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問題需要向上司請示的時候,第一反應:上司只做選擇題,不做問答題
日常工作中,下屬們總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向上司請示,并希望得到回復。工作請示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并非如此;筆者通過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很多下屬在做工作請示的時候,的確存在某些“硬傷”。舉例說明如下:
領導,這個月價格促銷的效果不明顯,您看咱們是不是加大些力度?
領導,我們部門想搞個激勵活動刺激一下銷售,您看能否給我們一些預算?
領導,感覺最近員工的士氣總是不高,您能不能給我些建議?
領導,剛才接到客戶投訴,認為所投放的廣告沒效果,要求咱們退款,您看該怎么辦?
……
作為下屬,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或遇到麻煩,跑來向上司請示匯報,并得到上司的指導,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筆者卻不這么認為,因為只要我們對上面的請示模式稍加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下屬們在請示工作的時候,實際上是把一個復雜的、難解的“問答題”拋給了自己的上司,要上司來破解這些“工作謎題”。
如果下屬們的請示所拋出的問題是“問答題”,大概是有著三個假設:
一是,自己的上司們都非??臻e,有著非常充足的時間和精力;
二是,自己的上司已經(jīng)掌握了解決這個“問答題”足夠多的信息或數(shù)據(jù);
三是,自己的上司對“問答題”背后的細節(jié)、復雜的關系以及來龍去脈都了如指掌,非常清楚。
所以,在這種假設前提下,下屬們拋出“問答題”才能得到快速、正確的批復。而事實上,上司們并不知道“問答題”背后發(fā)生過什么,隱藏著怎樣的關系;他們也根本不具備進行正確批示所必需的完整、準確的數(shù)據(jù)和信息;而最大的問題還在于,上司的時間寶貴,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去收集信息和資料,然后再經(jīng)過分析、判斷,做出正確批復;盡管作為上司,他們在經(jīng)驗和判斷力上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但涉及某些專業(yè)的問題,例如設備采購、財務核算等,解決的過程,則更為復雜和煩瑣。
筆者認為,下屬的工作請示,不應拋“問答題”給上司;而應當用“選擇題”的方式請示工作。所謂選擇題,就是面對問題或狀況,下屬自己先要調(diào)動自己的經(jīng)驗和智慧,預先提出各種應對或解決方案,像“選擇題”那樣列出解決選項供上司判斷和選擇,而上司也只需在某個解決選項上劃勾即可。相比之下,那些拋“問答題”的下屬則完全不用自己動腦。
例如:“領導,最近感覺員工的士氣不高,該怎么辦呀”這道問答題,現(xiàn)在我們嘗試用“選擇題”的方式,看看情形會有什么不同。
領導,我感覺最近員工的士氣不高,業(yè)績也受到了影響。這兩天,我跟大家溝通了一下,感覺主要是鄰近春節(jié),很多客戶都忙著業(yè)務拜年和要賬,沒有精力跟我們談廣告業(yè)務,而我們的業(yè)務員也都想著買票回家過年,所以整個團隊士氣不高。
我感覺春節(jié)前這段時間還是很寶貴的,我們必須提高團隊的士氣,我有兩個方案,您看怎樣?
一是:我們在團隊內(nèi)部做個競賽,業(yè)績排名前5的,公司幫助解決回家的火車票;
二是:搞個激勵活動,對表現(xiàn)良好的,公司準備一個春節(jié)大禮包;。
您看這兩個方案,花費都不會超過5 000塊預算,而增加的收入可能是50萬,您看選擇哪個比較好?
對于上司而言,原本復雜的“問答題”已經(jīng)變成了簡單的“選擇題”。實際上,筆者認為下屬有責任和義務,在請示工作的時候提交“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因為對于反映問題的下屬而言,他們才是問題的直接當事人,掌握著最全面的信息和資料,最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細枝末節(jié),加之有著自己的利益需求,所以有可能、有必要也應當有能力提供出備選的解決方案。而此時,上司們所要做的,也只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知識,以及眼光和智慧,對列選的解決方案進行分析,并作出方向性的判斷即可。
對于下屬而言,必須明確其實沒有哪個上司喜歡做“問答題”,所以把“問答題”拋給上司是不明智的做法,甚至會導致上司們出現(xiàn)錯誤的判斷或決定。能夠向上司提出“選擇題”的下屬,是為上司分憂的下屬,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職責和義務,把問題解決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之內(nèi)。
所以,筆者建議下屬把所請示的問題,由“問題題”改為“選擇題”,以便讓上司用劃勾的方式做出判斷,從而提高決策和執(zhí)行的效率。上司只做“選擇題”不做“問答題”,是第一反應所提倡的,是下屬積極調(diào)動自己的腦力和智慧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