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33節(jié):常用的幾種學習方法(2)

一路保送到北大:一位父親的35個教子故事 作者:丁廷福



  二是循序漸進法。學任何一樣東西,都不能試圖一口吃個胖子,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見成效。例如丁羽高中時練習書法,開始時練習正楷,可是正楷練了一段時間后,丁羽就覺得沒意思了,想練習行書,甚至是草書。我就給他講了先學走,然后再學跑的道理。告訴他正楷字是各種字體的基礎,寫不好正楷字,其他字體就不可能練好。如果你硬要從行書練起,那么,練出來的字一定是缺乏基礎和功力的,只能形似而不能達到神似,懂書法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來。丁羽于是耐著性子接著練習楷體字,等半年之后基本功打扎實了,才開始練起行書來。練行書時果然運筆自如,悟性很高,進步很快。再是小學時家里提前教丁羽學習數(shù)學,我都是堅持前面的知識學扎實了,甚至是熟練了,才開始學后面較深較難的內(nèi)容,使丁羽沒有一點"爬坡"的感覺。當然,具體到一道題,一個知識點,也不能一點難度也沒有。難度最好掌握在"跳一跳夠得著"的程度,即孩子在大人鼓勵下加一把勁,目標就達到了。這樣做,能讓孩子通過努力獲得成功感,獲得"成功就在努力之中"的切身感受。這種感受不斷積累之后,孩子就會變得自信,變得不甘向任何困難和問題低頭,勇往直前,朝著預定的目標大踏步前進。孩子的人格塑造也就在這種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困難的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F(xiàn)實中,不少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了后,經(jīng)常急于求成、拔苗助長,超越孩子的接受能力學一些難度較大的項目,結(jié)果必然是適得其反。孩子不但沒學好,反而產(chǎn)生厭學,糾正起來就更難了。孩子從身體到心智都處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等待,需要家長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平凡。如初中時學平面幾何,可能有的孩子立體空間概念和空間想象力發(fā)育較晚,當時學起來會感覺比較吃力,也許放一放,過一段時間再學效果就會有很大提高。家長要學會觀察和等待,要用科學的態(tài)度分析孩子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孩子分數(shù)一時考不好時,不要急躁,不要訓斥孩子,要幫助孩子分析查找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當今的學校競爭都很激烈,學生本身壓力就很大,你家長再不冷靜,可能真正的問題沒有解決,而引發(fā)出許多不該發(fā)生的問題,做出事與愿違的事來。

  三是循環(huán)記憶法。丁羽記英語單詞,主要使用多媒體課件《輕輕松松背單詞》。把要學的英語單詞輸入詞庫,就可以練習了。每天練習打英語單詞20多分鐘。把每天新學習的單詞編為一組,先打5遍熟悉一下;接著把昨天的那組打一遍,再打一遍今天的;把前天的那組打一遍,再打昨天的,再打今天的……這樣一直反復下去,一直往前打,直打到5天前的那組。6天前開始打的那組不再打了,但過兩周之后,要停止學新的,專門復習前面的,當然也是用這種循環(huán)的方法。從這種方法可以看出,越是新學的,打得遍數(shù)就越多;已經(jīng)記憶比較牢固的,就逐漸減少練習次數(shù),直到完全記住,并不斷適時安排復習。記憶是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而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有人用圖表進行表示,被稱為遺忘曲線),越是新記憶的東西,越容易遺忘。那些經(jīng)過多次復習比較鞏固的記憶,漸漸地就像在腦子里扎了根似的越來越難以忘記,因此需要復習的間隔就會越來越長。具體循環(huán)量多大,復習周期多長,應根據(jù)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最好是在還沒有完全忘記,稍加回憶即能"喚醒"時復習。時間過短會產(chǎn)生重復性浪費,時間過長,以至到了完全不能"喚醒"的程度時再復習,則會產(chǎn)生整體性浪費,也是得不償失的。有專門研究記憶規(guī)律的書籍,可以一讀,并結(jié)合個人和孩子的具體情況摸索出自己的經(jīng)驗來。

  四是課堂筆記簡記法。不少學校和老師要求學生在聽課時認真記筆記,但應該記什么,怎樣記卻很少有人深入研究,很少給學生以科學指導。似乎是記得越多、越全越好。于是便形成了學生課上記筆記,課下對筆記,考前背筆記,整天圍著筆記轉(zhuǎn)的怪圈。其實這是不科學的。我認為老師要求學生記這種筆記,而且認為記得越多越細越好,老師是不相信學生,怕學生聽課不認真,思想開小差,人在心不在。在老師看來(當然是我的揣摩),記筆記,雖然損失了一些效率,但畢竟可以避免學生思想開小差。對于一個上進心強、能集中精力聽課的學生來講,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相信你只要認真聽課,學習成績也不錯,老師是不會硬要你這樣那樣的。我自己在上學時就很少記課堂筆記,而學習成績卻是名列前茅,也沒有被老師指責過。我的體會是,上課時要全神貫注,眼睛時刻盯著老師,大腦完全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手中握著筆,但只簡要地記那些沒聽明白的地方,或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如數(shù)字、人名、地名等。記沒聽明白的地方主要是為了下課后請教老師或與同學討論;記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主要是怕下課后回憶不起來。但若碰上一個責任心強的老師,他會將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打印出來發(fā)給你一份的。因此說,越是道理性強、邏輯性強的東西越不需要記,只要完全理解即可,用時會回憶或推導出來的。我把這些道理和經(jīng)驗講給丁羽聽,他也比較贊成,用這種辦法聽課,效果就是不錯。后來,我在一些高考狀元談學習體會的書籍中,也看到過類似觀點,覺得非常親切,就如同找到了知音一般,不自覺地在該段文字下面畫上了紅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