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節(jié):不要成為守財奴

一個字的力量 作者:文泉杰, 鄭國明著


比爾·蓋茨回答說:"雖然我明天才離開臺灣,今天要在賓館里過夜,但我的約會已經(jīng)排滿了,真正能在賓館的這間房間里所待的時間可能只有兩個小時,我又何必浪費錢去訂總統(tǒng)套房呢?"

世界首富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

不要成為守財奴

我們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守財奴是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他在臨死前還不忘讓女兒到另一個世界交賬單。后來,我們讀《儒林外史》又知道了嚴監(jiān)生,他臨死前看見家里的燈里有兩根燈草,死不瞑目,他的家人怎么也想不出是什么原因,直到他的妻子突然看見油燈里的兩個燈草就滅掉一根,嚴監(jiān)生才瞑目而去。所有這些都給我們一種強烈的感覺,守財奴是令人鄙夷的,一個人要是吝嗇就會受到人們的嘲弄和諷刺。

守財奴,顧名思義就是只知斂財不知用度的人,又叫吝嗇鬼。這樣的人古今中外不乏其人,上至王侯卿相,下到豪紳百姓,大有人在。明朝的萬歷皇帝非常貪財,下令東西廠衛(wèi)刮盡民脂民膏,而且他長年不出后宮也不理朝政,等他死后,據(jù)說宮中的銀錢都發(fā)霉了。清朝的道光皇帝,一生"克勤克儉",身上所穿的龍袍補丁摞補丁,有失皇家的體統(tǒng)和威嚴。但是他們并沒有因此而治理好自己的國家,他們將精力都用在斂財之上了,在位時國家已有了衰亡的征兆。他們的節(jié)儉太過了,變成了吝嗇,成了守財奴。

死守著財富有什么用呢?財富不是用來支付各項有意義的支出和用度的嗎?一旦死神來臨,守了一輩子的財產(chǎn)能帶走一分嗎?錢這個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當花則花,只是注意不要鋪張浪費就可以了。

錢財同生命比起來一文不值,家產(chǎn)萬貫也買不來一微秒的生命。而且時間不等人,要想有意義的生活,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錢上,而是應該寄托于別的追求,非物質(zhì)的非金錢的,這樣才能擺脫金錢的纏繞。要清楚守財奴的節(jié)儉不是節(jié)儉的必然,而是極為變態(tài)的偶然。

節(jié)儉不是吝嗇,而是美德,有助于一個人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也是一個人事業(yè)有成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從小培養(yǎng)節(jié)儉這種美德。節(jié)儉的人,過的是樸素的生活,于人無求,于己無愧,不為物欲所羈絆,只有這樣才能將整個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業(yè)中去??v觀古今,凡是通過艱苦奮斗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擁有節(jié)儉這種崇高美德。很難想像,一個窮奢極欲、揮金如土的人會有崇高的理想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很難想像,一個鉆進錢眼,只認錢,其他一概不論的守財奴會擁有高尚的情操和高遠的追求。

古今中外有許多寓言都是諷刺守財奴的,法國作家拉封丹就寫過以守財奴為嘲諷對象的"攢錢人與猴子"的故事。有一人愛財如命,滿腦子都是金幣和銀元。他為了保證財產(chǎn)安全可靠,便移居海島,讓海神充當防盜保鏢。他每天做堆錢游戲,清點、計算、把玩。他總覺得賬目有缺口,因為他養(yǎng)的大馬猴喜歡向窗外扔錢。猴子喜歡惡作劇,把這些錢當水漂扔到海里。作者嘲諷說:"上帝有意保護大富翁,把財寶保存在大海中,誰讓他們有錢不會用。"

錢,無論是銀元還是紙幣,不能用度就等于沒有。流落到孤島上的魯濱遜面對一大堆換不到任何東西的錢,就有這種感慨。把錢裝在罐子里,埋在地下,這叫窖藏,不會給主人帶來任何幸福,即使到世界末日,也不會多一個子兒(如果發(fā)生通貨膨脹還會少幾個子兒)。寓言中的守財奴就是這樣。這樣用錢,放在庫房中窖藏與放在海底窖藏是一樣的。這就是這則寓言中的一個名句"有錢不用,等于沒錢"。

看看這個笑話:

守財奴臨終前,叫來了他的牧師、醫(yī)生和律師,給他們每人一個信封,每個里面都裝著30000美元,讓他們在葬禮上將信封投到棺材里。葬禮那天,三個人果然每人往棺材里投了一只信封。

在回去的路上,牧師突然哭了起來,承認自己那只信封里只裝了20000美元,因為他需要花10000美元建洗禮池。聽了這話,醫(yī)生也哭了起來,承認自己那只信封里只裝了10000美元,因為他需要花20000美元給醫(yī)院買新的醫(yī)療設備。"我真為你們感到羞恥,"律師最后說,"在我投的那個信封里,可是實實在在地裝著一張30000美元的個人支票。"

守財奴的言行真讓人哭笑不得,攢錢攢了一輩子卻不知道花費,錢又有什么用呢?更有甚者,如笑話中的守財奴,妄想把財富裝進棺材,一起帶去,可是牧師、醫(yī)生和律師欺騙了他,這種欺騙在我們看來是對守財奴的強烈諷刺。節(jié)儉的理財方式很實用也很重要,但到了吝嗇鬼守財奴的份上,人生便無甚意味了。

借力而行--三言兩語的人生忠告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海納百川,全是細流聚成;家業(yè)巨大,卻從節(jié)儉中來。

有錢不用,等于沒有,守財奴的下場是費力不討好。

平平淡淡才是真

《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淡泊、淡然、淡雅

淡,dàn①液體或氣體中所含的某種成分少,稀??;②(味道)不濃,不咸;③(顏色)淺;④冷淡,不熱心;⑤營業(yè)不旺盛;⑥沒有意味的,無關緊要的。

【淡泊】dànbó〈書〉不追求名利:~名利│~寡欲│~明志。

【淡然】dànrán〈書〉形容不經(jīng)心;不在意:~置之│~一笑。

【淡雅】dànyǎ素凈雅致;素淡典雅:服飾~│色彩~。

不要為名利所累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其意是說要遠離名利,怡淡寡欲,保持一種寧靜自然的心態(tài),不追求虛妄之事,修養(yǎng)品行。這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看不破名利二字,就會受到終身的羈絆。名利就像是一副枷鎖,束縛了人的本真,抑制了對理想的追求。

現(xiàn)代人生活在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年代,成就感的誘惑始終存在,太多的壓力,太多的誘惑,太多的欲望,也有太多的痛苦,讓我們身心疲憊不堪。一個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他的精神中不能缺少淡泊。

淡泊明志,是古今許多人一生所求。不必為過去的得失而后悔,不必為現(xiàn)在的失意而煩惱,也不必為未來的不幸而憂愁。甩開名利的束縛和羈絆,做一個本色的自我,不為外物所拘,不以進退或喜或悲,待人接物豁然達觀,不為俗世所滋擾。

淡泊名利,是相對于貪婪而言的,是人生追求更高層次生活過程中的一種態(tài)度。在有了生存基礎以后,人們的所求所為便有了許多的選擇和不同。你可以求名,作個名人;你可以求利,作個富翁;你可以追求藝術,尋求藝術的境界和快樂;你也可以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做個閑散懶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