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九○年代,我在一家電臺主持了一個名叫“文化廣場”的廣播節(jié)目。每星期一次,大約一個小時,談一些與文化有關的現(xiàn)象。
我當時在大學美術系任教,但是不覺得廣義的“文化”應該局限在狹窄的藝術范圍。相反的,社會里許多與人的生活有關的現(xiàn)象,常常比藝術更能反映出文化的本質(zhì)。
我把一星期接觸到的社會現(xiàn)象做話題,也許與食衣住行有關,也許是從一個謀殺案件里看到的倫理或愛情關系,也許是價值體系里不容易覺察的保守性與墮落性……
文化往往不是呈現(xiàn)在上層的禮教中,卻點點滴滴滲透在生活不知不覺的行為之中。
這個節(jié)目一做十年,得過金鐘獎,隨著電臺的路況實時報告頻道,成為全島無遠弗屆的收聽節(jié)目。
十年的錄音,收藏在電臺的倉庫,當年負責錄音控制室的翁先生因肝病去世,我也中止了這個節(jié)目。
許多年后,有做公益的朋友找出錄音,制作成數(shù)字光盤,我授權捐給監(jiān)獄的受刑人,使我常常收到獄中的信,告知他們在寂寞困頓中從聲音得到的安慰。
二○○八年初聯(lián)合文學的玉昌、晴惠談到他們家多年來保留的一套錄音,詢問文字整理的可能。
我對過去的東西沒有太多眷戀,船過水無痕,不想再聽,也不想再看。
但是一年中,玉昌、晴惠真的整理出了這本《生活十講》,我沒有太多話說,只能說:謝謝!
希望當年談的事件現(xiàn)象,無論多么混雜濁亂,十年過去,在一個嶄新的世紀,能夠沉淀出一種清明。
二○○九年一月二十二日于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