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艱難申奧路(8)

五環(huán)旗下的中國 作者:孫晶巖


悉尼奧運會期間,志愿者的服務態(tài)度非常好。有一次,魏紀中要乘火車到一個地方,他向一個老太太志愿者打聽路,老太太熱情地說:“來,我送你上火車!”

老太太的年紀比魏紀中還大,可她硬是一直把他帶上了火車。還仔細地向乘務員交待:“這位先生是中國來的,你告訴他應該在哪站下?!?/p>

直到乘務員點頭后,老太太才離開火車站。望著老人的背影,魏紀中的心騰起一陣熱浪。他覺得澳大利亞人辦奧運的信念是:我當志愿者,就要一門心思為人家服務,幫人家解決問題。我辦不了的事一定要交給一個辦得了的人來辦。比如有人來問路,我不知道不要緊,我一定要找一個明白人來回答你。

雅典奧運會期間,魏紀中碰到一個來自山東的中國女孩兒。她21歲,在美國留學讀社會學。班里同學報名當志愿者,她看到人家爭先恐后地報名,自己也隨大流勉強報了名。沒想到積極報名的人都落選了,而她卻中選了。她沒有錢,只好晚上打工賺路費去雅典當志愿者。分配給她的任務是在賽場門口登記汽車牌照號碼,她接觸了各國的客人,學到了不少東西。雅典奧運會為志愿者提供免費早餐,一瓶可樂、一個蘋果、一個熱狗、一個面包,其他東西全得自己買,真是搭錢受罪還看不上比賽。

魏紀中問她當奧運志愿者感覺怎么樣?她說:“當奧運志愿者對自己的精神境界是一種提升。雖然很苦,但我一直干下來了,沒有當逃兵?!?/p>

魏紀中鼓勵她說:“姑娘,好好干,你得到的肯定大于失去的。你會通過當奧運志愿者重新發(fā)現人生的價值!”

由此他想到了中國的服務行業(yè),奧運會期間對外國運動員和新聞媒體千萬不要說“不”,這是最招人反感的。完全可以策略一點說“怎么行”,這是一種變相的說“不”。說“不”是站在對立面上,說“怎么行”是站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比如外國運動員提出比賽期間想夜游簋街吃飯,你不要對他說“不”,而應說:“咱們現在正在比賽,千萬不要吃壞肚子。晚上還是在奧運村休息吃飯好,既衛(wèi)生又保證體力,比賽能出好成績。等比賽結束我們再派車安排你們去好不好?”

這樣委婉的勸說人家容易接受,覺得你是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服務質量平時難見分曉,往往在發(fā)生疑難問題時才檢驗出是否過硬。外國客人迷路了怎么辦?東西丟了怎么辦?飲食不習慣怎么辦?生病了怎么辦?當客人對你的答疑和處理方式不滿意時,一件小事就可能影響到他對整個中國的印象。所以,我們對客人的要求一定要千方百計盡快解決,對客人的服務一定要無微不至。

現在,中國的社會矛盾比較突出,大陸和港澳臺,官方和老百姓,各個階層群體之間很難在一個點上達成共識??蓨W運會是個例外,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所有中國人發(fā)自內心關注的事情。奧運會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聚焦點,是凝聚力的磁場。

為什么當年反對中國辦奧運會的人現在一反常態(tài)?因為中國的地位提高了,你擋是擋不住了。奧運會為什么要來那么多記者?在注冊的境外記者中,體育記者不到三分之一,其余都是政治經濟記者。人家對咱們中國不了解,想打探中國這個神秘的東方古國。我們把奧運會辦好了,能證明中國在國際社會舉足輕重,能讓世人了解中國的力量。平時你請人家來人家未必來,但奧運會人家是要來看世界第一流的比賽。城市建設固然是奧運給中國帶來的好運,但這畢竟不是最重要的。新航站樓沒有奧運北京也會建,新地鐵線路沒有奧運北京也會修,新體育場館沒有奧運北京也會建。奧運會對中國的最大意義是利用奧運之機提高中國人的國民素質。

追溯中華民族的命運史,為什么戰(zhàn)爭年代軍民魚水情,官兵似兄弟?那是因為大敵當前,中國人必須擰成一股繩,槍口一致對外打擊侵略者;為什么非典時期中國老百姓空前團結?那是因為國家遭了難,必須依靠政府和人民擺脫困境。共患難容易,有福同享難。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如今,文明的沖突、信仰的危機都在困擾著中國人。在一些人眼里,什么祖國的前途,人類的理想,統(tǒng)統(tǒng)都是扯淡。奧運會凝聚了中國人的心,敦促中國人找回失落的自我,擁有一些信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