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焦慮不安地搜尋替罪羊的背后,是生活在一個不安定時代的緊張狀態(tài)下所產(chǎn)生的挫折感,這一點,在1951年春天麥克阿瑟將軍的撤職所引發(fā)的騷動期間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因為,關于這場大爭論,最驚人的事情多半不是演說和反演說,也不是國會聯(lián)合委員會那些沒完沒了的會議,而是那些原本就不喜歡麥克阿瑟將軍的報紙編輯和電臺評論員們所收到的雪片般飛來的惡毒信件。幾乎就像是接通了某個毒藥的源泉。要知道,當時,一般意義上的國際事務和特殊意義上的朝鮮戰(zhàn)爭,讓多少人緊張得忍無可忍:在一場憤怒的爆發(fā)中,他們不得不扔點什么東西在某個人的身上。這種深仇大恨的直率表達是短暫的,當博比?湯姆遜擊出他的本壘打的時候,當整個社會再一次成為“巨人”隊和“躲閃者”隊的球迷的時候,你會再一次認出你所熟悉的美國民眾良好的幽默感。然而,基本問題依然是:在一個必須無限期地在國外擔負起沉重而不確定的責任、同時其武裝力量毫不松懈的國家,我們如何能夠維持互相之間的信任,并維護生氣蓬勃的思想自由和表達自由?
我們天生就是一個樂觀自信的民族,但是,此前我們從未承受過我們今天所感覺到的那種沒完沒了的緊張,我們的耐性、幽默感和勇氣,正在經(jīng)受嚴格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