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寶寶最好為家人表演游戲,如果能到大人的喝彩聲,就會使他高興地重復自己的表演,對此,老爸老媽說,這是寶寶的內心體驗到成功與歡樂之后的情緒體現。所以,爸爸媽媽以及全家人的稱贊與認可,會促大大地促進寶寶的健康成長,從而培養(yǎng)現心里健康與高情商的寶寶,這也是心理學里講的“正性強化”教育方法之一。
具體教育方案
一些老爸老媽說,6個以后是寶寶情商發(fā)展的分水嶺。也就是說,如果6個月以有是寶寶先天情商形成期,那么6個月以后則是寶寶情商形成的后天培養(yǎng)與良好性格的形成的關鍵期。那么,此后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好準備,在日常照顧中不要忽略了對寶寶情商的培育。
著名幼兒教育家丹尼爾?戈爾曼指出:“家庭是培養(yǎng)EQ的第一所學校,有高EQ的父母,才有高EQ的孩子?!彼J為每個人對情緒的認知和處理情感的能力比IQ更能決定命運,而這種能力大部分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因此,那些情緒輔導型的父母在情緒的世界里可以為寶寶做向導。因此,優(yōu)秀的爸爸媽媽會給寶寶一個溫暖家庭,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寶寶最好的教材。而且,一些老爸老媽說,優(yōu)秀的父母除接納與輔導寶寶之外,還應該進一步規(guī)范寶寶的不適當情緒行為的限度,并正確而合理地教導他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尋找合適的發(fā)泄管道,以及解決寶寶想不明白的所有的問題。
下面情緒輔導5步曲,送給您作為培養(yǎng)寶寶情商良好的參考:
1步曲:察覺寶寶的情緒變化
2步曲:了解寶寶的情緒發(fā)展
3步曲:確認寶寶的心理感受
4步曲:協(xié)助寶寶正確表達情緒
5步曲:為寶寶設定不良情緒限制
寶寶一天天長大,他對情緒的理解能力也越來越強,開始理解一些情緒背后的原因:比如某人不高興了,難過了,開心了,他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的情緒呢?等等。那么,從這時期開始,爸爸媽媽就需要幫助寶寶理解有關情緒的一些要素:
1.不管大人還是寶寶子,每個人都會有情緒。
2.情緒的產生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小姐姐不高興了,是因為有小朋友搶了她最喜歡的玩具。
3.情緒傳遞著一個人的某些心理感受。比如小哥哥哭鼻了,那是由于他想以哭來告訴大家,他心里很難過,這時他需要安慰。
4.情緒的表達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多式多樣的,難過的時候可以哭,高興的時候也可以哭的。
5.一個人的情緒表達可能會跟另一個人的不一樣,比如,阿迪生氣的時候會大吵大鬧,,而小丁生氣的時候則會摔東西,小壯生氣的時候則會默默的掉眼淚……這些這同的表害方式都是發(fā)泄一個相同的情緒。
6.你可以通過做一些事情來改變自己或別人的感受。比如小妹妹難過了,你將自己漂亮的布娃娃給她玩一會兒,她就會變得高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