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在是件有意思的發(fā)現(xiàn):年輕時單純的快樂與憂愁,讓你那么容易被喜劇片感染,而隨著人的長大,笑變成一件越來越難的事兒,這時最能引起你的情感共鳴的電影,是那些催人淚下的苦情片,而縱情開懷的大笑,已變得遙不可聞。
《上帝也瘋狂》
2003年7月份,俺在一家海外電影雜志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了一則訃告——二十多年前因主演《上帝也瘋狂》兩集喜劇片而大受歡迎的非洲原住民演員歷蘇(N!Xau)去世了。
此前一個月,他被發(fā)現(xiàn)在家鄉(xiāng)納米比亞的一片田野上暴斃,經(jīng)檢驗后確認他是在離家抬木頭時自然死亡,雖然真實年齡不詳,但普遍認為他享年約為五十九歲。
是的,我們不知道他的年齡,甚至他死亡的消息也是那么不起眼。
誰會記住他呢?在拍電影前,他只是一個非洲獵人,基本沒有接觸過城市,接觸過的白人只有三個,更不用說攝影機了。1980年,《上帝也瘋狂》一片選中他擔(dān)任主演,將文明人扔到部落里的一個可樂瓶歸還給他們,讓全世界結(jié)結(jié)實實笑了一回,并獲得法國愷撒獎最佳外語片提名。1989年,《上帝也瘋狂》開拍續(xù)集,他的片酬上升到八十萬美元。
但是,我相信許多中國觀眾會記得他,因為兩集《上帝也瘋狂》十年前曾在國內(nèi)公映過,分別譯作《逃脫死亡》和《絕境逢生》。譯名盡管俗氣,電影卻著實精彩,講述的是發(fā)生在非洲大草原上土著人(他們的語言總像抗戰(zhàn)期間的更夫在敲梆子)和現(xiàn)代都市人之間的故事,各種笑料和包袱被抖得大巧不工,從容不迫,現(xiàn)代人像呆頭鵝一樣,總是被寵辱不驚的土著人搭救。兩片中均有女主角適當(dāng)裸露胴體的養(yǎng)眼鏡頭,《逃脫死亡》一片中還有精彩的動物演出。有許多電影,所謂的“好看”只是口口相傳,往往讓你一邊夸一邊心里還不服氣,而這套片子,看過的人盡管不多,但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笑著說好。
《虎口脫險》
這是一部當(dāng)年讓全中國人笑翻的片子。你要讓一個三十歲以上的中國人說出最逗樂的電影,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會說出這一部。
我是想念叨一下我的大學(xué)同學(xué)托托(這是他的筆名,來自《天堂電影院》中那個被電影滋養(yǎng)大的小孩)的事跡了:前些年電視臺播出了《虎口脫險》,畫面質(zhì)量上乘,但新的配音讓人無法卒聽,他便想辦法找來1982年由上影廠尚華、于鼎配音的那個電影版本,用新版本的圖象和舊版本的聲音,一句話一句話地重新制作在一起,加上與其中音樂、音響天衣無縫的組合,個中辛苦不必細說,但他干得樂在其中。那一年,我得到了一份奇特的生日禮物——“托托版”《虎口脫險》的VCD——他用Bate帶轉(zhuǎn)成VCD,再刻錄下來。
電影《不道德的交易》中,羅伯特?雷德福等一幫有錢人在參加慈善拍賣,當(dāng)他們把價碼加到五萬元的時候,響起一個聲音:“一百萬元”,窮小子伍迪?哈里森從人群中走出來。全是掌聲,包括羅伯特?雷德福。當(dāng)我看到這里的時候,也為鼓掌的羅伯特?雷德福鼓了掌。他可以隨便拿出一百萬,但這一百萬是伍迪?哈里森的全部家當(dāng),而他是拿不出來的,但是他懂伍迪?哈里森。
托托就是把自己的所有都拿出來熱愛電影,對于喜歡電影的人來說,即使不是像他這樣,但至少也能懂得他。
《白頭神探》
許多電影中,男主角抱得美人歸,都讓你替那美女叫屈,直呼鮮花插在牛糞上。但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白頭翁萊斯利?尼爾森,盡管每次他贏得芳心的美女那么迷人,歲數(shù)又足以做他的孫女,但我都認為那是他理當(dāng)?shù)玫降幕t——他的《白頭神探》系列以及《絕命錯殺令》、《非常凸務(wù)》、《太空凸槌》等,都能讓人笑得只恨自己肺活量太小。
據(jù)說這類片子專門有一種說法,叫“spoof comedy”,意即通過夸張的模仿來諷刺某些電影的喜劇片。這類片子也可視為影迷的段位測試題——看你博覽群影的程度有多深,像這幾年比較著名的《恐怖電影》系列,據(jù)說總共spoof了二十六部電影和五部電視劇,乖乖龍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