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界定用人標準,按性格取向與崗位契合
在我看來,在企業(yè)的課題方面,最難的是兩件事情,一件難事是做銷售,因為外部市場是不可把握的,第二件難事就是用人了。因為人各有性格、各有不同的背景、各有自己的觀念和視野、各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要把人用好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國藩有一本名叫《冰鑒》的書,就是用來闡述相人之術的,在中國古代也有很多的著述,來總結一些用人之道,但是相術這件事情對于我來說,是十分困難的。我在相人方面有很多失敗的案例,事實上,我們很難通過一個人的相貌和短暫的接觸來真正地了解一個人。因此,我認為在用人方面我們也要同樣秉持無為的態(tài)度,不需要特別刻意和復雜化,萬事隨緣就好。好在我們是一個小公司,用不是太多的人,我們秉持企業(yè)的道義去用人,通過時間的作用慢慢地過濾,相信逐步會形成一個融洽和默契的團隊。
在企業(yè)的用人方面,我們特別重視性格與職業(yè)的契合,這與道家的用人之道也是相符合的。事實上,只有人們性格與職業(yè)相符合的時候,員工才會把工作做好并長期去從事。
大概總結起來,企業(yè)一共需要有這么幾種類型的人:思維策劃型/部門主管型/項目經理型/管理結點型/技術人員型/業(yè)務人員型/人事干部型等類型。對于每一種類型,我們需要界定一些性格取向的要求,在人員的使用上,盡量使用能力方面單純的人員,這樣人才的可獲性就會好一些。事實上大多數(shù)的人都不可能有太多的才能。比如思維策劃型的人才,有時候執(zhí)行力不是很好;善于宏觀思維的人,不一定適合微觀;同樣視野微觀的人,可能也看不到天;部門經理型的人才是一種既要宏觀也要微觀的人物,需要去理解上層的宏觀意圖,也需要有落實到微觀的執(zhí)行力和控制力。而作為管理結點的員工,太多宏觀思維,就無法安心于微觀的執(zhí)行,就會求變,繞彎路。還有一種人是既不能宏觀,也不能微觀,嘴巴很會說,這種人也是很難使用的。事實上在我看來,宏觀的人可以做決策分析、做政策參謀、做閉環(huán)的糾偏,也可以去做溝通的代表,但是不能宏觀到天馬行空,抓不住點。其次微觀的人也是可以用的,微觀的人可以做結點,可以做細節(jié),可以做設計,但同樣也不能微觀到過于糾葛于細節(jié)而置大局于不顧。最困難的是一種偏執(zhí)型的人,這種人有一種固有的思維定式存在,比較不能聽從旁人的建議,也不愿意達觀和理性地去看待問題,對于自己的意識特別堅持,這是很累的。大多數(shù)的人是既有宏觀也有微觀的,微觀多一些適合做結點工作,但是也要有大局觀,宏觀多一些適合做干部,但是不能沒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在企業(yè)中最不能用的人是沒有辦法腳踏實地做事的人,一個員工,至少的條件就是要從微觀做起,不能流于浮躁。一個干部,也要從微觀開始培養(yǎng),先微觀再達觀后宏觀,這樣的人才有培養(yǎng)成干部的潛力。
所以,對于任何一個員工,我們所要求的基本訴求點其實就是兩個字--"知性"。"知性"并不是說他一定要有很多的學問,而是說他是一個達觀的人,一個可教化、一個愿意進步、愿意對結果負責任、愿意腳踏實地去做事的人,一個愿意接受正確的觀念并愿意改變自我的人。
對于一個小公司而言,確定用人的原則是可能的,也是有必要的,因為小企業(yè)需要單純和簡單。
我們期待的員工是這樣的:他是一個心平氣和的人、不需要靠別人或者物質去激勵的人,是樂觀的人,是對待工作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是從人性的角度不會產生不良品的人。這個世界十分辯證,這樣的人可能是無為的,但卻是最有為的,而且也將是最有結果的,這就是"為、無為、無不為"的道理。因為他們耐得寂寞,他們尊敬工作也珍重工作,他們像珍重藝術品一樣對待自己的工作,他們不會讓不良品從自己的手中產生。金錢是重要的,但是他們努力工作是出自于天生和本能,不是純粹為了金錢。這樣的人其實就是最符合人道的那些人,安定、敬業(yè)、尊重工作,不產生不良品。這樣的人,現(xiàn)在是越來越少了,但是很幸運,在我們公司里有不少這樣的員工。
曾經有人告訴我,我應該要學會使用各種各樣的人才,但是我不這樣看問題。我使用那些能夠與我們的文化和諧的人,我越來越注重對員工的深度培訓和鑒別,逐步把這樣的員工沉淀下來,把浮躁的員工淘汰。特別是那些誠實、安分的員工,可能他們不太會溝通,也可能他們不太適合于外部的世界,卻恰恰可能是我們要找的員工。我們將努力培育他們的品質觀念,培育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培育他們的技能,培育他們對于企業(yè)的信賴和忠誠,讓他們的生活安定,給予他們安定的保障,在未來,給予他們好的結果,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基層員工。從道的意義上來講,我認為這樣的人也是最應該被天道所照顧的。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是十分不容易的。這除了我們鑒別和使用特定的員工以外,還需要企業(yè)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企業(yè)文化和優(yōu)良的員工保障系統(tǒng),只有在這樣的特定的土壤里才能培育出與我們能夠長期默契合作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