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牛和一頭驢在一個槽子里吃飯,牛穩(wěn)重,干活勤懇,平常不怎么喜歡說話,它看不慣驢得瑟的樣子,認為驢事兒多,但是它不愿意得罪人。如果它看不慣驢了,在心里罵幾句就算了。不過它只要說話,就能把人噎得夠嗆。驢正直,性子急,想到什么就說,只要它認為對的,從來不顧及對方的感受,干活當然也比較毛躁。
有一天,由于主人給的飯不是很多,吃著吃著,牛心里就想了,我每天跟著主人去翻地,干很多的重活,而旁邊這個山炮卻吃得比我還要多,讓人看著,真是不爽。但是不喜歡說話的它,在旁人眼里看來沒有什么變化。與此同時,旁邊的驢心里也在打著算盤,每天都是我跟主人去野地里割草,我一大車一大車地往回拉,回來后還得讓旁邊的笨蛋一起吃,它有什么功勞?
想到這里,于是它自己覺得很委地的說:“喂!這些草都是我拉回來的,你是不是能少吃點呢?大哥!”牛正在氣頭上,聽了這話當然不高興了,“好草都留給你,這些苞米豆子都是我跟著主人一天一天辛辛苦苦翻地種出來的,連大糞都是我上的。那么這些強壯、飽滿、白白胖胖的豆子和苞米,你就別碰了,咱倆各吃各的,OK不?”
驢急了,給了牛一蹄子,牛積攢多年的怨氣在一瞬間好像山洪暴發(fā)一樣,頭一低,對著驢就撞過去了。驢也不是省油的燈,不停地踢牛。它們誰也不服誰,很多回合過后,兩敗俱傷。
第二天,寬容的主人來了,看到此情景,立刻給兩頭牲口敷藥療傷,并且給它們分別準備了幾頓豐盛的大餐。同時了解到事情的緣由及問題的嚴重性,耐心開導,與當事牛、驢一起來分享對方的優(yōu)點,重新分配好二人以后的工作,做到互相協(xié)助,互相補足。牛和驢都羞愧地低下了頭,本來是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問題,何苦鬧到這個地步呢?
沒有一顆寬容的心,不能接受刺耳的話,談何溝通呢?溝通是必須的生活技能之一,良好的溝通需要寬容的心做橋梁,寬容需要溝通來體現(xiàn),不同的心態(tài),溝通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顆寬容的心,就會出現(xiàn)上面故事中的結果。
所以,開口說話之前,我們既要謹慎小心,努力讓對方聽得進去。另一方面,也要用心聆聽對方所說的道理,不要過于在意對方怎么說。
不過話又說回來,可能我們都會拒絕接受別人不恰當?shù)呐u方式及言語,也會有馬上自圓其說的念頭和反唇相譏的沖動,在這種情況下你無論如何都要克制,因為反擊的表現(xiàn)就是你不接受別人的批評,盡管你也許是無心之失。經(jīng)常對別人的批評進行直接反駁,你的信譽度會直線的下降,使別人認為你固執(zhí)己見。對待來自他人的批評,最重要的是斷定他人的批評是否對你有價值,不一定所有的批評你都要接受。如果是出于成見的批評、無關緊要的批評,惡意的批評,你根本不用在意;如果是善意的批評,有價值的批評,接受下來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