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世子李建成也帶著數(shù)十親隨,來到了承天門前,下馬走向李世民。
“大哥,你不是正在東城軍營中挑選精壯嗎,怎么又要入宮呢?”李世民上前一拜,問道。
“二弟不是同樣在阿城挑選精壯嗎,為何也要進宮?”李建成滿面春風,笑著回了一禮,反問道。
如今大哥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了。世子名份已定,父親百年之后,遺下的萬世基業(yè)必盡都歸于大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個天下,都為一人所有,旁人功勞再大,德望再高,也只能是一臣耳。君為臣綱,君令不可違,皇帝之威權(quán),豈是臣子所能望其項背?不,不,君臣之分別,無異于天地之分別,又豈能相比?我自幼習武,亦知詩文,隨父親沖陣殺敵,不知有多少次命懸一線。晉陽起兵之前,我又廣結(jié)豪杰,召納亡命,首倡起義。大軍西行以來,我每逢戰(zhàn)事,無不身先士卒,沖殺在前,血染戰(zhàn)袍。不論是謀略,是武藝,是文才,我哪一樣不如大哥?論計謀,論兵略,論戰(zhàn)功,我又有哪一樣落在了大哥后面?可偏偏大哥是世子,是國之儲君。僅僅因為大哥比我早生幾年,他就是君,而我只能是臣。君臣相隔,遙如天際啊?,F(xiàn)在我能喊他一聲大哥,若等他一登龍位,我就只能跪倒在丹陛之下,磕頭稱臣了。同是一母所生,為何兄弟之間,遭際又是如此不同?難道,只有長子才能繼承大位嗎?歷代帝王,不也有許多并非是長子,卻一樣承襲了大位,且能成為賢明之君,備受后世推崇嗎?父親以大哥為世子,究竟是出于何種想法?他難道不知我的功勞要勝于大哥,才能亦勝于大哥嗎?他在立世子之前,是否想到過我?啊,我怎么又想到這上面來了,這,這可是逆,逆念啊。立嫡以長,是周公之禮,圣王之道啊,千古莫不遵行。那溫大有說得也有道理,人之為人,就在于‘禮儀’二字,人無禮儀,就不知敬上,不知恤下,無父無母,有如畜牲一般。帝王承襲,立嫡以長,乃是禮義中最最不可違背之處。那昏君楊廣,不就是以次奪長,壞了禮儀,以至性情暴惡,縱欲妄行,弄得天下到處都是賊人,好好一座錦繡江山,眼看著就要淪于他人之手。還有那突厥蠻夷,從無禮儀,結(jié)果每到大位承襲之時,就父子兄弟相殘,血腥遍地。我生不濟運,居于兄長之下,乃是上天意愿,人力怎可強爭?何況我亦為父親愛子,又與大哥一母所生,身份之高貴,也僅僅次于大哥一人。天下定后,我自當封王拜相,大富大貴,一樣可享盡世上繁華。再說,我若掃平群雄,威服四夷,‘英名欺衛(wèi)霍,智策蔑平良’,功冠古今,照樣可立千秋不朽之業(yè),名傳萬世。此生也不算虛度,并不負一腔豪情,滿腹壯志……李世民心中有無數(shù)個念頭翻過來,翻過去,竟忘了回答大哥的反問。
“二弟,你在想什么,竟沉迷至此?”李建成心中奇怪,又問道。
“嗯,我,我在想……”李世民差點說出;我在想著怎樣勸父親收回出關(guān)東征之令,話到口邊又硬收了回去,道:“我在想,四弟年幼,獨自鎮(zhèn)守太原根本之地,實在令人擔憂。欲勸父親大人多派良臣猛將,前去太原輔佐四弟?!豹?/p>
他這話倒也不是臨時編派出來的,是已在心中想了許久,要對父親說出,偏又忙于征戰(zhàn)及各種事務,一直找不到稟告父親的機會。
“真巧,我也是想進宮去,勸父親多派良臣猛將輔佐四弟?!崩罱ǔ尚χ?。
“我們到底是兄弟,所思所想,如同出于一轍?!崩钍烂褚残α?,并讓身后的長孫無忌等人拜見李建成。
長孫無忌等三人李建成以前也見過,只是不太相熟,來往并不密切。
“三位先生在長安城中大有名氣,如今一同歸于秦府,天下之才俊,十斗已有八斗為二弟所有了?!崩罱ǔ呻m仍是笑著,話中卻又忍不住透出了些妒意,心里想:我久在長安居住,卻不知結(jié)納才俊,招收亡命,真是太無遠見,以至今日和二弟相比,處處都弱了一頭。不過,這也怪父親,他既要造反,卻不肯早早透露點風聲給我,使我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