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股市的投機體制

二、資金再分配,少數是贏家(1)

波動博弈理論炒股高級教程 作者:周佛郎,周云川,孔威 著


  (一)股票市場是資金再分配的市場

  股票市場的資金每天都在進出流動,這些進出資金最后流到何處?股票市場實質上是資金再分配的市場,是多數人的資金向少數人流動的市場,是少數贏家的市場。

  圖1-2是股票市場資金循環(huán)鏈示意圖。廣大投資者、投資機構和投資基金向股市注入資金,流出股市的絕大部分資金被上市公司得到,另外一部分是政府的印花稅和券商的交易手續(xù)費,還有一部分是投資大眾分紅和股票差價賺取的利潤。市場資金循環(huán)鏈要達到平衡和良性循環(huán),必須保證流入股市的資金和流出股市的資金大致相等或流入資金要大于流出資金。股票市場資金要達到平衡和良性循環(huán),上市公司起到兩個關鍵作用:

  ● 一是上市公司提供給股票市場可博弈的金融品種
  ● 二是在上市公司的操作運行中賺得利潤,通過股金分紅來補充股票市場上流出的資金

  從資金循環(huán)鏈中投資者可發(fā)現這樣一些問題:如果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每年平均贏利增長率是6%,它們給股票市場反饋的分紅資金也應是6%。廣大投資者在每一次進出交易中付出的印花稅和手續(xù)費,當每年股票的總換手率達到400%,政府的印花稅和券商將從市場分流6%的資金,這就等于上市公司反饋給市場6%的分紅資金。如果每年有不少新股和配股上市,流出的資金還將大于流入的資金。

  廣大投資者在市場上的博弈將產生輸和贏兩種結果,贏利的資金將是輸掉的那部分資金。一部分贏利資金將進行再投資又回到了股票市場,而另一部分贏利資金將被兌現而流出市場,引起市場資金再一次失血,從而加深了資金循環(huán)鏈的不平衡。倘若時間一長,股市將出現大跳水或崩盤的現象。

  下面是1998年中國股市流出資金情況的宏觀分析:

  1998年深滬兩市每日的成交量平均為100億元。1.5%的交易成本和印花稅將使每日流出股市的資金達1.5億元,僅交易成本和印花稅一項,1998年(以250個交易日計)就有375億元資金從股市上抽走。

  1998年,約有120家企業(yè)發(fā)行新股和150家發(fā)行配股,這些上市公司從股市抽走資金達831億元[1]。

  僅以上兩項,1998年就有1200億元資金流出中國股市。假設在股市的博弈中有100億元的贏利被投資大眾取走,股市上將有1300億元資金的缺口需要補充。

  一個成熟和規(guī)范的市場,股市需要補充的資金大部分應由上市公司的分紅贏利補充。然而,1998年中國的上市公司又給股票市場帶來多少回報呢?情況使人擔憂。1998年深滬兩市的上市公司有800余家,其中以現金回報投資者的公司不到1/3,現金分紅總額僅有30億元左右。上市公司通過收益分紅回報股市的資金僅占股市抽走資金的1/43。很顯然,目前中國的股票市場是資金循環(huán)鏈嚴重不平衡和市場資金被大量抽走的市場。然而,由于中國股票市場是一個初期市場,股市的外圍資金相當豐富,股市嚴重失血后很快被場外涌入的資金補充。由于流入股市資金遠遠大于流出股市資金,因而股市并沒有因資金的抽出而發(fā)生崩盤。1998年至1999年上半年,由于政府的6次減息措施,發(fā)動了1999年的5月19日行情(俗稱5·19行情),股指被不斷推高上升。這種情況脫離了股市的客觀運行規(guī)律(下面章節(jié)將對上證指數和深綜指的不合理性作專門論述)。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股票市場實際上是一個資金再分配的市場。在資金再分配的過程中,多數人的資金向少數人流動。在這個市場上,上市公司在沒有任何風險的情況下抽走大量的資金,廣大投資者承擔了最大的風險。在這些投資大眾中,廣大散戶是最弱小的,他們面對的是強大的投機壟斷者和部分上市公司老總完全不負責任的操作、管理和欺詐行為,造成千千萬萬的投資散戶血本無歸。

  在這個股票市場上,如果上市公司運作不能補充股市資金,達到股市資金動態(tài)平衡,股票市場上就會出現流入資金嚴重不足,時間一長就造成股票市場的嚴重失血,從而導致股價大跳水,股價尋找新的平衡。

  [1]周正慶于1999年3月在全國人大會議上關于證券市場上工作的講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