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角(4)
比之父母,周耀祖和周耀庭這一代,對傅家甸的愛雖然沒有那么深,但對它也是依戀的。不過,他們不排斥洋人。周耀祖家做的點心,因為道臺府青睞,在哈爾濱名氣漸大。愛把點心作為茶食的俄國人,專程從埠頭區(qū)或新城區(qū)慕名而來,買上一包雞蛋核桃糕或是棗泥杏仁餅,這其中就包括在劇院唱歌的謝尼科娃。謝尼科娃過來,總是乘坐王春申的馬車。有一次,周于氏從關帝廟回來,恰好撞見王春申拉著謝尼科娃從點心鋪子離開,她不好意思當街罵王春申,就罵他駕馭的馬:“虧你還是道臺府出來的,怎么威風全沒了,什么草都吃!”接著,她跩著小腳,飄飄悠
悠進了點心鋪子,指著周耀祖的鼻子罵:“你那點心不賣給毛子,能長毛嗎?”周耀祖趕緊賠著笑臉,說:“不能長毛,下次不賣她就是了?!弊焐线@么說,周耀祖心里卻想,有生意不做,不是傻瓜嗎?只不過事后他囑咐王春申,初一和十五最好不要載著謝尼科娃來。
比起周耀祖,周耀庭愿意呆在傅家甸,是因為他大小也是這兒的人物。他當過巡警,后來傅家甸成立禁煙所,他去了那里。他這個禁煙的,對吸食大煙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煙館封了后,經營煙土的,暗中把生意轉移到了妓館和茶園,而這兩處地方,是他的逍遙地。他縱容他們,妓館和茶園的主人就都對他笑臉相迎,他可以白吃白睡,省卻了銀兩,等于撿了份美差。而他當巡警的時候,只不過因為借了一個叫小桃李的妓女兩個盧布,忘了還了,被小桃李告到警局,自己竟被罰在碼頭貨棧做了一個月苦工,丟盡臉面。在他眼里,警局對他來說就是大牢,而禁煙所無疑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周耀庭也是三十歲的人了,可他壓根兒不想成家,覺得有了家的男人,就是被女人釣出水的魚,別想著再有自由,看看王春申就知道了。周耀庭清楚,自己是一條不想被人捉住的滑溜溜的泥鰍,而傅家甸是一條渾濁的河,最宜暢游。
喜歲喜珠這一輩,都是在傅家甸出生的。在喜歲眼里,埠頭區(qū)是刀馬旦,熱鬧,華麗,一亮相就能博得滿堂彩;新城區(qū)呢,是唱悲戲的生角,安閑氣派,韻味十足,卻有股說不出的憂傷。而陳舊零亂又有點骯臟的傅家甸,就是鼻梁上涂了白的丑角,自在舒適,讓人心生歡喜。所以他每天賣完報,一踏上傅家甸彎曲狹窄的小巷,常常因高興,拿腔捏調、比比劃劃的,念上幾句他在戲班子學會的唯一喜歡的《打龍袍》中的《報燈名》:“燈官好,燈官
妙,聽我把燈名報一報——”在路邊休閑的熟悉他的老人見他這樣,打趣著:“喜歲,你怎么自個兒跟自個兒說話呀?”喜歲笑呵呵地說:“我報燈名呢?!比思揖驼f:“那你好好報報給俺聽聽?!毕矚q起了頑皮,一撇嘴,故意有板有眼地用念詞拒絕:“這些個燈,那些個燈,燈官我一時報不清……”路人聞此,望著憨直可愛的喜歲,都笑起來。
霜降過后,天兒越發(fā)冷了,人們都穿上了棉襖棉褲。發(fā)現傅家甸最近咳嗽的人多了的,除了開診所的郎中,就是喜歲了。喜歲還發(fā)現,這些咳嗽著的路人,不像往年,咳個三聲兩聲的,照走不誤;今年咳嗽的人,往往得停下腳步,倚靠著臨街店鋪的門或是榆樹,大口大口喘息著,支撐不住的樣子。對流行疾病一無所知的喜歲,老早就對母親于晴秀說:“我看今冬得死人!”
于晴秀呵斥他說:“別烏鴉嘴!”
喜歲一邊下意識地用手抹著嘴巴,一邊盯著母親漸漸凸起的肚子,說:“那里的小孩子現在長沒長嘴巴呀?”
于晴秀笑了,說:“長了,是黑嘴巴,都能報燈名了!”
喜歲知道母親搶白他,嘿嘿樂了。
這一日云氣低沉,喜歲午后賣報回到傅家甸,走到華樂大舞臺門前時,看見好幾個人聚在一堆,圍成個圈兒,垂著頭,袖手瞧著什么熱鬧。他湊過去一看,原來地上四仰八叉躺著個人,是常來三鋪炕客棧的巴音。他穿黑罩衣,鹿皮坎肩,簇新的棉褲,面色黑紫,口鼻有血跡,眼睛雖然半睜著,但眼珠一轉不轉,已死透了!圍觀的人,一開始還不敢對他動手動腳,可當有個人因為相中了鹿皮坎肩,開始下手扒時,另一個人趕緊去脫他的棉褲,說是吳芬每年給巴音做的棉褲,不輕不重,舒適保暖,絮的都是新棉花。由于巴音僵硬了,他們脫他的衣褲,費盡周折。喜歲眼見
著巴音的鞋子、罩衣、坎肩、棉褲,跟進了當鋪似的,眨眼間不屬于他了。而那些沒有得到東西的人,心有不甘,他們眼疾手快地,將手伸向已在別人手上的巴音的坎肩兜和褲兜,有人在坎肩兜里翻出了一卷錢,一哄分了;又有人在兩個褲兜里掏出幾把瓜子,也一哄分了。他們見喜歲站在一旁,就分給他一小把瓜子。喜歲抓著瓜子,看著身上只剩下白背心和花褲衩的巴音,一陣惡心。他撒了瓜子,哭著走了。瓜子落在巴音身上,就像爬上了一群黑螞蟻。
比之父母,周耀祖和周耀庭這一代,對傅家甸的愛雖然沒有那么深,但對它也是依戀的。不過,他們不排斥洋人。周耀祖家做的點心,因為道臺府青睞,在哈爾濱名氣漸大。愛把點心作為茶食的俄國人,專程從埠頭區(qū)或新城區(qū)慕名而來,買上一包雞蛋核桃糕或是棗泥杏仁餅,這其中就包括在劇院唱歌的謝尼科娃。謝尼科娃過來,總是乘坐王春申的馬車。有一次,周于氏從關帝廟回來,恰好撞見王春申拉著謝尼科娃從點心鋪子離開,她不好意思當街罵王春申,就罵他駕馭的馬:“虧你還是道臺府出來的,怎么威風全沒了,什么草都吃!”接著,她跩著小腳,飄飄悠
悠進了點心鋪子,指著周耀祖的鼻子罵:“你那點心不賣給毛子,能長毛嗎?”周耀祖趕緊賠著笑臉,說:“不能長毛,下次不賣她就是了?!弊焐线@么說,周耀祖心里卻想,有生意不做,不是傻瓜嗎?只不過事后他囑咐王春申,初一和十五最好不要載著謝尼科娃來。
比起周耀祖,周耀庭愿意呆在傅家甸,是因為他大小也是這兒的人物。他當過巡警,后來傅家甸成立禁煙所,他去了那里。他這個禁煙的,對吸食大煙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煙館封了后,經營煙土的,暗中把生意轉移到了妓館和茶園,而這兩處地方,是他的逍遙地。他縱容他們,妓館和茶園的主人就都對他笑臉相迎,他可以白吃白睡,省卻了銀兩,等于撿了份美差。而他當巡警的時候,只不過因為借了一個叫小桃李的妓女兩個盧布,忘了還了,被小桃李告到警局,自己竟被罰在碼頭貨棧做了一個月苦工,丟盡臉面。在他眼里,警局對他來說就是大牢,而禁煙所無疑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周耀庭也是三十歲的人了,可他壓根兒不想成家,覺得有了家的男人,就是被女人釣出水的魚,別想著再有自由,看看王春申就知道了。周耀庭清楚,自己是一條不想被人捉住的滑溜溜的泥鰍,而傅家甸是一條渾濁的河,最宜暢游。
喜歲喜珠這一輩,都是在傅家甸出生的。在喜歲眼里,埠頭區(qū)是刀馬旦,熱鬧,華麗,一亮相就能博得滿堂彩;新城區(qū)呢,是唱悲戲的生角,安閑氣派,韻味十足,卻有股說不出的憂傷。而陳舊零亂又有點骯臟的傅家甸,就是鼻梁上涂了白的丑角,自在舒適,讓人心生歡喜。所以他每天賣完報,一踏上傅家甸彎曲狹窄的小巷,常常因高興,拿腔捏調、比比劃劃的,念上幾句他在戲班子學會的唯一喜歡的《打龍袍》中的《報燈名》:“燈官好,燈官
妙,聽我把燈名報一報——”在路邊休閑的熟悉他的老人見他這樣,打趣著:“喜歲,你怎么自個兒跟自個兒說話呀?”喜歲笑呵呵地說:“我報燈名呢?!比思揖驼f:“那你好好報報給俺聽聽?!毕矚q起了頑皮,一撇嘴,故意有板有眼地用念詞拒絕:“這些個燈,那些個燈,燈官我一時報不清……”路人聞此,望著憨直可愛的喜歲,都笑起來。
霜降過后,天兒越發(fā)冷了,人們都穿上了棉襖棉褲。發(fā)現傅家甸最近咳嗽的人多了的,除了開診所的郎中,就是喜歲了。喜歲還發(fā)現,這些咳嗽著的路人,不像往年,咳個三聲兩聲的,照走不誤;今年咳嗽的人,往往得停下腳步,倚靠著臨街店鋪的門或是榆樹,大口大口喘息著,支撐不住的樣子。對流行疾病一無所知的喜歲,老早就對母親于晴秀說:“我看今冬得死人!”
于晴秀呵斥他說:“別烏鴉嘴!”
喜歲一邊下意識地用手抹著嘴巴,一邊盯著母親漸漸凸起的肚子,說:“那里的小孩子現在長沒長嘴巴呀?”
于晴秀笑了,說:“長了,是黑嘴巴,都能報燈名了!”
喜歲知道母親搶白他,嘿嘿樂了。
這一日云氣低沉,喜歲午后賣報回到傅家甸,走到華樂大舞臺門前時,看見好幾個人聚在一堆,圍成個圈兒,垂著頭,袖手瞧著什么熱鬧。他湊過去一看,原來地上四仰八叉躺著個人,是常來三鋪炕客棧的巴音。他穿黑罩衣,鹿皮坎肩,簇新的棉褲,面色黑紫,口鼻有血跡,眼睛雖然半睜著,但眼珠一轉不轉,已死透了!圍觀的人,一開始還不敢對他動手動腳,可當有個人因為相中了鹿皮坎肩,開始下手扒時,另一個人趕緊去脫他的棉褲,說是吳芬每年給巴音做的棉褲,不輕不重,舒適保暖,絮的都是新棉花。由于巴音僵硬了,他們脫他的衣褲,費盡周折。喜歲眼見
著巴音的鞋子、罩衣、坎肩、棉褲,跟進了當鋪似的,眨眼間不屬于他了。而那些沒有得到東西的人,心有不甘,他們眼疾手快地,將手伸向已在別人手上的巴音的坎肩兜和褲兜,有人在坎肩兜里翻出了一卷錢,一哄分了;又有人在兩個褲兜里掏出幾把瓜子,也一哄分了。他們見喜歲站在一旁,就分給他一小把瓜子。喜歲抓著瓜子,看著身上只剩下白背心和花褲衩的巴音,一陣惡心。他撒了瓜子,哭著走了。瓜子落在巴音身上,就像爬上了一群黑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