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擺脫自身的恐懼時,自然也會使他人得以解脫。
--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
我剛出生不久,媽媽就患上肺栓塞。肺部的血栓幾乎要了她的命。她連續(xù)兩個星期都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那時的我雖然健康,也只能以醫(yī)院保育室(看護早產(chǎn)兒或病患嬰兒的地方)的塑料嬰兒車為家。這片小天地成了我的舞臺。頭戴護士帽、身著白色制服的護士,按照無菌操作規(guī)程用奶瓶喂我。有些護士柔聲細氣地跟我說話,逗我開心,我只聽得只言片語。其他護士安靜地待在那里,似乎在走神,偶爾傳來一陣馬鞍鞋踏在走廊地面的咔嚓聲。父母偶爾來看我,抱一下,把奶瓶給我,我多數(shù)時間是孤獨的--一個待在陌生環(huán)境中的陌生者。不如意時,覺得好像沒人要自己了。我需要更多地接觸外界,得到安全感。我哪里知道自己并沒有被遺棄呢?這是作為新生兒的我的主要直覺。
生命在最初的一段時間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我一直在周圍尋找食物,其實根本沒有。幾十年來,我一直懷著有害怕被遺棄的感覺,卻不知道根源在哪里。我擁有對我關(guān)懷備至的父母,但無濟于事。直到談戀愛時,這種感覺也沒有消除。對任何疑似遺棄我的跡象,比如,男友沒有及時接電話或取消原來的計劃,我都十分氣惱。分手簡直讓我痛徹肺腑。
幾年前,我接受了一次會診,想找到恐懼的根源。幾乎是在一瞬間,我清楚地記起保育室的孤獨和母親的那場病,那幾個星期的壓抑讓我無法釋懷。有些事影響很大,你一旦遭遇它,就無法忘記。痛苦涌上心頭,我放聲大哭,情感得以宣泄?,F(xiàn)在,我找到了痛苦的源頭,開始尋求擺脫它的辦法。如果你不知道障礙在哪里,又怎么能鼓起勇氣克服它?這段回憶充滿痛苦,但為我找到了通往情感自由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