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夸孩子聰明不如夸孩子勤奮
不要夸獎孩子聰明,而應當贊揚孩子勤奮,因為贊揚孩子勤奮,讓孩子從小就能形成勤奮比聰明更重要的觀念。
周末,一個朋友到我家做客。在我們聊天的時候,朋友看到了茶幾下面我兒子的成績單。那次期末考試,沐沐考得很好,朋友看到了成績單,忍不住夸我兒子:“好聰明的孩子啊!“沐沐當時在客廳玩游戲,聽到了別人的夸獎,開心極了,還得意地瞄了我兩眼。后來,朋友要走時,我將朋友送到屋外,鄭重地告訴朋友,希望他以后不要夸我兒子聰明。朋友不解地問:“孩子聰明是好事啊,為什么不讓夸???”是啊,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別人夸自己的孩子聰明時,做父母的總是會很高興,我也不例外。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了。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情:一個學生在一次考試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發(fā)試卷時,老師特地表揚了他,夸他是個聰明的孩子。正當老師對他大加贊賞并希望別的同學向他學習時,他卻得意地告訴周圍的同學:
“嗨!這是智商的問題!因為我聰明、智商高,不用學習也能得高分……”教室里頓時一片嘩然。研究證明:那些被表揚很聰明的孩子,平常做事總是局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喜歡去挑戰(zhàn),容易滿足于現(xiàn)狀。孩子們取得好成績時,父母和老師都會去表揚他們,當然過于注重成績,孩子們就會得到錯誤的信息,反而不利于他們的成長。但孩子也需要得到及時的肯定,那怎么辦呢?專家們也給出了建議:我們可以稱贊孩子“你很用心”,而不是“你很聰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曾提出這樣的忠告:不要夸孩子聰明。這位專家曾做過一項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不要夸獎孩子聰明,而應當贊揚孩子勤奮,因為贊揚孩子勤奮,才能從小使孩子形成勤奮比聰明更重要的觀念。那些經(jīng)常被夸贊聰明的孩子,往往把分數(shù)看成自己的聰明所得,把分數(shù)高低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且不愿意也不敢接受新的挑戰(zhàn)。而那些被夸獎勤奮的孩子,則更愿意做出新的大膽嘗試,會盡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古往今來,許多資質聰明的人就是因為不再努力而變得平庸、碌碌無為。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耳熟能詳?shù)摹秱儆馈?。方仲永是一介平民,他家世代以耕田為業(yè)。仲永五歲時,不曾接觸過書寫工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借鄰居家的給他,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并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和團結同族人為內容,傳送全鄉(xiāng)的秀才賞閱。到后來,指定題目讓仲永作詩,他也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同縣的人對此感到驚奇,于是人們便以賓客的禮節(jié)對待他父親,有的更是用錢請仲永題詩討取仲永的詩作。仲永的父親感到有利可圖,便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再讓他學習。結果,通達聰慧的仲永在十二三歲時,寫出來的詩已經(jīng)大不如前了。而又過了幾年,已經(jīng)“泯然眾人矣!”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沉湎于游戲、網(wǎng)絡的學生確實聰明無比,但也正因為自恃聰明,他們忽視勤奮的重要性,把過多的精力用在玩樂上,以致荒廢學業(yè),等到發(fā)現(xiàn)想用聰明去彌補挽救已為時過晚。如果把資質聰明比作沃土,那么勤奮就是農(nóng)民的勤勞耕作,一片令人艷羨的沃土如果不經(jīng)常耕作,那么也終將顆粒無收。所以,父母若想激勵孩子在學習上積極主動,取得更好的成績,最好的辦法不是夸他們聰明,而是夸他們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