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機器人(Homebot) “home robot”(家用機器人)的縮寫形式。一旦早期人工智能機器變得足夠聰明和足夠有用,家用機器人將非常流行并且有大規(guī)模的市場需求。一個巨大的家用機器人產業(yè)將產生,來研發(fā)和制造家用機器人。隨著家用機器人逐年變得越來越聰明,普通大眾將開始對人工智能的崛起有警覺,并且開始思考到底這種增長是否或者何時要被停止。隨著家用和工業(yè)機器人變得更加聰明,它們將取代人類工人,它們將更有效率,永不疲倦,并且永不抱怨。隨后將大規(guī)模洗牌,產生如同18世紀工業(yè)革命一樣的社會大動蕩。人類將從枯燥、骯臟、危險的工作負擔中解脫出來,人們將從容不迫地追求和接受政府的分配來生活。然而,這種重大的社會轉型只會發(fā)生幾十年,因為一旦家用機器人和工業(yè)機器人變得足夠聰明可以替代人類工人,它們將不會保持那樣的智能水平很長時間。一旦人工智能機器變得聰明,它們在幾十年或更少的時間內將變得非常聰明。
人們可能會思考,是否人工智能機器也可能為了自己的方便而使用家用機器人和工業(yè)機器人。大概在任何社會,無論是人類社會還是人工智能機器社會,都有對于擁有不同智慧級別、不同技能級別的機器人的需要。
智慧理論(Intelligence Theory) 一個對智慧本質假設的理論。一旦神經學家掌握了由于神經結構導致人類智慧水平不同的原理的時候,將有可能形成一個智慧理論,可以被神經工程師用來增加他們所制造的人工大腦的智慧。
單元人(Mono) 一個單一語言、單一文化背景的人,只在一個國家或文化生活過的人。單元人作為個體由于其單一文化的限制而具有其局限性。作為和“單元人”對應的是“多元人”。
多元人(Multi) 一個多語言、多文化背景的人,在許多文化和國家中居住過。多元人擁有多種文化的力量,且融入了他們的個性之中。多元人通常傾向和其他多元人為伍,持有“單元人是枯燥的”的態(tài)度。單元人通常文化相對性意識薄弱,經常不自覺地用他們單文化修養(yǎng)的單文化標準來衡量多元人的價值和行為。這種單元人的缺點在多元人來看是簡單和局限的。
摩爾倍增(Moore Doublings) 摩爾定律(請參看下一個定義)的一個結果就是,經過很多電子性能級別的倍增,也就是說一個芯片上的元件密度、芯片速度等,每一次倍增的絕對大小將是驚人的。例如,如果你倍增數字2,經過20次倍增,數字將超過100萬,經過40次倍增,最后的數字將超過一萬億。因此,電子潛能的增長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級爆炸增長的。這種增長將在本世紀使得制造人工智能的技術成為可能。
摩爾定律(Moore’s Law)* 戈登·摩爾是英特爾微處理器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注意到,集成電路(IC)的性能由于電子元件的尺寸變小而大約每18個月倍增一次。過去大約40多年的發(fā)展一直符合這種趨勢,并且加速了經濟的增長。如果摩爾定律一直保持到2020年,我們將能夠在一個原子上存儲一個比特的信息。摩爾定律使得制造人工智能在本世紀成為可能,并且因此開啟了人工智能的辯論甚至可能是人工智能戰(zhàn)爭。
納米機器人(Nanolect) “納米級別機器人”(nanoscale artilect)的縮寫,也就是基于納米技術元件和原則的機器。和費米機器不同,費米機器是基于費米技術和費米級別元件的機器。納米機器人相對于費米機器人就和人類相對于納米機器人那樣低等。在本書里,人工智能機器通常被認為是納米機器,而不是費米機器??茖W家?guī)缀鯖]有思考過費米技術,更不用說在實驗室內研究了。納米機器幾乎可以是任何大小,從需要顯微鏡才可以看到的亞微觀,到小行星大小(直徑幾百公里)甚至更大。用來存儲信息和人工智能電路的原子越多,納米機器就越大。因為原子有一定的尺寸,需要占據一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