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的背景和藏傳佛教的歷史,《伏藏》中,有大量豐富的藏傳佛教知識和智慧。讀《伏藏》的過程,就是一次關(guān)于藏傳佛教的啟蒙。
楊志軍在《伏藏》中顯現(xiàn)的佛學才識,讓人驚嘆,是因為他不是宗教外行,而是宗教內(nèi)行。
楊志軍是信佛的,所以他吃素。
但人文社的編輯們常常忘記這一點,為了給他接風洗塵,常常一如既往地滿桌葷腥。倒不是記性不好,是因為楊志軍的小說里充滿了情愛,甚至張揚到放肆的程度,使人在下意識里以為他和很多眉飛色舞的男性作家一樣。到了“請請請”的時候,看他含笑不“請”,才想起來,趕緊點幾碟素菜。問他,這滿桌葷腥就沒有一點誘惑?他微笑搖頭。問他或者有反感?他也微笑搖頭。
楊志軍信教卻不迷信,是因為他堅持信仰。他認為人生是苦海,信仰是彼岸,宗教是渡船——但不是唯一的渡船。
楊志軍不僅信佛,還研究佛,在青海的著名寺廟里,他有好些佛友。編輯問他的佛學水平如何,他含笑道:小學還沒畢業(yè)。但審讀《伏藏》的藏學家卻認為,楊志軍關(guān)于藏傳佛教和西藏歷史文化的研究,已經(jīng)是專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