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蔣介石下廬山的同一天,回到武漢沒有幾天的國民黨大員孫科、徐謙、蔣作賓、柏文蔚、吳玉章、宋慶齡、陳友仁等及蘇聯(lián)顧問鮑羅庭在武昌舉行了一次緊急會議,決定在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會議未遷到武昌開會之前,由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和國民政府委員組織臨時聯(lián)席會議,執(zhí)行最高職權(quán),處理決定各項重要問題,會議推舉徐謙、孫科、宋慶齡、鄧演達、吳玉章五人組成主席團,徐謙為聯(lián)席會議主席,葉楚傖為秘書長。
徐謙,安徽歙縣人,以年長和“三朝閣老”獲得了武漢委員們的認同。1904年,徐謙三十三歲進士,1908年任京師高等檢察長,辛亥革命時,又以國民共進會的發(fā)起人在北京唐紹儀內(nèi)閣中任司法部次長。1912年8月,參加國民黨。先后任孫中山護法軍政府秘書長、司法部長等職。1926年1月,國民黨“二大”被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連常委都不是,一躍而為黨和政府聯(lián)席會議主席,有沒有駕馭全局的能力尚是個未知數(shù)。
聯(lián)席會議主席團一成立,第一個就“寒”了蔣介石的心。他改變了廬山提議建都南昌的方式,一不做二不休將廣州南遷武漢的第二批委員們?nèi)苛粼诹四喜?/p>
1927年元旦,武昌聯(lián)席會議明令國民政府定都武漢。1月3日,蔣介石針鋒相對,召集留在南昌的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另一部分委員開會,決定國民黨中央黨部暫駐南昌,另于武漢設(shè)立政治分會。武漢這邊自然不贊成。
1927年1月3日,武漢各界舉行慶祝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及北伐勝利大會,各界群眾三十萬人集聚閱馬場,大會由徐謙主持,會后舉行了浩浩蕩蕩的慶祝游行。那天下午,受激情鼓舞的中央軍事政治學(xué)校宣傳隊來到英租界邊武漢關(guān)鐘樓旁碼頭空地講演,武漢失業(yè)工人、市民一下子圍了上來,呼喊口號:“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列強!”英租界如臨大敵,調(diào)兵譴將,驅(qū)趕手無寸鐵的群眾,傷了三十余人,多為武漢三輪車工會與碼頭工會的工人。群情激怒了,對租界英兵拿石塊還擊。英兵架起了機槍。千鈞一發(fā),湖北總工會和武漢臨時政府都出面了,要求雙方冷靜。由武漢臨時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出面交涉。當時,全國總工會已遷到武漢和湖北省工會合署辦公。1月5日,在總工會李立三、向忠發(fā)、劉少奇的領(lǐng)導(dǎo)下,武漢三十萬工人和市民舉行反英示威,一舉占領(lǐng)了英租界。英方緊急照會同意與武漢臨時國民政府代表陳友仁談判。
陳友仁是一個只會說英語不會講華語的華僑,跟隨孫中山走南闖北,屬于國民黨左派。不過,陳友仁現(xiàn)任妻子是張靜江的四女兒。傳說張靜江一提到陳友仁,就說是比自己只小一歲的女婿,頗有貶意。大革命時期,國民黨左派和右派關(guān)系復(fù)雜而微妙,此為一斑。
武漢民眾占領(lǐng)英租界的消息,當天傳到九江,九江這個受列強壓榨太久的爆破筒緊隨爆炸。九江碼頭工會決定不給英國人干活,給武漢工人以堅決支持。
1月6日,一位英國人雇工搬運行李上船,工人糾察隊吳宣三發(fā)現(xiàn)后,上前勸工友不要為英國人賣力,破壞罷工,被雇人不服,發(fā)生口角,英人大怒,呼喚英水兵登岸,以大棒毆打吳宜三。吳被打昏,受傷甚重。在場工人和過路市民齊擁過來,高呼“不許洋人打中國人”,英人見狀,立即招來十幾個手執(zhí)鐵皮包頭警棍的水兵,圍毆工人,拳腳交加,致使幾名工人重傷。在當年大革命風潮下,工人和市民們很快集合一起,高呼“打倒英帝國主義"的口號,向英租界沖擊。英軍警巡捕傾巢出動,關(guān)閉租界鐵門,租界口架起機槍,江上英艦脫掉炮衣。九江民眾怒不可遏,高喊“沖進洋街去!”,大批人馬集合在英租界門口對峙,英國艦艇悍然向九江市區(qū)開炮,聽見炮聲,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二師師長賀耀祖立馬帶領(lǐng)一個團沖鋒到江邊,九江碼頭工人和市民一見革命軍來了,手持扁擔、棍棒,拆除了英租界四周密布的鐵刺網(wǎng),撞開了租界鐵門,一呼啦擁進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