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策
壹 為什么熱臉會貼個冷屁股
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深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讎也,愿大王圖之?!鄙叹龤w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衛(wèi)鞅亡魏入秦》
一
這一章是《戰(zhàn)國策?秦策》的開卷。秦策的內(nèi)容很繁雜,估計得寫很多話來講述“策”本身的內(nèi)容。于是,我就想到一個詞,一個很讓人興奮的詞——放棄。不是放棄不寫,而是挑有意思的來寫,語言要盡量幽默些,盡量讓歷史變得生動,盡量吧。
書歸正傳。話說戰(zhàn)國七雄也不是誰都一直強,誰都一直弱,這就好比是七個音符組成的戰(zhàn)國音樂史詩,各國的強弱都是有變化的。
秦國原來很弱小,又處在邊陲,屬于荒蠻之地,被其他國家稱為“西戎”,不但被瞧不起,而且“落后就要挨打”,經(jīng)常受欺負。后來秦孝公繼位,看到別的國家通過變法革新變得富強,于是就下定決心改變積貧積弱的國家現(xiàn)狀,貼告示,發(fā)郵件,做宣傳,廣納賢才,并且許諾:“不論誰,不論哪個國家的友人,只要能幫寡人把國家治理得富強,就可以做高官,得到大量的土地。”估計那時候是沒有“原始股”的概念,有的話肯定還得加上“贈送一定數(shù)額的原始股”之類的。
時勢造英雄。衛(wèi)國的沒落貴族公孫鞅在魏國聽說此事后,仔細權(quán)衡,覺得魏國這家“公司”發(fā)展的潛力不大,而且“業(yè)績”正在呈下降趨勢,于是就托人找關(guān)系,直接見到秦孝公“面試”。當然,也是歷盡一番波折,公孫鞅才得到了孝公的認可,于是,兩人相談甚歡,甚至坊間有“斷臂”之類的小道消息流出。秦孝公封公孫鞅為相,賜其商於兩地,號為商君。
秦孝公把“公司”的上層以及董事會成員召集起來,準備開個動員大會,為即將到來的改革造勢,但是沒想到卻遭到了以甘龍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理由是祖宗的成法不可變。每次變法幾乎都要被這樣的理由來阻擋,為什么呢?我想是因為利益,變法必然要觸動有些人的利益,利益是你可以隨便動的嗎?秦孝公一看這么多人反對,一時間也有點猶豫,但是商鞅慷慨陳詞,訴說世界的格局變化,陳述祖宗之法不會讓秦國變強,提出依法治國,還說到了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套用設(shè)計師的話就是:“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p>
商君這番話說得秦孝公熱血沸騰,擼胳膊挽袖子的,“啪”地一拍桌子:“OK,變法!再有反對的,自己去監(jiān)獄排隊打卡,聽到?jīng)]有?”這一聲令下不但把商鞅嚇了一跳,也把孝公自己嚇了一跳。作為領(lǐng)導有時候拍桌子是心虛和不自信的表現(xiàn),不信你就細品。扯遠了,繼續(xù)說商鞅。
獲得了老板的支持,商鞅開始變法,可是你變法,得有個力度吧?什么是力度?就是說話算數(shù),要不然誰聽你的?。坑谑蔷陀辛舜蠹叶际煜さ囊桓绢^搬運到某個城門給五十金的典故,那是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臨時搬運工,并且薪酬也是前后都不見比他特牛的。
現(xiàn)象樹立起來了,就一發(fā)誰都收拾不了了。商鞅貫徹法令,公正無私,治罪不回避強大的宗族,獎賞不偏私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