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軍風波 一(2)

金戈鐵馬辛棄疾 作者:趙曉嵐


因為這樣一首詞而得罪王佐,我們還難以確定辛棄疾是否存在主觀故意,但他接下來干的一件事情,就真真切切是有為而發(fā),并且實實在在地得罪了一大片人。這是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呢?

大約就在陳峒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被平息后不久,辛棄疾向宋孝宗遞交了一份報告,名叫《論盜賊劄子》。在這份報告中,他為老百姓喊冤,認為“盜賊”(主要是農(nóng)民起義)現(xiàn)象之所以接二連三地發(fā)生,主要是由于貪官污吏和豪強地主的剝削和壓迫,是“官逼民反”。他說:

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豪民大姓以兼并害之,而又盜賊以剽殺攘奪害之,臣以謂“不去為盜,將安之乎?”正謂是耳。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這些種田的老百姓哪,州郡一級的官員用過度征收賦稅來害他們,縣一級的官員用征購各種名目的物資來害他們,下面的辦事人員用各種名義索、拿、卡、要來害他們,地主豪強用兼并田產(chǎn)來害他們,而盜賊又用搶劫掠奪來害他們,我之所以說:“老百姓不去當盜賊,又能往哪里去呢?”就是因為上面這些原因??!因為這種認識,他建議宋孝宗要“講求弭盜之術,無徒恃其有平盜之兵?!本褪且⒁庵v求消除盜賊現(xiàn)象的方法,不要僅僅仗著有平定盜賊的士兵。而他所謂的“弭盜之術”,就是整頓吏治,愛護百姓,不能為了完成財稅任務而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弭盜”的效果,讓農(nóng)民起義不再發(fā)生。

辛棄疾這份報告中官逼民反的觀點,在我們現(xiàn)在來看,當然并不新鮮,但是在當時能向皇帝公開陳述這種意見,那就可以說不但有非常的政治眼光,而且有過人的膽氣,因為他這樣做實際上是為那些“盜賊”辯護,跟官場上的同事做對。想想看,大家正在為平息了農(nóng)民起義一片歡呼、論功行賞,你偏在這時候跳出來節(jié)外生枝,說農(nóng)民之所以造反是我們這些當官的人的責任,這不是太不和諧了嗎?我估計,辛棄疾這份報告的內(nèi)容公開后,當時肯定是有不少人在背后對他咬牙切齒、大翻白眼的。辛棄疾自己也知道這樣做肯定不招人待見,是在捅馬蜂窩,所以他在報告里一方面堅定地表示自己將會嚴厲打擊貪官污吏,一方面又擔心“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意思是話還沒說出口,災禍就來了。

不過,宋孝宗這時正在為境內(nèi)不斷發(fā)生的農(nóng)民起義事件而頭痛,因此,辛棄疾獻上的這個從源頭治理“盜賊”問題的“弭盜之術”,雖然有點破壞官場講究一團和氣的“潛規(guī)則”的嫌疑,但也恰好搔到了皇帝的癢處。于是,宋孝宗親筆批復了辛棄疾的這份報告,要他“行其所知,無憚豪強之吏”(《宋史全文》卷二六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盡管放手大膽地去做,不要怕那些有勢力的官吏。并且,還讓辛棄疾接替了王佐的職務,擔任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再次當上了主管一路軍政、民政的地方大員。

宋孝宗的用意是很明顯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已經(jīng)聽你說了這么多了,下面你就干個樣子給我看看吧。

一個挑戰(zhàn)就這樣擺到了辛棄疾面前。他該怎樣實施他的“弭盜之術”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