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誠才能換來真誠
真誠,顧名思義就是真實誠懇。我們與人相處,追求成功,良好的目標和準則應該是為了自己、他人和社會,三者均是獲益者。交際的實質是給予和索取。如果屬于精神上的給予,沒有真誠,別人就不可能得到你的給予;如果是物質上的給予,缺乏誠意,對方只能視作恩賜,可能因出于無奈,不得不接受。社會上不乏虛偽之人。他們把社交的技巧看成是蒙騙對方并謀取私利的一種手段。歷史上那些打算給正直的君王戴高帽子的奸臣,正是因為偽裝成一副正人君子、心口如一的樣子,其見不得人的勾當才能得逞。但是,虛偽、偽裝的東西是絕對經(jīng)不起時間的檢驗的,遲早會被人所識破。所以,一個人若在說話方面染上了這種毛病,也就注定了他失敗的命運。
可以這樣說,人的本性是真誠的,虛假是社會對人性的扭曲。由于經(jīng)濟與社會地位的高低不同,有些人以追求名利為目的,當達到這一目的的方式在社交中表現(xiàn)出來時,就造成了虛假。它對被蒙騙的一方會造成較大的損害。一個把自我實現(xiàn)目標放在金錢與權勢上的人,虛假幾乎是其痼疾。一個以財與勢作為社交本錢的人,是絕不會獲得別人的真誠的,也絕不可能獲得最終的成功。只有真誠待人,才能獲得相應的回報。
只有真誠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諺語說:“真誠貴于珠寶,信實乃人民之珍?!闭f話真誠的人,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說話真誠著稱。他14歲時參加殿試,真宗出了一道題讓他做。晏殊看過試題后說:“我10天以前做過這個題目,草稿還在,請陛下另外出個題目吧。”真宗見晏殊這樣真誠,感到他可信,便賜他“同進士出身”。晏殊在史館任職期間,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員常到外面吃喝玩樂。晏殊因為家貧,沒有錢出去,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書寫文章。有一天,真宗點名要晏殊擔任輔佐太子的東宮官,許多大臣不解。真宗對此解釋說:“近來群臣經(jīng)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和他的兄弟們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标淌庀蛘孀谥x恩后說:“我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里窮而已,如果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闭孀诼犃?,越發(fā)贊嘆他的真誠,對他更加信任。
由此可見,真誠,不論對說話者還是對聽話者來說,都非常重要。若不真誠待人,等于欺人、愚人,若輕信他人不實之詞,可能會耽誤大事,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