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四)抗蒙斗爭的發(fā)展和金兵的敗潰

中國通史 作者:范文瀾 撰


  (四)抗蒙斗爭的發(fā)展和金兵的敗潰 一、金哀宗即位,并力抗蒙 元光二年(一二二三年)十二月,宣宗病危,詔立太子守緒(宣宗王后子)繼位。平章政事、英王守純(龐妃子)搶先進宮。太子守緒后至,忙遣樞密院官及東宮親衛(wèi)軍三萬屯東華門街,命護衛(wèi)四人監(jiān)視守純于近侍局。守緒奉遺詔即帝位(哀宗),改年號正大。

  哀宗守緒在宣宗初年曾任樞密使,立為皇太子后,仍控制樞密院事。哀宗即位,正當金朝瀕臨滅亡,而人民抗蒙斗爭又有所發(fā)展的年代。金哀宗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任用抗蒙有功將帥,集中兵力,抗蒙救亡。

  任用抗蒙將相哀宗即位后,在正大元年(一二二四年)正月,罷免守純平章政事的相位。三月,丞相高汝礪病死。五月,平章政事把胡魯病死。哀宗任用一批抗蒙有功將帥,分掌軍政。赤盞合喜權樞密副使,樞密副使完顏賽不為平章政事,權參知政事石盞尉忻為尚書右丞,起復致仕官張行信為尚書左丞。一二二五年四月,又起用已致仕的胥鼎為平章政事、行省于衛(wèi)州(一二二六年七月病死)。太常卿李蹊權參知政事。在“金國將亡”的年月,金哀宗任用文武朝臣,并力救亡。哀宗又下詔為抗蒙死難的將佐十三人建立褒忠廟,以激勵將士。

  蒲察合住在宣宗時權吏部侍郎,聲勢煊赫,殘酷苛刻,朝臣都知道他的奸惡而不敢言。哀宗即位,貶蒲察合住為恒州刺史,貶左司員外郎泥龐古華山同知楨州軍州事。正大元年(一二二四年)十二月,又把蒲察合住處死?!督鹗贰ぐё诩o》說:“逐二奸臣,士大夫相賀?!背袨橹徽?。

  一二二三年,宣宗病死前,曾遣人招降武仙。武仙降蒙后,與史天倪同治真定,相互攻訐。一二二五年春,武仙殺史天倪,以真定府降金。武仙叛蒙歸金,對金朝的抗蒙救亡,顯然也是有利的。

  停止侵宋戰(zhàn)爭宣宗面對蒙古的侵掠,利用地主武裝在北方抗蒙,而把金軍主力南侵宋朝。由于南宋人民的堅決抵抗,金宋戰(zhàn)爭連年不決。術虎高琪向南方“擴地”的圖謀難以實現,反而使金朝背腹受敵,兵力分散。哀宗即位后,改變戰(zhàn)略,迅速停止侵宋戰(zhàn)爭。一二二四年六月,派遣樞密判官移剌蒲阿領兵到光州,四處張榜,告諭宋界軍民,金朝“更不南伐”。一二二五年,又下詔禁止宿州、泗州、青口等地巡邊的官兵擅殺過淮的紅襖軍。金軍停止侵宋,得以集中兵力,抗御蒙古了。

  與西夏議和在蒙古侵掠金、夏的過程中,西夏和金朝不斷在邊境地帶發(fā)生小規(guī)模的戰(zhàn)事。宣宗多次下詔對夏作戰(zhàn)。成吉思汗北返后,集中兵力西向,西夏遭到蒙古的侵掠,處在滅亡的威脅之中。哀宗也對西夏改變戰(zhàn)略,遣使談和。一二二五年九月,金、夏和議:夏對金稱弟,不稱臣,不用金朝年號。哀宗對諫官完顏素蘭、陳規(guī)等說:“夏人從來臣屬我朝,現在稱弟和好,我不以為是恥辱。果能和好,使人民安定,還要對他們用兵嗎?你們應當知道我的用意”。

  金哀宗對宋、夏和好,集中力量進行抗蒙斗爭。

  山西失地的收復一二二六年秋,哀宗派遣權樞密副使移剌蒲阿進兵山西。八月,移剌蒲阿收復曲沃,進而收復絳州(晉安),蒙古守將劉德仁(遼東降蒙地主)敗死。一二二七年初,紇石烈牙吾塔領兵攻平陽。蒙古知平陽府事李守忠出戰(zhàn),兵敗入城。蒙古平陽副帥夾谷常德(金降將)開城門迎金兵。牙吾塔收復平陽,俘李守忠。蒙古行平陽元帥府事李伯溫(李守忠兄)據守青龍堡,金兵進攻,李伯溫敗死。五月,武仙領兵攻太原,金降人自城中內應。武仙收復太原,蒙古大將攸興哥(攸哈剌拔都)敗死。金朝出兵山西,一年之間,連續(xù)收復平陽、太原等重鎮(zhèn),蒙古喪失守將多人。金取得了勝利。

  山東、淮北地區(qū)的斗爭一二二六年初,李全自楚州北上,攻山東,占據青州益都,擒降蒙的紅襖軍首領張林。蒙古郡王帶孫領兵圍攻李全于益都。宋朝任劉琸知楚州,投宋的紅襖軍首領夏全在楚州起兵反劉琸,劉琸逃跑。夏全進兵盱眙,十一月,領兵投降金朝。楚州的王義深、張惠、范成進等也相繼降金。哀宗封四人為郡王。張甫叛金投附李全,與劉慶福謀殺李福,不成,被殺。李全妻楊妙真據楚州。哀宗遣總帥完顏訛可等領兵往攻,敗還。

  濟南地主武裝張榮逐漸擴充勢力,據有章丘、鄒平、濟陽等地。一二二六年,領兵降蒙。李全在青州被圍攻一年,大小百戰(zhàn),傷亡慘重,城中軍民僅余數千人。一二二七年四月,李全投降蒙古。蒙古軍帥孛魯(木華黎子,權國王)以李全為山東、淮南、楚州行省。蒙古兵乘勝攻下登、萊、膠、淄、滕等三十余城。山東地區(qū)都為蒙古所占有。

  蒙古侵掠陜西一二二六年,成吉思汗親自統(tǒng)領蒙古大軍進攻西夏,企圖一舉滅亡西夏。十一月,蒙軍圍攻西夏中興府。金哀宗急召陜西行省及陜州總帥完顏訛可、靈寶總帥紇石烈牙吾塔等到汴京商議軍事。又下詔給陜西兩行省說:“倘若邊地有警,內地可憂,如不早圖,就要受害。一旦事勢不同,可以隨機應變。如再逐級奏報,恐失事機,可由行省從宜規(guī)畫?!?br/>
  一二二七年四月,成吉思汗到達隆德,企圖侵占金朝的德順州,作為駐地。金朝在德順州,沒有駐軍,形勢危急。德順節(jié)度使愛申書招鳳翔人馬肩龍來州共守。州城中只有地主武裝“義兵”和鄉(xiāng)軍八九千人。蒙古兵圍攻,金軍死守,力成一百二十晝夜。城破,愛申自殺,馬肩龍戰(zhàn)死。

  五月,蒙古軍進攻臨洮府。金臨洮府總管陀滿胡土門戰(zhàn)敗被俘,拒絕蒙軍誘降,見蒙古軍帥不跪拜,蒙軍用刀砍胡土門膝脛。胡土門始終不屈,被殺死難。

  金哀宗召集朝官,商議對策。陜西行省奏上三策,上策是哀宗親自將兵出戰(zhàn),中策是哀宗去陜州,下策是棄陜西,保潼關。朝官集議,以為只可助陜西軍決戰(zhàn),如陜西不守,河南也不可保。六月,西夏帝降蒙,西夏滅亡。金哀宗遣使去蒙古軍中求和。

  蒙軍拒絕金朝的求和,經清水縣,進攻鳳翔,直指京兆,關中大震。七月,金哀宗在汴京簽民為軍,勸百姓入城遷避。人們議論說,蒙兵未到,河南先亂。蒙古軍攻滅西夏,長驅入陜,千里之間,洶洶不安。屯駐在涇、邠、隴三州間的金節(jié)度使楊沃衍(唐括迪剌部人),原為北邊屯田小吏,抗蒙作戰(zhàn)有功,升任節(jié)度使,立志以身許國,說:“為人不死于王事,而死于家,不算大丈夫?!泵晒疟鴸|下,楊沃衍與部將劉興哥(鳳翔虢縣人,出身起義農民)在邠州、隴州之間,往來作戰(zhàn),抗御蒙古,屢戰(zhàn)屢勝。蒙古兵不能前進。

  正當金朝的汴京,面臨著成吉思汗大軍的嚴重威脅時,七月,成吉思汗在清水縣軍中病死。八月,哀宗令撤去汴京城防丁壯和修城民夫,并暫停非急需的軍需差發(fā)。汴京渡過了危機。

  成吉思汗死后由幼子拖雷監(jiān)國。一二二八年,繼續(xù)侵金。蒙古軍在陜西者,漸至涇州,斷絕慶陽糧道,進入大昌原。平章政事、平涼行省完顏合達問軍中諸將誰愿為前鋒出戰(zhàn)。忠孝軍提控完顏陳和尚應命。陳和尚出兵前,沐浴更衣,表示決心死戰(zhàn)。擐甲上馬,不再回視,急出抗敵。陳和尚領騎兵四百,大破蒙古軍八千之眾,三軍戰(zhàn)士踴躍奮戰(zhàn),獲得重大勝利。哀宗手詔褒獎,授陳和尚定遠大將軍、平涼府判官。大昌原的全勝,為金朝多年所未有,捷報傳來,滿朝振奮。

  完顏陳和尚,名彝,豐州人。父乞哥曾為同知階州軍事。章宗泰和侵宋時,宋軍攻占階州,乞哥陣歿。宣宗時,蒙古侵金,陳和尚被俘,殺蒙古監(jiān)卒,渡河逃回金朝。兄斜烈任行壽泗元帥府事,陳和尚充宣差提控。一二二五年,陳和尚因處理軍中官吏相毆事,被訴入獄。一二二六年,斜烈死,哀宗釋放陳和尚。一二二七年,為忠孝軍提控。所謂忠孝軍,是在蒙古侵掠中投附金朝的各族軍隊,包括畏兀兒、乃蠻、羌、渾及中原被俘逃來的漢人。忠孝軍勇于作戰(zhàn),但難于統(tǒng)制。陳和尚統(tǒng)帥有方,軍紀嚴明。軍隊過處,秋毫不犯,街市間不再喧雜。作戰(zhàn)則充當先鋒,疾如風雨。大昌原之戰(zhàn),陳和尚聲名大振,忠孝軍日益成為金朝抗蒙戰(zhàn)爭中的一支勁旅。一二二九年,樞密副使移剌蒲阿率陳和尚忠孝軍駐邠州,防御北邊。

   二、蒙古窩闊臺侵金 一二二九年八月,蒙古在克魯倫河邊舉行貴族大會(庫里爾臺),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蒙古太宗)繼承了汗位。窩闊臺統(tǒng)領蒙古軍的主力,大舉侵掠金朝。金朝抗蒙救亡的斗爭,進入了更加艱苦的階段。

  慶陽之戰(zhàn)一二二九年冬十月,蒙古軍進駐慶陽界。哀宗詔陜西行省遣使奉羊酒幣帛去蒙軍求和,以為緩兵之計。蒙古也派使臣斡骨欒到陜西行省來招降。哀宗密遣樞密院判官白華去邠州,告諭移剌蒲阿,候春初去慶陽作戰(zhàn)。十二月,哀宗詔令移剌蒲阿與總帥紇石烈牙吾塔、權簽樞密院事完顏訛可等領兵援慶陽。正大七年(一二三○年)正月,金軍與蒙古軍再戰(zhàn)于大昌原,蒙古朵忽魯軍戰(zhàn)敗,退走。慶陽圍解。移剌蒲阿遣還蒙古使臣斡骨欒,說:“我已準備軍馬,可來戰(zhàn)斗!”

  衛(wèi)州之戰(zhàn)蒙古在慶陽戰(zhàn)敗,斡骨欒回報。窩闊臺大怒,決意親自領兵南侵。一二三○年七月,窩闊臺與弟拖雷、侄蒙哥統(tǒng)率大兵,向金朝的山西進攻。蒙古軍攻下天成堡,經西京,至應州,在雁門關激戰(zhàn),先后攻破代州和石州。

  武仙歸金后,在一二二八年置府衛(wèi)州。一二三○年九月,武仙領兵圍攻潞州的蒙古軍。窩闊臺命塔思領兵救援。武仙退保潞州東原上。金將移剌蒲瓦領兵夜襲蒙古軍,塔思戰(zhàn)敗,蒙古輜重、人口都被金軍俘獲。武仙還軍,攻占潞州。十月,窩闊臺再遣萬戶宴只吉臺與塔思等攻潞州。武仙遁走,還屯衛(wèi)州。蒙古真定萬戶史天澤等率領河北蒙、漢軍圍攻衛(wèi)州。哀宗調遣完顏合達、移剌蒲阿領兵十萬救衛(wèi)州。完顏合達等先遣完顏陳和尚忠孝軍及親衛(wèi)軍等三千人作先鋒出擊,蒙古兵敗退。衛(wèi)州圍解。陳和尚的忠孝軍又立了戰(zhàn)功。

  衛(wèi)州解圍后,哀宗登城門勞軍。以移剌蒲阿權參知政事,與完顏合達行省于閿鄉(xiāng),領兵防守潼關。調武仙兵去鶻嶺關扼守金州路。

  潼關、鳳翔之戰(zhàn)一二三○年十一月,蒙古兵攻潼關、藍關,不能下,退軍。正大八年(一二三一年)正月,蒙古速不臺軍攻破小關,攻掠盧氏、朱陽。潼關總帥納合買住領兵拒戰(zhàn),求援于行省。行省派陳和尚忠孝軍一千,都尉夾谷渾軍一萬來援。蒙古速不臺軍敗退,金兵追到倒回谷口而還。

  金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屯兵于潼關東。蒙古按察兒軍圍攻鳳翔。完顏合達、移剌蒲阿以蒙古兵勢大,不敢輕動。哀宗派白華馳諭合達、蒲阿,領兵出關與渭北蒙軍交戰(zhàn),誘蒙古軍救援,以解鳳翔之圍。完顏合達、移剌蒲阿領旨提兵出關,至渭北,與蒙古軍交戰(zhàn),正值窩闊臺、拖雷率領的主力軍來援,金軍當晚收兵入關。一二三一年二月,蒙古兵攻陷鳳翔。

  窩闊臺出兵侵金以來,金、蒙互有勝負,蒙古兵并沒有能取得多少進展。一二三一年五月,窩闊臺在官山九十九泉駐夏,召集蒙古諸王將領商議滅金的戰(zhàn)略。蒙古軍兵分三路,中軍由窩闊臺率領,攻河中府,轉向洛陽。左軍由斡陳那顏率領,進兵濟南。右軍由拖雷率領,自鳳翔過寶雞,入小潼關,經過宋境沿漢水而下,自唐、鄧攻汴京。計劃在一二三二年春季三路大軍合圍汴京,消滅金朝。

  九月,蒙古兵三路齊發(fā),窩闊臺兵臨河中府,拖雷軍過鳳翔南下。金朝面臨著滅亡的危險,將領們在議論著抗蒙救亡的對策。樞密判官白華主張調陜西兵守河中,說:與其到漢水去防御,不如直往河中,黃河一日可渡。倘作戰(zhàn)順利,蒙古去襄、漢的軍馬必當遲疑不進。利用北方作戰(zhàn)機會,使南方掣肘。完顏合達自陜州上奏,也主此議。哀宗召移剌蒲阿到汴京商議。移剌蒲阿以為,如金軍北渡,蒙古兵必將屯駐平陽之北,放我?guī)煻珊?,然后斷我歸路與我決戰(zhàn),恐怕不利。蒲阿請召合達來同議。合達對哀宗說,河中時勢已經不同以前,所奏也不敢自信。合達、蒲阿仍還駐陜西,只以一支軍馬出冷水谷,為河中府聲援。

  十月,窩闊臺猛攻河中。合達、蒲阿派遣元帥王敢率領步兵一萬救援。十一月,王敢救兵趕到,金軍拚死守城,日夜不休。城西北樓櫓被攻破,又血戰(zhàn)半月。十二月初,力盡,城陷。守將完顏訛可被俘遇害。

  拖雷率領的右軍四萬,攻破寶雞,九月,破大散關,侵入宋境,屠洋州,攻興元。宋兵棄饒峰關不守。蒙古兵攻入饒峰關,由金州東下,直指汴京。鄧州告急。

  十一月,哀宗急詔完顏合達、移剌蒲阿移兵屯鄧州,完顏陳和尚隨行。楊沃衍軍留守閿鄉(xiāng)。兩省軍入鄧,札付宋襄陽制置司,約同御蒙古,被宋朝拒絕。十二月初,楊沃衍領兵八千,武仙自胡陵關領兵萬人來鄧州會師,屯駐于順陽。

  拖雷軍渡漢江。金提控步軍、臨淄郡王張惠建策,乘蒙軍半渡邀擊。移剌蒲阿不聽。蒙古兵約四萬人渡江至禹山。金軍已屯順陽二十日。完顏合達在鄧州兩山隘間設伏兵二十余萬。合達、蒲阿立軍高山,分據地勢。步軍列陣山前,騎兵屯于山后,計劃夾擊蒙軍。蒙古軍只有四萬。拖雷得到諜報,留大軍輜重,只派少數輕騎前進。蒙將速不臺設計說:“金軍不耐勞苦,不利野戰(zhàn)。多次挑戰(zhàn)使他們勞乏,戰(zhàn)乃可勝?!泵晒泡p騎兵到,合達見形勢不利,列陣以待。蒙古兵突擊攻陣。都尉高英督軍力戰(zhàn),蒙兵少退。蒙兵又突擊都尉樊澤(即夾谷澤)軍,合達斬一千夫長,金軍殊死戰(zhàn),蒙軍又退。

  鈞州三峰山之戰(zhàn)蒙古輕兵自禹山退走。兩省奏報獲勝。拖雷留下一支蒙古軍牽制金軍。蒙古軍已分散行進,分道直趨汴京。完顏合達、移剌蒲阿恐蒙軍乘虛入京,自鄧州發(fā)大軍趕赴汴京。正大九年(一二三二年)正月初二日,完顏合達、移剌蒲阿率騎兵二萬、步兵十三萬,自鄧州出發(fā)。騎兵統(tǒng)帥蒲察定住、郎將按得木、忠孝軍總領夾谷愛答、提控步軍張惠、殄寇都尉高英、樊澤,及中軍陳和尚等隨行。至五朵山,與楊沃衍、武仙軍合。楊沃衍問:“禹山之戰(zhàn)如何?”合達說:“我軍雖勝,而蒙古大兵已散漫趨京師了?!睏钗盅軕嵖卣f:“平章(合達)、參政(蒲阿)蒙國厚恩,掌握兵權,失去事機,不能戰(zhàn)御,竟然縱敵兵深入,還有什么話可說!”金軍北行,蒙古伏兵不斷在中途邀擊。十二日,金軍渡沙河,去鈞州。蒙古兵渡河襲擊,金軍不得札營休息,又不得軍食。行至黃榆店,遇雪不能前進,就地札營。十四日,合達在軍中接到哀宗的制旨,令兩省軍全部赴京師,然后出戰(zhàn)。又有密旨,說蒙古騎兵漸近,已遷衛(wèi)、孟二州。合達、蒲阿立即啟行。蒙古軍聚集,阻擋道路。楊沃衍奪得一條去路,陳和尚占據山上,金兵急進,距鈞州只有十余里。蒙古軍退至三峰山的東北和西南。武仙和高英領兵襲擊西南,楊沃衍、樊澤襲擊東北,蒙古兵退到三峰山東。張惠、按得木率騎兵萬余,自上而下沖擊,蒙古兵又退。金軍沿途作戰(zhàn),極度疲勞。軍士甚至三日未食。至三峰山,天又大雪,軍士被甲胄僵立雪中,槍槊結凍如椽。蒙古軍與河北降軍聚集在四圍,燃薪煮肉,輪番休息。乘金軍疲困,有意讓開去鈞州的一條路,放金軍北走,然后出伏兵夾擊,金軍大敗,楊沃衍、樊澤、張惠三軍爭路,張惠持槍奮戰(zhàn)而死。蒙古兵圍攻楊、樊及高英兵,戰(zhàn)于柿林村南,樊澤、高英也都戰(zhàn)死。武仙率三十騎逃入竹林。移剌蒲阿領兵北走,蒙古軍追到,被擒。金朝的大軍全部崩潰。

  完顏合達與完顏陳和向率領金兵殘部數百騎敗入鈞州。蒙古軍繼續(xù)圍攻鈞州城。合達軍在城中不得出。蒙古兵入城,合達敗死。陳和尚被擒,拒絕蒙古的勸降,堅不跪拜。蒙古兵用刀砍斷他的膝脛,陳和尚從容說:“我就是忠孝軍總領完顏陳和尚。大昌原戰(zhàn)勝你們的是我,衛(wèi)州戰(zhàn)勝你們的是我,倒回谷戰(zhàn)勝你們的也是我。今天要死個明白。”蒙古兵用刀斫斷他的足脛,又割他的嘴,直割到耳邊,血流不止。陳和尚至死不屈,英勇就義。

  蒙古軍帥派遣降蒙的楊沃衍部下將官呆劉勝去向楊沃衍勸降,說投降當授大官。楊沃衍憤怒地說:“我出身細微,蒙國大恩,你要這樣玷污我嗎?”拔劍斬呆劉勝。楊沃衍向汴京哭拜說:“無面目見朝廷,只有一死了?!弊钥O殉難。

  移剌蒲阿被蒙古軍押送到官山。蒙古軍多次勸他投降。移剌蒲阿只是說:“我是金國大臣,只當死在金國境內?!辈磺?,被殺。

  鈞州三峰山之戰(zhàn),是一次決定性的戰(zhàn)役。完顏合達和移剌蒲阿身列相位,行省陜西,是金朝兩名主要的統(tǒng)帥??姑勺鲬?zhàn)的主要將領也都在他們的部下。金宣宗以來,河北、山東地區(qū)委用當地地主武裝抵抗蒙古。金兵主力二、三十萬由合達和蒲阿指揮。蒙古軍分三路進攻。金朝統(tǒng)治集團內意見不一,缺少策劃。兩省兵往來抗敵,疲于奔命。鈞州三峰山一戰(zhàn),金朝的主要將領大部犧牲,金兵主力全部敗潰。金朝遭到這一嚴重的失敗,滅亡不可免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