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水墨畫創(chuàng)作中,以花鳥入畫已是彌久常態(tài),但是,一個難以回避的窘境是,傳統(tǒng)水墨寫意畫在其歷經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進程中,其達到的高峰與其難以回避的內限,一直是相互伴隨的。例如其森嚴自足的定式,其體系媒材的排它性,其泛化的小品性特征等等。而解決的關鍵則在于每一個藝術家對花鳥有著別樣的畫法和不同的詮釋。
蔡茂友水墨作品《不可說》
欣賞當代畫家蔡茂友所創(chuàng)的作品《不可說》,為豎構圖,以斜角取勢,畫面追求強化結構張力,吸取了西方現(xiàn)代構成因素,但本質上仍然是民族傳統(tǒng)二維平面章法原理的延伸,在他的張力結構中,還蘊藏著禪機,這是蔡茂友在章法上的一個突破。其一畫雙鉤荷花,用筆若緊若松,筆筆中鋒,花瓣皆不封合,氣口充盈,筆勢多變,線條與塊面交織;整體格調簡潔,但筆致卻傾向于柔和溫潤;物象多簡化、純化。寫出了荷花高雅絕俗的逸氣、清氣。筆法有張有弛、有快有慢,一展荷之亭亭玉立,開朗而舒展。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荷花也因水而生,畫家將水為空白,再以虛為主,以空靈為上。荷梗之下,群魚浮現(xiàn),空氣流動,巧妙創(chuàng)造出了心靈荷花意象。
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所畫人物軀干偉岸,衣紋線條細勁清圓,晚年則形象夸張,或變態(tài)怪異,性格突出。
《荷花圖 》明代 陳紅綬
花鳥等描繪精細,設色清麗,富有裝飾味。亦能畫水墨寫意花卉,酣暢淋漓。還長于為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插圖,能表現(xiàn)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氣質。其畫手法簡練,色彩沉著含蓄,格調高古,享譽明末畫壇,與當時的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近代著名美術史論家黃賓虹說:老蓮畫法上溯晉唐,下開揚州八怪之先聲,以至山陰諸任氏而止。概括了陳洪綬作品的師承影響。《荷花圖》筆法勁健,怪石嶙峋,尖峭突兀,荷花則敦厚樸茂,畫風寫實。
《荷花鴛鴦圖》 明代 陳紅綬
再欣賞《荷花鴛鴦圖》,此作赭墨石色的湖石襯托著綠葉、紅蓮。水中一對鴛鴦在戲嬉?;B以勁細的線條勾勒,敷色艷麗,層次細膩,變化微妙。湖石用筆方折粗硬,襯托了描繪精細圓潤的蓮花、蓮葉。這種對比襯托的手法是陳老蓮常用的。
《蓮石圖》 明代 陳洪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