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什么叫做服務,是做好服務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對服務有了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方能建立正確的服務意識。
提到"服務"二字,幾乎人人都不陌生。
有人說,服務就是幫忙;也有人說,服務就是尊重;還有人說,服務就是關懷,服務就是仁義……
這都對,但是都不夠準確和完整。那么究竟什么叫做服務呢?
一切滿足別人需要的行為,都叫做服務。
如營業(yè)員笑臉相迎,滿足了顧客對快樂的需要。
把電冰箱賣給顧客,滿足了顧客在家中保鮮食物的需要。
商場安裝電梯,滿足了顧客省力的需要等。
微笑的行為,銷售冰箱的行為以及商場安裝和管理電梯運行的行為,都是一種服務行為。
這與以往慣常使用的服務定義有很大不同。
以往的服務定義大都從服務的屬性出發(fā),認為它是一種同時具有差異性、無形性、不可分離性和不可儲存性的東西等,而且語言晦澀、語義難懂,不便于普通人學習和應用。
服務營銷學者斯坦通指出:"服務是一種特殊的無形活動。它向客戶或工業(yè)用戶提供所需的滿足感,它與其他產(chǎn)品銷售和其他服務并無必然聯(lián)系。"1960年,美國市場營銷協(xié)會給服務下的定義是:"用于出售或者是同產(chǎn)品連在一起提供滿足的不可感知的活動。"該機構(gòu)之后又作出新的定義:"可被區(qū)分界定,主要為不可感知,卻可使欲望得到滿足的活動,而這種活動并不需要與其他產(chǎn)品或服務的出售聯(lián)系在一起。生產(chǎn)服務時可能會或不會需要利用實物,而且即使需要借助某些實物協(xié)助生產(chǎn)服務,這些實物的所有權(quán)也不涉及轉(zhuǎn)移的問題。"從這些對服務的定義可以看出,服務并不高深莫測,相反,服務別人和被別人服務普遍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我們的人際交往過程中,除了極端的矛盾、斗爭關系之外,大部分情況下都呈現(xiàn)出服務和被服務的相互服務與相互合作關系。
思考題:假如你和一位陌生人分別被風浪吹到一座孤島,短期內(nèi)將無法從此處逃生,你希望與這位陌生人建立什么樣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