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 翻案風(3)

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 作者:張宏杰


乾隆皇帝信奉儒家正統(tǒng)思想,對異端之教不感興趣,對父親崇佛信道更是腹誹不已。借驅趕道士的契機,乾隆宣布,今后出家,必須由官方給予度牒,以此來控制僧尼數(shù)量的過度增長。

雍正皇帝一生酷好祥瑞。在他統(tǒng)治期間內(nèi),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祥瑞品種差不多都出齊了,什么嘉禾、瑞繭、蓍草、靈芝、麒麟、鳳鳥、甘露、五星聯(lián)珠,黃河清,卿云現(xiàn),一樣接一樣出現(xiàn)在官員的奏折里,雍正說這是自己“敬誠所感,仁者所孚”,證明自己統(tǒng)治合法,治理有成。這自然是對篡位說的一種變相回應。(《清世宗實錄》)

在乾隆看來,搞這一套太小兒科太可笑了。他一上任就下旨說,如果百姓安居樂業(yè),雖無祥瑞,“亦無損于太平之象”。相反,國家治理不好,“即使休嘉疊告”,也毫無用處。他還告誡臣工,應該以“實心實政保守承平大業(yè),切不可務瑞應之虛名,致啟頌揚之飾說也”。因此他在繼位當年九月宣布:“凡慶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許陳奏?!保ā肚甯咦趯嶄洝罚?/p>

雍正生時,一項惹人議論的政策是“奏開墾”。雍正鼓勵百姓開荒田地,以各地開荒畝數(shù)來衡量地方官政績。結果各地官員紛紛虛報開荒數(shù)字,他們升官發(fā)財走了,但留下的卻是賦稅隨畝數(shù)同步增長。變相增加了百姓的負擔。乾隆即位后馬上詔諭各省督撫,“凡造報開墾畝數(shù),務必詳加查核,實系墾荒,然后具奏,不得絲毫假飾,以政閭閶之優(yōu)異?!睂σ郧澳髨蟮臄?shù)字,要求一一“據(jù)實題請開除”。

乾隆即位不久,基于國家財政狀況良好,下令免于征收百姓在雍正十二年以前所欠的賦稅銀。這是貨真價實的惠民措施,一下子大面積減輕了底層貧困百姓的生活負擔。(《清高宗實錄》)

在雍正的所有作為里,最為人詬病的,是對手足兄弟的殘酷無情。

“阿其那”、“塞思黑”之獄,是愛新覺羅家族史上最大的隱痛和尷尬。在雍正以前,滿洲皇族內(nèi)部雖然也紛爭不斷,但從來也沒有撕破臉到親兄弟相殺,相囚,把親兄弟連同其子孫后代一起開除出族籍的程度。雍正上臺后的手足相殘,不管有多少必要性,手段確實過于殘忍,處理方式確實過于駭人耳目。大哥二哥都在雍正任內(nèi)被監(jiān)禁至死,老八老九被禁錮削籍,秘密處死。三哥和老十、老十四也永遠囚禁。其他宗室被殺被關被流放的更是不計其數(shù)。這不僅是雍正的恥辱,也是整個愛新覺羅家族的恥辱,甚至是整個大清王朝的恥辱。在親親為上,崇尚孝悌的宗法社會,無論雍正有多少苦衷,這些行為都是無法讓人原諒的。十三年來,雖然無人敢對此提出指責,但乾隆非常清楚這一過分的舉動反而使雍正的政敵贏得了幾乎所有人的同情,包括乾隆自己。為了理順政治高端的關系,贏得皇室內(nèi)部和中上層王公對自己的支持,他必須改正父親的這個錯誤。

在即位一個多月后,乾隆發(fā)出了一道震動天下的諭旨:

允禩、允禟等孽由自作,得罪已死,但其子孫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棄宗牒之外,與庶民無異。當初辦理此事諸王大臣再三固請,實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處理之處,著諸王滿漢文武大臣各抒己見,確議具奏。(《清高宗實錄》)

意思是說,允、允等人,雖然孽由自作,已經(jīng)死去,但是他們的子孫的血管里流的畢竟是愛新覺羅的血。如果繼續(xù)把他們開除于宗籍之外,與普通百姓一樣,實在不妥。之所以當初開除他們的宗籍,是出于辦理這件事的王公大臣再三固請,而非我皇考雍正的本意。這件事到底如何處理為好,請諸王滿漢文武大臣各抒己見,拿出一個方案來報給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