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聞善厚家者,取之于國;善厚國者,取之于諸侯。天下有明主,則諸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為其凋榮也。良醫(yī)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敗之事,利則行之,害則舍之,疑則少嘗之,雖堯、舜、禹、湯復(fù)生,弗能攻已!
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范子因王稽入秦》
范雎每天都在希望中睜開雙眼,又在失望里閉上雙眼,一睜一閉,每天如此,兩年時間就這么過去了。
也不是王稽沒使勁,不給辦事,秦王也看了范雎同志的簡歷,但是就沒有要錄用的意思,連個面試的機(jī)會都沒給。范雎真有點著急了,于是就寫了一封特牛的自薦書。
他找關(guān)系托人把這份自薦書給秦昭王看,秦昭王看完后,十分高興,馬上賞賜了王稽,表揚(yáng)他挖別的國家的墻腳有功,還馬上派車馬去迎接范雎前來一敘。范雎的自薦書是咋寫的呢?
第一部分:您是明君嗎?
“秦王陛下,我聽說明君主政,賞罰分明。能打的就會得到封賞,能治理國家的官位就高,所以,沒有能力的人就不敢任職,有才華的人就不會被埋沒。假如大王認(rèn)為臣說得有道理,就請大王給我個平臺,依臣的計策行事,我很自信能夠給大秦帶來實惠。如果大王明知有利卻不去行其道,那我就是留在秦國也沒什么大意思。常言道,人是感情的動物,一般的君主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論功行賞,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是賞罰分明。如今臣的胸脯腰椎都難以承受刑罰之苦(看來那次茅廁逃生給范雎的身體機(jī)能造成了不小的傷害),我怎么敢拿毫無把握的計策來忽悠大王呢?臣雖然卑賤不足聞,且命運(yùn)多舛,大王難道認(rèn)為舉薦臣的王稽膽敢欺詐大王嗎?”
假如你是秦王,你會怎么選擇呢?人家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你就不能給個機(jī)會談?wù)??再說,你標(biāo)榜自己是明君,范雎給你機(jī)會了,你得把握住啊,再說,人吧,都圖利益,范雎說你按照我說的就會有大大的好處,什么計策這么靈驗?。壳赝蹩隙ㄒе囋嚳吹膽B(tài)度來一個療程的。范雎把王稽搬出來,一是證明自己確實有這個實力,否則怎么敢這么大包大攬?二是讓秦王更相信自己,三是自己成功了,秦王也不會忘記王稽的功勞,一舉多得,真是滴水不漏,牛啊。
第二部分:我為什么敢說這些?
“大王你是知道的,很多知名于天下的美玉,最初都是被璞所遮蔽的,歷盡波折才成為名器。臣不敢說是名器,但臣雖然被人遺棄,但是我自己不拋棄、不放棄,難道我就不能讓國家富強(qiáng)嗎?善于治國的明君,總是不知疲倦地舞動鋤頭,挖各個諸侯國的墻腳。目前什么最重要?人才啊。所以天下的明君都搶著要人才。但是有些諸侯空有眼珠,卻是裝飾,不識人才,任其流動,這就是損失??!大王洞若觀火,有利則為,有害不為,疑惑不定的話可以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