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節(jié):風災政治學(1)

新君王論 作者:蔡子強


  第 18 課 風災政治學

一場臺風,吹倒的不單只有樓房,更會吹走民心,甚至是一個政權。

在前面的“災難領袖學”一節(jié)中,提到小布什在2005年美國的卡特琳娜風災中,如何因為后知后覺,救災時耽誤了最重要的“黃金72小時”,導致民怨沸騰,最后斷送了共和黨的半壁江山。

小布什的民調和策略師Matthew Dowd,后來在這位總統(tǒng)行將卸任、蓋棺論定時便指出:“卡特琳娜是一個‘引爆點’(tipping point),(布什)總統(tǒng)毀掉了他與公眾間的互信,當破壞既成,他再無法挽回美國民眾聆聽他說話所需的公信力?!?/p>

2009年8月,很多人把近日蹂躪臺灣的臺風莫拉克,形容為臺灣版的卡特琳娜。這個風暴帶來的世紀豪雨,讓臺灣哀鴻遍野,造成大量傷亡,亦令馬英九團隊的危機處理能力備受質疑。

其實,臺風把高官吹得東歪西倒,在臺灣已經不是第一次,2008年8月當另一個臺風鳳凰吹襲時,臺東縣長鄺麗貞及臺中市長胡志強,便因仍然“出訪”,沒有坐鎮(zhèn)救災而被外界批評得體無完膚。鄺還被批評當人民水深火熱時,自己卻在意大利米蘭坐渡輪、喝咖啡,而且僅僅就任兩年,就八次公帑考察,馬英九應該派她去當“旅游部長”云云。

但正如黑格爾曾說過:“我們從歷史中吸取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從未從歷史中吸取過任何教訓?!?/p>

到了這一次,馬英九仍然難逃被卷進風暴的厄運。

不錯,水災發(fā)生在8月8日,而只是第二天,即是8月9日,馬和劉兆玄兩人已經立即動身,領軍前往災情嚴重的南臺灣統(tǒng)籌救災指揮工作,并且馬不停蹄地到各地視察災情。馬更放下身段,親自致電受災情影響較輕的11個縣市,向這些縣市長求援,要他們騰出人手和物資,以便集中調度救災。凡此種種,都不能說馬完全后知后覺,或者麻木不仁。

那么馬為何仍被輿論痛批得灰頭土臉呢?

首先,水災前夕,即8月7日,南部已下起豪雨,馬當天第一個公開行程,竟是跑去參加一位詩人詹澈的婚禮,待了近一個半小時,才前往災害應變中心,而且遲到近半個小時,于是便被傳媒批評欠缺危機意識,電視新聞更把有關的飲宴片段大為廣播和炒作。

此外,在“國殤領袖學”一節(jié)中我也提過,小布什的母親巴巴拉,在災場視察時的一句無心快語引發(fā)了一場風波。在這一次臺灣的風災中,滿腔怒火的網民亦整理出“官員勘災傻瓜語錄”。

排第一名的就是馬英九在慰問兩名遭山泥掩埋長達兩分鐘,被外公徒手挖掘救出的小女孩時,竟抱起女孩稱贊說:

“你可以憋氣兩分鐘,真是不簡單!”

此外,有一位在風災中痛失家園和父親的災民,向他攔路訴苦時控訴:“我們全家都把票投給你,為什么我們要見你,變得這么難???”馬竟如此回答和安慰對方:

“我不知道你要見我,這不是見到了嗎?”

至于劉兆玄,則更遭痛批。比如到高雄甲仙大橋災區(qū)時,他只逗留五分鐘便“快閃”,被傳媒發(fā)現他的皮鞋不但干干凈凈,甚至發(fā)亮(溫總理在川震中便懂得要穿運動鞋),憤怒的災民更氣得向他說:“這里也是災區(qū),五分鐘就可以了嗎?”原本被公眾期望會夜宿災區(qū),與災民同甘共苦的劉兆玄,不料卻折返高雄下榻干凈的賓館,其對外解釋是“擔心夜宿災區(qū)會被說成太矯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