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市場理論的演進

1.2 新古典經濟學 (neo-classical economics)

實用市場理論 作者:馮清著


  經濟學發(fā)展到十九世紀末,由于社會沒有產生大的動蕩,以及一批有很好數學功底的人加入經濟理論的研究,因此形成了一個以邊際分析(marginal analysis)和均衡理論(equilibrium)為特征的微觀分析學派。如果說,古典學派只是從原則上指出了市場機制能夠把生產和社會需求聯系起來,保證經濟的運轉,那么,新古典經濟學派對市場怎樣起這種作用,進行了具體和細致的分析。

  馬歇爾(Alfred Marshall  1842-1924,英國人)是劍橋學派和新古典經濟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早年研究數學、哲學。他那1890年出版、后來又再版八次的著作《經濟學原理》占有幾十年統(tǒng)治地位,是一本經典的教科書。馬歇爾第一次正式、獨立地使用"經濟學"這個名稱,摘掉長期冠于其首的"政治經濟學"、"社會經濟學"之類的帽子。他為傳統(tǒng)的生產三要素(勞動者、土地、資本)適時地增添了第四個內容(organization),即有效的組織形式如企業(yè),組織生產、組織銷售。馬歇爾的突出貢獻是從效用(utility)入手,認為"人類所生產和消費的只是效用,而非物質本身"。進而分析效用滿足人們的不同欲望和需求、需求的彈性、效用、成本及價格之間的邊際聯系。馬歇爾的均衡理論的思路來自生物學和機械學的相反力量產生均衡。

  瓦爾拉(Marie Walras  1834-1910,法國人)早年研究數學。瓦爾拉主要研究稀缺資源在市場競爭條件下,通過價格被分配到不同商品的生產中。所謂經濟學是研究稀缺性資源的配置學說,自此而始。瓦爾拉的主要貢獻是他的一般均衡理論,這一理論補充和發(fā)展了馬歇爾的局部均衡理論,他的分析已有了宏觀分析的味道。他的均衡包括三個層次:⑴產品市場的均衡;⑵勞動市場的均衡;⑶資本市場的均衡。以及這三個均衡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聯的關系。另外他還就政府的宏觀干預提出以下設想:

 ?、眹冶仨毟深A貨幣制度和政策,保證貨幣穩(wěn)定。

 ?、矠榱吮WC消費者的判斷,促進自由競爭,對商品廣告必須控制。

 ?、硨τ谧匀粔艛嗟墓彩聵I(yè)及不適于自由競爭的行業(yè),必須由國家來經營。對于水陸和鐵路交通,國家不必直接經營和壟斷,但對運價必須控制。

 ?、磳τ谧C券(包括股票與債券)交易進行執(zhí)照管理,防止無知的、非職業(yè)的投機掮客倒賣而損害公眾利益。

  ⒌因勞動市場的自由競爭會造成勞動時間不應有的延長,所以政府必須立法限制。有些立法應當爭取國際協(xié)調。

  瓦爾拉的思想后經維克塞爾(Knut Wicksell)和凱恩斯的發(fā)揚光大,成為西方宏觀分析的主流。正如瓊·羅賓遜夫人在《現代經濟學導論》中指出的,"二十世紀中葉正統(tǒng)派在古典學派手里的復興,大部份是以瓦爾拉提出的概念為依據的。"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1848-1942,意大利人)早年攻讀工程及數學。后作為瓦爾拉親自選定的接班人,在瑞士洛桑大學執(zhí)鞭任教,是繼瓦爾拉之后的洛桑學派一般均衡理論的開拓者,現代西方純粹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的先行者。他的成熟得意之作是《政治經濟學教程》。除了一般均衡理論外,他與瓦爾拉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至今經濟理論界被人熟知的帕累托最優(yōu)(Pareto Optimum)論述了完全競爭經濟下的交換。他運用無差異曲線和指數函數理論,說明當資源配置達到最優(yōu)狀態(tài)時,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最優(yōu)化,而是具有"無一人增加利益而不減損另一人利益"的特別意義。換句話說,如果能在不侵害他人的情況下使某些人更為幸福,則說明資源配置尚未達到最優(yōu)狀態(tài),還可以改進資源配置。根據當時的理論和假設,帕累托說明,三大市場(產品市場、勞動市場、資本市場)的一般均衡(瓦爾拉均衡)是帕累托最優(yōu)境界。

  帕累托最優(yōu)對于有效率地進行社會稀缺資源的配置,如同金科玉律,經常被提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