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書訊

馬伯庸新作首發(fā)《收獲》:但問荔枝“如何來”?

擁有780萬微博粉絲的“馬親王”馬伯庸又出新作了。這一次,他的小說《長安的荔枝》首發(fā)《收獲》長篇小說2021年春卷。

2021-04-01

澎湃新聞

4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創(chuàng)好書榜:清代家族內(nèi)的罪與刑

《救世:子產(chǎn)的為政之道》劉勛著,中華書局上海聚珍春秋時代諸國林立,國家間的內(nèi)政外交形勢復雜。在晉、楚兩國分別管控北方和南方時期,被夾在中間的小國深受兩國爭霸的撕扯之害。…

2021-04-01

《大故宮》新出紀念版:再讀延禧水宮及翠玉白菜

歷史學者閻崇年所著《大故宮》(紀念版)新書發(fā)布會近日在故宮博物院紫禁書院舉行。

2021-03-31

澎湃新聞

劉醒龍紀實散文《如果來日方長》:平凡世界的勇者

“第七十六天過去,接下來的日子不再是第七十七天!”“一個人要何等堅忍,才能使自己面對玉石俱焚的現(xiàn)實而幸免于身心俱碎?”這些都是去年親身經(jīng)歷疫情的劉醒龍的真實感受。

2021-03-31

澎湃新聞

《城市的秉性》:為同質(zhì)化城市發(fā)展開一劑良藥

一座城市只有具備了有特色的文化,才有可能以卓爾不群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

2021-03-30

澎湃新聞

一本小說,用12張城市切片透視深圳

3月28日上午,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作家鄧一光在北京發(fā)布了他的最新中短篇小說集《在龍華跳舞的兩個原則》。評論家潘凱雄、孟繁華,青年評論家李壯等嘉賓參加了發(fā)布會。發(fā)布會現(xiàn)場鄧…

2021-03-30

澎湃新聞

托卡爾丘克《糜骨之壤》:在精神層面,回溯前蘇格拉底時代

3月28日,浙江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教授許志強,文學翻譯家、作家于是與文學編輯李燦做客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卡爾丘克新書《糜骨之壤》展開對談?!?/p>

2021-03-30

澎湃新聞

對話-朱秀?!哆h去的白馬》:一位女性走進磅礴的歷史

3月27日,朱秀?!哆h去的白馬》新書分享會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由傅逸塵擔任主持,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李敬澤,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研究員劉大先出席活動。分享會現(xiàn)場。

2021-03-29

澎湃新聞

纏繞在我們身邊的家用電器

《論家用電器》,汪民安著,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2月版

2021-03-29

澎湃新聞

西西《欽天監(jiān)》:依然在追問,“我”從哪里來

3月20日,作家李洱、評論家楊慶祥與作家笛安做客碼字人書店,就香港小說家西西的長篇新作《欽天監(jiān)》展開一場有關(guān)文學和歷史的對談。

2021-03-27

澎湃新聞

《古詩詞遇見中國地理》出版,用心呈現(xiàn)中國人的“詩和遠方”

人們常說,生活中要有“詩和遠方”。那么,什么樣的“詩和遠方”,最能直抵讀者的精神家園?有個答案是:古典詩詞和中國地理。

2021-03-27

縱目之神:三星堆的青銅時代

近日,三星堆第二輪考古發(fā)現(xiàn)震驚了世人。作家、學者蕭易的新書《尋蜀記——從考古看四川》,以四川近年來具有代表性的考古發(fā)掘以及荒野田疇的遺址為內(nèi)容,探尋了四川的歷史

2021-03-25

馬識途“甲骨文筆記”有望年內(nèi)面世:為中華古文字延續(xù)生命

“這次解讀的字更全面、更準確,可以把之前的全部替換了?!?/p>

2021-03-24

陳魯豫《還是要相信》:真實展現(xiàn)這個時代的愛、憂傷與希望

最近,主持人陳魯豫出版了新書《還是要相信》。書中對于年輕人們最關(guān)注的話題,如自律、獨居、職場生存、生育、親密關(guān)系等進行了回應(yīng),值其新書出版,魯豫和朋友楊瀾、柯藍、陳銘舉…

2021-03-24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