇見很多。(文/鄧皓琛)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