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說過,我的名字很怪,她聽說了我的名字后,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反應,什么豬很壞?豬很好啊,肉可以吃、皮……什么你是回民?所以說豬壞??!等等不一而足……
那個女人則是單手撐著下巴,問答:"你老家在甘肅?"
我點點頭回答:"后來遷到了安徽淮南。"
那女人淡淡一笑:"原來如此。你其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
"啥,我家還能和皇帝老子掛上關系,邪門了!"
"明太祖朱元璋他們一家取名字很有規(guī)律,擬定了二十個字,每個字為一世。幾世孫初生,由宗人府依據(jù)世次順序取雙名,雙名中的前一個字即太祖所取,后一個字則必須是一個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則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如’火’為朱元璋孫子輩命名所用偏旁。朱元璋有個兒子封在甘肅。他的后代以’瞻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當運,凱諫處恒隆’為派字命名。我聽說你的名字有恒字,又有水作偏旁,就知道你是朱元璋的肅王一脈了。"
我恍然大悟。
我非常佩服那個僅僅比我大上幾歲的女人,后來地震搶險完畢,我隨軍隊又返回駐地,對于她的印象,漸漸如風化的珍珠,消失殆盡??上В疑踔吝B她的名字都來不及一問。
我當過兵,別人把當兵視作一個有前途的行當,我卻把部隊當作家一樣。在我出生的第二年,就遇到了天災人禍的三年大饑荒,連號稱"蘇湖熟,天下足"的魚米之鄉(xiāng)也有餓殍,更不用提十年九旱澇的淮河流域了。家里人相繼因饑餓、浮腫病過世,孤零零地丟下我一個人,平??恐l(xiāng)親鄰居的救濟,吃百家飯才勉強活下來。到了一九七三年,命運之神在拋棄了十幾年后終于再次招手。村支書見我實在可憐,當時村里又沒有適當年齡的男子,而且我家三代貧農,就在參軍指標上推薦了我。于是一個十五歲的瘦弱少年,穿上寬大不合身的綠色軍裝,剃了光頭,在村里人的歡送下登上了去異鄉(xiāng)的火車。
我加入的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部戰(zhàn)斗工兵營,該部駐守在風景如畫的美麗城市杭州留下鎮(zhèn)。我這個做小兵的是相當滋潤,就是簡單的土豆和大白菜,那種吃飽飯的滋味幾乎叫我熱淚盈眶,終身難忘。
戰(zhàn)斗工兵是一個技術兵種,我的文化水平很低,只念過小學二年級。白天我進行艱苦的體力訓練,晚上就大量補習文化科學知識,通常累的回到寢室直接栽倒在床上睡著了。經過兩年多的培訓,我從一個瘦弱的少年長成粗壯有力的大兵,出色地完成了浙西戰(zhàn)略防空工程的建設,參加過唐山大地震的搶險。七九年的時候,還和小越南狠狠地干上一架,斃敵五個,傷敵若干,臉上的傷疤值得我一輩子去夸耀!
八十年代初鄧公撥亂反正之后,把經濟建設列為我國頭等大事,龐大的軍隊數(shù)量開始裁減,我也是其中之一,對我來說未免遺憾。我沒有任何親人,幾乎已經把部隊當作自己的家了。我揮淚告別戰(zhàn)友,踏上回鄉(xiāng)的火車。常年的參軍生涯使得我脫離社會很久,根本不會種田。家鄉(xiāng)又是出了名的貧瘠之地,同樣是分田到戶,因為缺乏了集體的力量,產量反而越發(fā)下降,大家更加窮地叮當響。我花光了微薄的復員經費,手頭的土木技術又毫無用處,正在窮極無聊之時,轉機來了!
我的一位戰(zhàn)友在北京當公安,正被盜墓賊猖獗的活動搞得頭痛不已,急需派遣幾個臥底下去潛伏,但是本地的公安人面又太熟了。他知道我膽色過人,又精通地質,乃是天然的好臥底,于是把我叫來,干了幾個月時間,捉了不少盜墓賊,獎金也拿了不少,但是危機重重撲上來,于是他當即安排我外出避避風頭。
我參加的考古隊頭頭是個半禿的老頭,拍拍我的胸膛說道:"小伙子很堅實??!當過兵吧!"
我點點頭,回答說:"是的,以前當過戰(zhàn)斗工兵。"
半禿老頭大喜:"甚好,甚好!"
我干的是考古隊的保衛(wèi),外兼打雜,而考古隊有專家三個,也是我們的核心,在其中我突然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面龐--
那個女人則是單手撐著下巴,問答:"你老家在甘肅?"
我點點頭回答:"后來遷到了安徽淮南。"
那女人淡淡一笑:"原來如此。你其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
"啥,我家還能和皇帝老子掛上關系,邪門了!"
"明太祖朱元璋他們一家取名字很有規(guī)律,擬定了二十個字,每個字為一世。幾世孫初生,由宗人府依據(jù)世次順序取雙名,雙名中的前一個字即太祖所取,后一個字則必須是一個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則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如’火’為朱元璋孫子輩命名所用偏旁。朱元璋有個兒子封在甘肅。他的后代以’瞻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當運,凱諫處恒隆’為派字命名。我聽說你的名字有恒字,又有水作偏旁,就知道你是朱元璋的肅王一脈了。"
我恍然大悟。
我非常佩服那個僅僅比我大上幾歲的女人,后來地震搶險完畢,我隨軍隊又返回駐地,對于她的印象,漸漸如風化的珍珠,消失殆盡??上В疑踔吝B她的名字都來不及一問。
我當過兵,別人把當兵視作一個有前途的行當,我卻把部隊當作家一樣。在我出生的第二年,就遇到了天災人禍的三年大饑荒,連號稱"蘇湖熟,天下足"的魚米之鄉(xiāng)也有餓殍,更不用提十年九旱澇的淮河流域了。家里人相繼因饑餓、浮腫病過世,孤零零地丟下我一個人,平??恐l(xiāng)親鄰居的救濟,吃百家飯才勉強活下來。到了一九七三年,命運之神在拋棄了十幾年后終于再次招手。村支書見我實在可憐,當時村里又沒有適當年齡的男子,而且我家三代貧農,就在參軍指標上推薦了我。于是一個十五歲的瘦弱少年,穿上寬大不合身的綠色軍裝,剃了光頭,在村里人的歡送下登上了去異鄉(xiāng)的火車。
我加入的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部戰(zhàn)斗工兵營,該部駐守在風景如畫的美麗城市杭州留下鎮(zhèn)。我這個做小兵的是相當滋潤,就是簡單的土豆和大白菜,那種吃飽飯的滋味幾乎叫我熱淚盈眶,終身難忘。
戰(zhàn)斗工兵是一個技術兵種,我的文化水平很低,只念過小學二年級。白天我進行艱苦的體力訓練,晚上就大量補習文化科學知識,通常累的回到寢室直接栽倒在床上睡著了。經過兩年多的培訓,我從一個瘦弱的少年長成粗壯有力的大兵,出色地完成了浙西戰(zhàn)略防空工程的建設,參加過唐山大地震的搶險。七九年的時候,還和小越南狠狠地干上一架,斃敵五個,傷敵若干,臉上的傷疤值得我一輩子去夸耀!
八十年代初鄧公撥亂反正之后,把經濟建設列為我國頭等大事,龐大的軍隊數(shù)量開始裁減,我也是其中之一,對我來說未免遺憾。我沒有任何親人,幾乎已經把部隊當作自己的家了。我揮淚告別戰(zhàn)友,踏上回鄉(xiāng)的火車。常年的參軍生涯使得我脫離社會很久,根本不會種田。家鄉(xiāng)又是出了名的貧瘠之地,同樣是分田到戶,因為缺乏了集體的力量,產量反而越發(fā)下降,大家更加窮地叮當響。我花光了微薄的復員經費,手頭的土木技術又毫無用處,正在窮極無聊之時,轉機來了!
我的一位戰(zhàn)友在北京當公安,正被盜墓賊猖獗的活動搞得頭痛不已,急需派遣幾個臥底下去潛伏,但是本地的公安人面又太熟了。他知道我膽色過人,又精通地質,乃是天然的好臥底,于是把我叫來,干了幾個月時間,捉了不少盜墓賊,獎金也拿了不少,但是危機重重撲上來,于是他當即安排我外出避避風頭。
我參加的考古隊頭頭是個半禿的老頭,拍拍我的胸膛說道:"小伙子很堅實??!當過兵吧!"
我點點頭,回答說:"是的,以前當過戰(zhàn)斗工兵。"
半禿老頭大喜:"甚好,甚好!"
我干的是考古隊的保衛(wèi),外兼打雜,而考古隊有專家三個,也是我們的核心,在其中我突然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面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