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王子寫給媽媽的信》書評

小王子寫給媽媽的信 作者:(法)安東·德·圣埃克蘇佩里


發(fā)現(xiàn)你像一個新世界那樣年輕而純凈

——《小王子寫給媽媽的信》

走走

“當(dāng)夜降臨時,我們在前廳沉思幻想。我們等著群燈經(jīng)過:大人把燈放在有如花架的燈座上,每一盞燈都在墻上搖晃出狀如棕櫚葉一般的美麗影子,我們腦中開始幻想,然后大人把這一束光與影送進(jìn)客廳。

就這樣,我們的一天到此結(jié)束;我們被送上小床,向明天啟程。

我的母親啊,您向著我們俯下身來,我們正要進(jìn)入夢鄉(xiāng),您讓我們一路平安,不讓我們的夢受一點驚擾;您撫平床單上的這道皺折,這片黑影,這股長浪……

您在床前的安撫一如天神的手指平息大海?!?/p>

可能作者安東·德·圣??颂K佩里本人并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自己寫給媽媽的信會出版于世人面前,這些書信其實是他和媽媽一生的秘密締約,而不是與出版商簽訂的一紙合同,所以他的語言是非常原生態(tài)的,但仍然閃耀著文學(xué)的光澤。那是一種細(xì)膩、敏感、活潑、有體溫而又滲透著愛意的語言,處處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從10歲到44歲,100封信,順序看來,能看出安東看待世界的眼光、他的思索和心情。

比如,他發(fā)現(xiàn)《圣經(jīng)》“實在太精彩了,風(fēng)格簡潔有力,經(jīng)常富有詩意。講戒律的部分整整有二十五頁,通情達(dá)理,是法律名著……《圣經(jīng)》里面什么都有,甚至經(jīng)常出現(xiàn)悲情文學(xué)”;根據(jù)他的觀察,“比起外省的窮鄉(xiāng)僻壤,巴黎大抵來說是個生活比較不容易糜爛的地方……因為顧慮到身體健康”;他討厭數(shù)學(xué),“討論拋物面,有如在泥沼中前進(jìn),在無限大中滑行”;他拉小提琴,但更愛波德萊爾小集,“即使布隆尼森林里大雨滂沱,只要有它,身子蜷縮著也可以沉思默想”;一個肖邦的音符,一句沙曼的詩,一些自然綠意,都能讓他的憂郁褪色?!拔液芟肽钭匀痪G意,那是精神的食量,可以讓人的舉止保持溫和,維系心神的安寧?!?dāng)我遇著一棵矮樹,總會抓下幾片葉子,塞進(jìn)我的口袋,回到寢室后,我愛憐地注視它們,輕柔地翻轉(zhuǎn)它們。我能從中得到慰藉。我想再望見故鄉(xiāng),那里處處都是綠意。”

這些信,不能說有很高的文學(xué)價值,但至少是誠實的,有趣的,甚至是濕潤的、憂傷的、厭倦的。我更愿意用濕潤這個詞來概括這些信的總體氣質(zhì),因為濕潤是心靈在呼吸的特征,如果安東的內(nèi)心是干結(jié)的、硬化的,也許他會寫出柏油馬路、鋼筋水泥建筑、玻璃幕墻那樣的論文,但怎么可能建構(gòu)起一個“小王子”的世界,那像光一樣溫暖我們的世界?

由于只收錄了安東的去信,媽媽的來信是完全缺席的,所以我們只能從他的信中勾勒出那位女性形象:她是個好媽媽,由于丈夫早亡,她獨立撫養(yǎng)子女們;在很大程度上,她能為孩子們提供物資的和情感的依賴;是一個不錯的畫家;熱心于慈善事業(yè)。這樣的媽媽在10歲就離家進(jìn)了寄宿學(xué)校的長子的心中,自然是像圣母一樣的母親,但也是由于距離的阻隔,媽媽的形象愈完美,也就越造成兒子的精神孤獨,孤獨成就了苦悶的獨白,卻是連媽媽也無法走進(jìn)的世界。

“教我什么叫做浩瀚的,不是銀河,不是飛行,也不是海洋,而是在您房里的另一張床。那時候要是生病了,真是大好的機會。每個人都想生一次病。只有感冒的人才能享有這片無盡的海洋?!?/p>

他是如此需要媽媽的、家人的來信,大多數(shù)時候,他都是孤獨而茫然的,需要交流,需要讀懂這世界和自己短暫的一生。他的信其實不具備故事性,他只是信筆寫下自己的事,所以,不是故事,就像人在短暫的世間之旅結(jié)束后,最終留給歷史的(如果可以的話),也無非只是一些語焉不詳。但,關(guān)于靈魂的敘述,也許信筆正是惟一的和可能的形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