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歡樂與痛苦(1)

徐悲鴻尋蹤:吞吐大荒 作者:傅寧軍


徐悲鴻在歐洲求學既是富有的,又是寒磣的。富有的,是巴黎強烈的藝術氛圍。寒磣的,是徐悲鴻和同行的蔣碧微囊中羞澀。徐悲鴻由素描班升入油畫班,購買油畫工具和顏料要花錢,只得從捉襟見肘的生活費用中擠,有時連吃飯的錢都付不起。徐悲鴻幫百貨公司畫廣告,蔣碧微幫人家縫補衣物,掙點錢補貼家用。請不起模特兒,徐悲鴻只好畫自畫像,也給蔣碧微畫了不少素描與速寫,還以此為藍本畫了油畫。

對于留學期間的生活窘迫,出身貧寒的徐悲鴻并不當回事。他是貧苦出身的人,也是藝術至上的人,看到藝術品就想買,在他看來,苦日子只不過是人生的一段插曲,是朝拜藝術高峰的代價。而蔣碧微是大家閨秀,也不善理財,但她想要體面的生活,更想要一個關心自己的丈夫,她不滿徐悲鴻一門心思只顧畫畫,不管其他。蔣碧微后來說:“悲鴻的一顆熾熱愛好藝術的心,驅走了我們所應有的幸福和歡樂。”

慶幸的是,徐悲鴻每逢危難常有好人扶持,在歐洲也不例外。時任中國駐法國總領事的趙頌南,就是一個慷慨相助的好心人。作為一個外交官,趙頌南非常敬業(yè),也非常愛才。他在法國接觸了很多中國留學生。但是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小同鄉(xiāng),一個是官費留學的徐悲鴻,還有一個是勤工儉學的周恩來。

趙頌南拄著拐棍,堅持爬上徐悲鴻住的樓頂看畫。這個衣食簡陋卻發(fā)奮努力的留學生,讓趙頌南大為感動。徐悲鴻手頭最緊的時候,趙頌南送他500法郎,解燃眉之急,萬分感激的徐悲鴻畫過一幅油畫《趙夫人像》,送給趙頌南。

同樣年輕的周恩來,當時在法國從事革命活動。具體做什么,趙頌南也不清楚。法國當局通令驅逐周恩來,找到中國領事館。趙頌南買了船票,送周恩來上輪船,要他去另一個國家。過些日子,周恩來又悄然回來,趙頌南佯裝不知。

趙頌南在法國安度晚年時,總是以驕傲的心情,和后輩談起周恩來與徐悲鴻這兩個當時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說他們特別英俊,特別有出息。事實證明,趙頌南有眼力,這兩個人或從政,或從藝,在中國當代都有重要地位。

也是趙頌南,使徐悲鴻結識了黃孟圭。那天,黃孟圭到領事館拜訪趙頌南總領事。非常湊巧的是,徐悲鴻也來到領事館,蔣碧微催促他到領事館查詢中斷多時的官費。趙頌南的引薦,使留法的徐悲鴻與留美的黃孟圭一見如故。這位徐悲鴻后來尊稱為大哥的南洋華人,此時出現(xiàn)如及時雨,給徐悲鴻帶來了轉機。

次日,黃孟圭如約前往徐悲鴻家欣賞畫作。當時徐悲鴻家安在巴黎一棟樓房的頂層,其實是第七層閣樓,房屋面積較大,可以用作畫室,租金也相對便宜。黃孟圭曾患關節(jié)炎,痊愈后留有腿疾,一步一拐登上七層。黃孟圭欣賞徐悲鴻畫作,欽佩不已,但也感受到畫家的窘迫,聽徐悲鴻坦率相告困境,決定拔刀相助。

黃孟圭出身于閩南望族,黃姓族人、上海中南銀行老板黃奕柱每月寄20英鎊,供其留學所用。黃孟圭將這筆生活費分給徐悲鴻一些,以解燃眉之急。不久,南洋華商陳嘉庚捐助廈門大學,電催黃孟圭回國任廈大校長,眼見徐悲鴻的留學官費沒恢復,連回國路費都不夠,黃孟圭寫信給在新加坡經商的二弟黃曼士,請他幫忙。

黃曼士時任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新加坡分公司總經理,也是個愛好交友、仗義疏財?shù)臒嵝哪c。他很快復信大哥黃孟圭,愿意接待徐悲鴻,也愿意介紹他給南洋僑領畫像。徐悲鴻與蔣碧微商量,蔣碧微留在巴黎,徐悲鴻只身前往,等籌到一筆經費,再一同回國。黃孟圭寫了一信,囑二弟善待徐君,讓徐悲鴻當面交給黃曼士。

這是徐悲鴻與蔣碧微共同生活后第一次分別。

一九二六年的新春前夜,八年來第一個蔣碧微不在身邊的除夕之夜,徐悲鴻在黃曼士宴請他的餐桌旁沉默無語,情緒低沉。黃曼士擔心地問他,是作畫太累了,還是身體不適。徐悲鴻突然掩面大哭,黃曼士非常驚愕,問徐悲鴻有什么心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