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心這些狀態(tài)——別讓它們異化了你(10)

你能行 作者:老可


對于初入職場的朋友,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如果你做錯了,你該怎么辦?很多人不知如何是好;有些人會找借口推脫,顧左右而言他:嗯……啊……事情是這樣的……總之,說了半天,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做錯了是有原因的,不怨我。

如果你是這種人,或者有這種傾向,那么請小心了。沒有人喜歡這樣的員工,不能正視問題,凡事都找借口,遇到責任就推脫,這樣的人很不靠譜。如果你有一天當了老板,你會信賴這樣的員工嗎?

我一直沒有想清楚,為什么有些人會喜歡推脫,是害怕做錯了事情會被懲罰嗎?還是怕一旦承認了是自己的錯,會丟了工作?還是這些人天生就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呢?

如果是害怕懲罰,那么我們不妨從老板的角度來考慮,看看他們怎么看待這些做錯事的人。我在《職場人生》中訪談了一位企業(yè)的董事長,我問他,如果員工做錯了事,他會希望那個員工如何表現(xiàn)?他說,他希望員工能一是一、二是二,做錯了就勇于承認。他不喜歡沒有擔當?shù)娜耍幌矚g沒有肩膀的人。我又問他是否會因為一個人犯了錯誤,就從此不再重用他。他說如果這個人是個可用之人,他不會因為一次錯誤就把他打入冷宮,相反他還會更加重用他。

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我想這個答案絕對不是從員工的視角就能想到的——他說:“我已經(jīng)為這個錯誤埋單了,員工也接受了教訓,我干嘛要換人呢?”看到?jīng)]?老板是這樣看問題的,在他們眼里,錯誤也是一種成本,甚至是一種投資,是企業(yè)必須付出的代價。

關鍵是老板憑什么肯在你身上支付這種代價,憑什么愿意為你用公司的錢去試錯呢?前提是你必須是一個可用之才,必須是一個有擔當?shù)娜耍仨毷且粋€懂得反思的人,而不是一個遇事就推脫責任、不敢面對事實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講,推脫不是在保護你自己,而是在放棄你自己,你放棄了一個讓自己歷練與成長的機會。

如果你做錯了,最好能勇敢地面對,坦然承擔責任,然后給出解決方案:既然已經(jīng)錯了,那就想想怎么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吧!事后可以分析一下出錯的原因,制訂一個預防措施,保證以后不再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如果你能觸類旁通,想出預防其他類似錯誤的方法,自然是更進一層;如果你更牛一點,還可以建立一個錯誤案例庫,或者是自動糾錯系統(tǒng),以供后來人分享。這樣看來,錯誤又成了你的經(jīng)驗。

我們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錯誤更是一種財富。很多事情你并不知道怎么做是對的,但你知道怎么做是錯的,于是你每錯一次,你就離正確近了一步……其實錯誤并不可怕,關鍵是看你用什么態(tài)度來對待他。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人因為對待錯誤的方式而成名,他甚至被稱為是孔子的繼承人。我們都知道孔子一生桃李滿天下,號稱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有這么一個學生,他和孔子是老鄉(xiāng),但比孔子小30歲。他和自己的父親一同拜孔子為師,但青出于藍,造詣勝過了他父親。

這個人是如此深得孔子喜愛,以至于孔子自己父母去世的時候不曾流一滴眼淚,這個人去世的時候,孔子卻頓足捶胸、痛哭流涕,大呼:“噫!天喪予!天喪予!”——“老天爺啊,你這是要了我的命??!”

這個人就是顏回。

顏回究竟何德何能,讓孔子如此厚愛呢?孔子對顏回有不少評價,散落在各典籍之中,下援引一二: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第六篇)環(huán)境艱苦,別人忍受不了,但顏回能從中發(fā)現(xiàn)樂趣。這有點像《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不管環(huán)境如何,始終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快樂,并安心工作,這是上司欣賞的。

回年二十九發(fā)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p>

(《史記》)顏回還是個能團結人、凝聚人氣的家伙,自從有了顏回,其他同事之間、同事與上司都更加親近了。能凝聚人氣的人,肯定是當上司的料了,孔子很可能將其作為接班人培養(yǎng),沒想到天妒英才,顏回英年早逝,難怪孔子說老天爺是在要他的命啊!

注意這句話:“不遷怒,不貳過?!笔裁匆馑??就是不遷怒于人,自己犯了錯,自己承擔,從不拿別人出氣;另外就是同樣的錯誤從來不犯第二次。“不遷怒”,說明你是一個有涵養(yǎng)、有擔當?shù)娜耍@樣你才值得依賴,并且能服眾;“不貳過”說明你是一個有心人,不光有心,且能用心做事。

“不遷怒,不貳過”這六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難怪孔子感嘆,顏回去世后,再也沒有人能做到了!但是如果你能記住,并且盡力奉行,那你一生將受益無窮。

你可能說,人家一個是圣人,一個是賢人,咱們普通老百姓能做到嗎?其實,孔子最初并不看好顏回。顏回上課認真聽講,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孔子覺得這小子比較愚鈍。后來孔子通過課余時間觀察,才發(fā)現(xiàn)顏回是個可造之才。圣人、賢人也不是一天煉成的。

我們不奢望能做圣人,如果你還做不到“不遷怒,不貳過”,那么請至少做一個勇于面對事實、敢于擔當?shù)娜?,千萬不要推脫,千萬不要敷衍塞責,因為那樣是在放棄你自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