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關(guān)雎鳩,且莫鳴在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的深閨,情之所至,一往而深,使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這一場生死情恨原是由《詩經(jīng)》里面的這四句詩引起的:
確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杜寶本是西蜀名儒,唐代杜子美的后人,時任南安太守。杜太守年逾五十,膝下無子,唯有一嬌女名喚杜麗娘。南安屬江西,府治就在有名的大瘐。大瘐嶺在江西與廣東的交界,唐張九齡曾于此監(jiān)督開鑿新路,命道旁多植梅樹,故又名梅嶺。古有“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之說。這有梅香的大瘐嶺原是與盛唐名相緣源深厚,也是有出處有來歷的。故事還沒有開始,便已暗香盈袖,如麗娘幽怨的水袖不經(jīng)意間甩出去,月下,驚起紛紛一地梅花屑。
太守?zé)o子,全靠這弱女堂前承歡聊解寂寞。杜父慈祥端正,出任太守三年,清名惠政,弊絕風(fēng)清。每年陽春三月,太守會出游勸農(nóng)。他走馬鄉(xiāng)里,春疇漸暖,杏深花處,隱隱的竹籬舍前,有酒旗兒迎風(fēng)。太守在田間陌頭,與滿頭插花的村夫野老,喝著花酒,話著農(nóng)事。這一方山水本是雞鳴樹顛,雨露桑麻的清平。母親甄氏也系名門之后,略知詩文,閑房長日,花陰靜院,也帶著女兒丫環(huán)習(xí)課女紅。只是父母在堂,苦嘆無子,麗娘乖巧靈透,春日晴妍之時,常常敬奉幾杯美酒佳釀,托酒言情,敬祝二老,與父母寬心釋懷。
《幽夢影》上說:“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長廉靜,家道優(yōu)裕,娶婦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杜寶雖有無子之憾,但也基本是宋明以來讀書人的典范境界。但老天眷念杜寶,三年之后,經(jīng)過大悲大亂換來了當(dāng)朝及第的狀元郎為婿,彌補了他的無子之憾,全了他的人世之福。
只是這金龜婿來得太過曲折,太過驚心,使人幾度魂喪。
柳夢梅的柳是柳枝的柳,梅是大瘐梅的梅。柳與梅因一夢魂牽。
柳家原是河?xùn)|舊族,原系唐朝柳州司馬柳宗元之后,柳夢梅帶著會種樹的郭橐駝之孫,在嶺南廣州植樹,栽接花果,相依過活。柳宗元曾著《種樹郭橐駝傳》,文中所記唐時有個郭橐駝乃是種樹的奇人,凡他所植,長安豪家富人皆爭迎取養(yǎng)。不知什么時候,這姓郭的駝子來到柳家做了仆人,其孫與柳家后人相依為命。元雜劇里處處附會前人,每個人物出場鋪陳的皆是有來歷的,雖雅了許多,但畢竟有些牽強(qiáng)。
忽一日,這柳生夢到一園,梅花樹下,立著個美人,不長不短,如送如迎。說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緣之分,發(fā)跡之期。”這美人身量模樣,美似窺視宋玉三年的東鄰之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在無奈的環(huán)境里,未常不是福,與命爭,到頭來只是一條死路。杜麗娘因詩而起春心,最終懨懨斃命,突然覺得朱子面善目親,像自家老人諄諄教誨,“女子無才便是德”,竟是對的。
花面丫頭十三四,畫閣嬌養(yǎng),平日里弄粉調(diào)朱,貼翠拈花,月下焚香也只知為父母身康體健,原是不省人事的。偏是書香門弟之家,想使女兒也要懂得詩書風(fēng)雅,將來配得雅才也能談吐相稱。于是杜家在宅內(nèi)設(shè)一閨塾,請得老師陳最良。陳師傅開篇便是“關(guān)關(guān)雎鳩…………。”寂寞深閨,雎鳩和鳴,《詩經(jīng)》的活潑奔放如深春的柳絮撩拔的人意亂神迷,麗娘廢書長嘆:“圣人之情,盡見于此矣。今古同懷,豈不然乎?”圣人原來也是這樣生活的,柳浪河邊,聞弦歌而知雅意,求之不得之時,照樣是“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
小庭深院里的錦屏深閨已關(guān)不住麗娘的心,于是她拋下女紅,吩咐花郎打掃了園子里的花徑,梳了云髻,斜插了八寶花簪,羅衣新?lián)Q,將這一腔如柳緒的春愁,付予韶光。
眼前是“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春景如牡丹霎時開在她的眼前,開在心里。她乍驚乍喜,宜嗔宜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