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股市的發(fā)展和股市的回報率(2)

我的提款機:中國股市 作者:周佛郎、沉辛


  二地股票市值達到了29.9581萬億人民幣。

  中國股市得到了高速的發(fā)展。中國股市是新興的發(fā)展中國家最大和發(fā)展最快的股市。

  (2)中國股市發(fā)展的過程。

  縱觀中國股市歷程,從1990年到2007年12月14日,比較清晰有序的下跌熊市有三次。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在這期間,市場最大跌幅達到79%,證券管理層的主要政策取向就是救市。1994年7月的“三項政策救市”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1996年年底,管理層發(fā)現(xiàn)股市已經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時,于是開始收緊。以《人民日報》“12?16社論”打壓股市為開端,管理層連發(fā)后來俗稱的“十二道金牌”,股市終于在重壓之下于1997年5月進行調整。

  這兩次大的調整當然有市場自身的原因,但從根本上講都是政策指導下的調整。

  2001年下半年到2005年5月的下跌,是由價值回歸、與國際接軌、制度缺陷等復雜的原因所致。隨著理性的投資者逐漸主導市場,救市政策逐漸連短期的效果都很難產生。與此同時,持續(xù)的熊市使制度的缺陷和風險日復一日的暴露,使下跌更加慘烈。

  就在這一次下跌中,監(jiān)管者逐漸認識到簡單的救市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于是,通過制度改革來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成為監(jiān)管者主動的選擇。這是市場發(fā)展到這一階段提出的內在要求,也是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

  我們可以看到,中小企業(yè)板的設立和代辦股份轉讓系統(tǒng)功能的完善,讓中國多層次市場體系出現(xiàn)雛形;貨幣市場基金、保本基金、ETF、LOF、買斷式國債回購等諸多創(chuàng)新產品,讓中國投資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社?;稹⑵髽I(yè)年金、保險資金、QFII等各種資金的入市,表明困擾中國股市多年的“合規(guī)資金入市”問題得到了徹底的改觀;推出證券公司創(chuàng)新試點,允許證券公司發(fā)行債券和短期融資券、改善證券公司征稅方式,這個艱難的行業(yè)開始感受到更多的溫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