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帝繼位的第二年和第五年,哀帝的母親丁姬和祖母傅太后先后辭世,然而對王家而言,依然看不到任何重返權力中心的希望。朝政大權,早已牢牢握在哀帝手上,哪里肯再和王家分享?哀帝繼位以來,以殺立威,先后殺了兩位丞相,重臣十數(shù),大臣們噤若寒蟬,莫之能抗,哀帝年紀輕輕,其權威竟已經(jīng)和當年的漢武帝、漢宣帝相仿佛。哀帝專寵董賢,將年僅二十二歲的董賢封為大司馬、高安侯,沒人敢于反對,哀帝更在一次酒宴上公開告訴眾人:“吾欲法堯禪舜,何如?”意思是禪位讓董賢當皇帝,群臣也只能默默而已。
再說王莽回到封地新野都鄉(xiāng),當時制度,諸侯未經(jīng)許可,不得隨意離開封地,王莽名為就國,實如軟禁。王莽杜門自守,咀嚼著失去權力的落寞,體味著掃地出門的悲涼,姑媽王政君已經(jīng)指望不上,他要想重返長安,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就只剩下他多年積攢下來的名望。適逢他二兒子王獲殺了一名奴婢,王莽大喜,意識到機會來了,于是強迫王獲自殺謝罪。照理說,殺了一名奴婢,大不了賠些錢財就是了,犯得著賠上自家兒子的性命嗎?王莽一笑,這你就不懂了,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矯枉必須過正,王獲如果是死罪,我殺了他就一點也不稀奇,相反,王獲明明可以活命,我卻偏要殺他,這才是本事。什么叫大義滅親,那就是有機會要殺,沒有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也要殺。
王莽逼死王獲之后,輿論一片贊揚,都夸王莽公正嚴明、不徇私情,前后一百多人上書給哀帝,為王莽喊冤鳴不平。哀帝也感到了輿論的壓力,反正現(xiàn)在自己權力已經(jīng)穩(wěn)固,諒王莽也不可能翻出什么大浪來,于是樂得順應民意,將王莽征回長安,命其侍奉太皇太后王政君。
哀帝想得挺好,只要他活著,王莽和王家就永遠不可能東山再起。不幸的是,哀帝早年便患有痿痹之病,手足痿弱,肢體麻痹,繼位之后,病情日漸沉重,后來更是只能時常臥床。在他繼位第七年,公元前一年六月戊午日這一天,哀帝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就病死了。他的靈魂逸出身體,看見未央宮中一片混亂,內侍們都因為他的突然駕崩而驚慌失措、六神無主。哀帝沒想過自己會這么快死,因此生前并沒有預先安排后事,他的靈魂游蕩在未央宮中,他倒很想看看,那些活著的人們,將如何填補他留下的巨大的權力真空。不一會兒,他便看見一架馬車沖入未央宮,車上下來一位白發(fā)老太太,面如寒霜,神態(tài)威嚴,內侍們大氣也不敢喘,聞風而拜。哀帝認出來了,老太太正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哀帝苦笑著,他知道:“一切都完了,王莽要出頭了,王家也將卷土重來,傅氏、丁氏兩大家族將被鏟除,而他最愛的董賢,也將追隨著他一命歸西。哀帝的靈魂不忍再看,號哭著上天而去。
王政君時年七十,聽到哀帝之死,立即起駕直奔未央宮,老太太在朝中前后近五十年,未央宮中誰敢和她叫板,自然任她予取予求。老太太取皇帝璽綬,收發(fā)兵符節(jié),下詔尚書,命百官奏事,又派使者火速召王莽入宮,統(tǒng)領中黃門、期門兵。短短一個時辰之內,老太太便重新奪回了帝國最高權力。王政君臨朝稱制,她吃過了哀帝的苦頭之后,一心認定權力交到自己家孩子手中才放心,于是重新封王莽為大司馬,代理執(zhí)政。
王莽再度掌權,立即展開大清洗,董賢和妻子自殺,家屬流放,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傅氏、丁氏兩大家族,皆被褫奪官爵,廢為庶民。清洗所到之處,死人也無法幸免,王莽又挖開哀帝的母親丁姬和祖母傅太后的陵冢,燒燔槨中器物,開棺曝尸,臭聞數(shù)里。王政君起初尚且不忍,王莽一再堅持,王政君見王莽一片孝心,定要為她當年受到丁姬和傅太后的侮辱出氣,也就成全了王莽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