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6)

給沒有收信人的信 作者:陳樂民


“亞洲奇跡”也好,金融危機也好,今后肯定會再振興也好,都最終取決于具有普遍意義的市場經(jīng)濟的日臻發(fā)達,民主與法治的日漸完善,人權(quán)觀念的日益增進。

所謂“亞洲價值”,一時間在中國也頗有同情者和響應者,主要有兩方面的心理在起作用。一則以自別于在全球化居主導地位的“西方價值”。這種心理有些復雜,既要與“國際接軌”,又擔心戴上“西化”的帽子,始終沒有干凈利落地擺脫姓“資”姓“社”的困擾。二則從弘揚民族傳統(tǒng)出發(fā),非常樂見“儒家”的再起,如說市場經(jīng)濟的思想早見于《易經(jīng)》,《孟子》里有“民主思想”之類??傊袢丈鐣l(fā)展的精神因素早寓意于傳統(tǒng)文化中,是“古已有之”了。再退一步講,中國果然是“儒文化”的國家嗎?所謂“儒”今天在有文化的國民中的影響已經(jīng)微乎其微,七十歲以下的人幾乎極少人知道“論孟”講了些什么。要發(fā)展高科技、要搞市場經(jīng)濟、要進行國企改革、要用科技裝備農(nóng)業(yè)、要發(fā)展“三資”企業(yè)、要加入WTO,要吸引外資也要到外面去投資、要實行民主和法治,總之,要以更大的步伐和膽略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以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等等,哪一個是從“儒”家來的?

其實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并不是單純的“儒”,簡言之,是“儒道釋”三合一。這是中國的文化遺產(chǎn),它的意義寓于豐富的歷史文化,寓于尊德性、道問學。其中許多抽象的道德律具有超時空的價值,在如今人們常感嘆世情淡薄、公德不昌的情況下,在我國仍應當繼承和發(fā)揚。但是若講現(xiàn)代化的建設問題,則傳統(tǒng)文化便無論怎樣也扯不上關系。

新世紀已經(jīng)開始,重復地說,我認為還是鄧小平那幾句話:世界兩大主題,一個和平問題,一個發(fā)展問題,哪一個問題也沒有解決。這幾句話是一個整體,用“哪一個問題也沒有解決”來反對“和平與發(fā)展是世界兩大主題”顯然是錯誤的。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是在任何時期、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的。今天如此,明天如此,以后仍如此??梢哉f是“永恒主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