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潛行隱世”就是“伺機而動”(2)

素書博弈學 作者:(秦)黃石公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田園詩派的創(chuàng)始人,“隱逸詩人之宗”。他從小“好讀書,不求甚解”;他有濟蒼生、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卻又因不肯為“鄉(xiāng)里小兒”折腰而“歸去來兮”,過起了隱居田園的生活;他生性疏懶,嗜酒成癖,但又常常無錢買酒,于是便有了“我醉欲眠”、“淵明漉酒”、“白衣送酒”等佳話;他的詩文在當時并沒有什么名氣,但在唐宋之后,卻受到文人墨客的極力推崇,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

陶淵明出生于沒落的官宦家庭。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馬,封長沙郡公,是當時很有權勢的政治人物。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也做過安城太守。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之女,外祖父孟嘉對陶淵明的影響很大。陶淵明八歲喪父,家道衰落,與母親和五歲的妹妹相依為命。雖然生活很貧窮,但因家教優(yōu)良,他從小就在母親的指導下讀了許多書。在《五柳先生傳》中,陶淵明曾描繪自己“閑靜少言,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從讀書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但是他讀書并不是字斟句酌,而是“不求甚解”,以期與古人心靈冥合。

青年時代的陶淵明也有過遠大的志向,他曾在詩里說: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翻思遠翥。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

誰言行游近,張掖至幽州。

但陶淵明早年沒有做官,他二十九歲時,才因為母親衰老、家道貧困的緣故,出而擔任祭酒。不過,由于不能忍受官場的腐敗和黑暗,沒過多久便辭職不干了。后來,州里召他做主簿,他“辭不就”,在柴桑過起了自給自足的隱居生活。七年之后,陶淵明出任桓率鎮(zhèn)軍的參軍,但因母親去世,他辭官奔喪回家守制。

有一次,他對親戚朋友說:“我想過恬淡自娛的生活,現(xiàn)在出去做官,為隱居積攢一些衣食之資,不知可以嗎?”當權者聽說后,馬上派他去做彭澤縣令。縣里撥給他幾畝公田,他全部用來種植釀酒用的秫谷,說:“能讓我每天有酒喝就夠了!”妻子不同意他這么做,于是他便用一半的土地種植粳稻米,另外一半仍種植秫谷。

陶淵明當上彭澤縣令沒多長時間,有一天,潯陽郡郡守派一個督郵到縣里視察,縣吏告訴他:“您應該穿好衣服,束好衣帶前去拜見。”陶淵明聽后,嘆了口氣說:“我豈能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鄉(xiāng)里小兒卑躬屈膝?”當天便辭了彭澤縣令這個職務,回歸故鄉(xiāng)。陶淵明只當了八十五天的彭澤縣令,從此就沒有再做官,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

陶淵明四次辭官,最終選擇歸隱,一方面是他愛好自由的天性所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讓他不得不作出這樣的選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