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教育丁羽對老師們知恩知報外,我們還把家庭中的知恩教育始終貫穿在日常生活中。2002年夏天,我們給丁羽房間里裝了一臺空調,其他房間和客廳里都沒安裝。我們怕丁羽產(chǎn)生類似"小皇帝"的感覺,就告訴他:只給你房間裝空調,體現(xiàn)了父母對你的關心照顧,目的是給你的學習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我們相信,如果父母年老了需要裝空調時,你也會做同樣的考慮和照顧的。丁羽聽了點頭稱是。丁羽小時候,我們家經(jīng)濟條件不甚寬裕,那時有點好吃的都盡量讓丁羽吃,但我們都不忘告訴他,這是你身體發(fā)育的需要,絕不是你應該的享受,絕不是你比父母高一等,你應該感謝父母對你的關心照顧。
我們認為,丁羽現(xiàn)在知道關心父母,尊敬老師,和許多同學相處如親兄弟,是與我們平時點滴的養(yǎng)成教育分不開的。
在此,我還想提醒一下家長,如果你孩子的老師有做得不周的地方,你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埋怨老師。一旦孩子不尊重老師,肯定會影響他的學習興趣和成績。正確的方法是私下與老師進行交流。至于個別老師素質欠佳,建議你也不要聲張,想辦法給孩子換個校或換個班就是了。孩子與老師鬧別扭,吃虧的還是孩子。不論是什么原因,理智的家長都應該不讓這種情況發(fā)生。成就一個孩子不容易,但老師的幾句話就可能毀掉一個孩子。
說實話,我對個別老師的做法和素質層次也有看法,但我從不當著孩子的面評頭論足。就拿現(xiàn)在的家長會來說,我是非常有看法的,不客氣地說,現(xiàn)在的家長會已成為流于形式的"雞肋"。說流于形式,是因為所有的家長會都千篇一律,先是學校講自己的工作和成績,然后是任課老師分別講學習情況。說是雞肋,主要是沒有實質性內容,因而食之無味而又棄之可惜。不少老師不知道該講什么,把家長當成學生,畫重點,講知識,而一些家長還真忙著做記錄。個別老師甚至拿家長撒氣,發(fā)泄不滿。例如說:"你的孩子失敗了,對我來說只是幾十分之一,是一次,而對你來說,卻是百分之百,是一生。"這樣的"道理",還用你說嗎,哪個家長不比你當老師的著急呀。更多的是各科老師之間爭學生的家庭自習時間,都說自己的科目重要。盡管如此,我還是堅持參加了全部的家長會,而且每次回家后都向全家人傳達,并對丁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而對家長會的一些意見甚至是牢騷,平時我都是壓在心底,從未向丁羽當面談起過。因為我覺得給孩子談這些超出他理解能力的問題對他沒有什么好處。世界上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但又無可奈何的東西,你只能適應它而不能對抗它。這也許是一種生存的智慧吧。當然,大部分老師在家長會上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秀,如丁羽小學時的高強老師,中學時的李老師,高中時的李玉華老師,都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因而也是家長們所喜歡聽的。就家長會整體而言,也有比較靈活求實的。我看過一個材料,介紹人大附中第一班家長會的情況。他們的家長會主要內容是讓大家出謀劃策,共同研討培養(yǎng)教育孩子之道,讓人感到學校沒有一點居高臨下、唯我獨尊的樣子。老師們坦誠地說,有關學習上的事,請家長不必擔心,交給學校就行了。我們所需要家長配合的,是孩子在家生活規(guī)律方面的培養(yǎng)和良好道德品質方面的影響和熏陶。我感到,在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方面,學校和家長如何科學分工,如何默契配合,才是家長會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主要問題。
家長心語:
現(xiàn)在,在一些學生之間動不動就比穿戴、比名牌,而我卻要讓世人看看,正像當年小米加步槍的軍隊能解放全中國一樣,我們背著破舊書包上學的孩子也能考上名牌大學。
兩個書包背到上大學
丁羽從小學到高中的十二年,共用了兩個書包。第一個是上小學時買的,用了五年。第二個是上五年級時買的,用了差不多七年。就是這兩個普普通通的書包,卻溶入了我的許多教育思想,成為我教育孩子的最好道具。至今,那個用了七年的破舊書包還作為我們的"家珍"存放著。舍不得丟的,是上面用粗針大線縫滿的愛意,是丁羽優(yōu)秀品質形成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