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聽到喇叭叫,田淑琴知道丈夫回來了。
果然是董作為。
她把丈夫讓進屋,吩咐保姆三兒上水果。
董作為喜歡吃水果,是因為聽醫(yī)生講水果對身體百利無一害。
從小他就吃慣了生紅苕,現(xiàn)在改吃水果,多少有些不適應,總覺得水果是小孩吃的東西,吃飯才是最大的營養(yǎng)。
田淑琴常責怪他不愛惜生命,督促他按醫(yī)生的話去做。
愛妻的美意不能辜負,他開始慢慢嘗試,不久竟上癮了,到了寧可不吃飯也要吃水果的地步,發(fā)展到后來,國產(chǎn)水果不吃專吃國外水果。
現(xiàn)在他堅信:水果可以養(yǎng)人。
田淑琴安排好丈夫的飲食,又上麻將桌。她一生就這么一點愛好,沒人敢干涉。
董作為也鼓勵她,因為只有她上桌,他才能安靜。
牌友等得不耐煩,卻從不敢露出不耐煩的嘴臉。這些陪她打牌的人都是有求于她的人。
嚴格地講,她們的牌打得不大,每場下地輸贏只有一兩百元。可田淑琴怕輸,輸了一兩百元就心疼。
董作為勸她不要心疼,現(xiàn)在一兩百元買不來快樂。
她卻不這樣認為,一兩百元可以買一二百斤米,可以買一件羊毛衫……有了這種心態(tài),沒有人敢跟她打牌。當然,有求于她的人除外。田淑琴是個自由人,有工作而不工作,每月的工資也懶得去領,都是一把手給送上門來。一把手也樂此不疲,因為這樣可以多接觸董作為。
除了打牌之外,田淑琴的另一個事情就是看好董作為。
丈夫是她資本,是她發(fā)號施令駕馭整個家族的資本。凡是找董作為的人必須先過她這一關,沒有她的允許任何人甭想從董作為身上得到一點好處。
董作為知道妻子這樣做得罪了許多人,想改變這種局面,無奈何他不是她的對手。一物降一物,此話不假。于是他便懶得跟她計較,由她而去。
田淑琴越來越像官太太模樣,丈夫出遠門要相送,歸來時也要去機場迎接。
她時?,F(xiàn)身說教,拿自己的行動教育兒媳,要兒媳像她一樣伺候丈夫。怎奈兩個兒媳沒有一個喜歡她的,對她都是敬而遠之。
大兒子董國在下邊任副縣長。作為地委書記的兒子和副縣長,董國應該活得很瀟灑,可他卻瀟灑不起來,父親的光環(huán)照得他睜不開眼睛,他只能在光環(huán)下生活,走不出這個光環(huán)。從人們羨慕的目光背后,他看到了一種蔑視的眼光,似乎他的一切都是父母所給。他時常想,要是父親不是地委書記多好。他不愿當這個官,是母親要他當?shù)?;是母親逼著父親干的。父親也是頂著很大的壓力才完成了這個任務。
小兒子董家就不是做官的材料,這一點田淑琴比誰都清楚。董家先后到過幾個單位上班,都只干了幾個月就沒了興趣。離不開那幫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們,跟他們在一起才叫生活。田淑琴曾有改造他的想法,嘗試幾次之后也就作罷,沒想到因禍得福,兒子搖身一變成了大老板,腰纏萬貫的大老板。當然,這也離不開母親的鼎力相助。只要遇到困難和阻力,母親的電話就是“天兵天將”,不僅能逢兇化吉,還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能接到大工程,能賺大把的鈔票……田淑琴很滿意自己的杰作,董作為也不得不佩服妻子的才能,于是越來越放手讓她去發(fā)揮聰明才智。
當官只有一陣子,做人才是一輩子。
董作為越來越意識到做官的日子不多了,一晃五十幾歲的人還能做幾日官。不做官還得做人,活就要活得有質(zhì)量,茍延殘喘還不如死。
怕老婆的人有錢用,此話在董作為身上得到了驗證。于是他更怕老婆,不但家事要跟老婆商量,就是國事也要向老婆討教。老婆不會害他,這一點他堅信。
董作為把這次去省城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向田淑琴作了匯報。當然不會把與潘露霞見面的事講給她聽。
田淑琴聽了好激動,說熬過今年就可以順利向副省級過渡了。女人對權力的欲望遠勝過男人。田淑琴充分相信丈夫能進入高級干部行列。夫妻榮辱與共,丈夫長進了,她也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