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2)

說好做好 作者:星云大師


對于弟子日常的衣食住行,乃至疾病醫(yī)藥、探親路費等一切福利,雖然我都考慮周詳,并且督促有關單位張羅齊全,有時還是難免老婆心切。心平、永平開刀療養(yǎng)期間,我一次又一次地去醫(yī)院探視,其他徒眾臥病吊點滴時,我也經(jīng)常提著稀飯、醬菜前往慰問……力有未逮處,則遣侍者攜補品、瓜果代為致意。旁人看了,都笑稱我是個“孝順的師父”,其實我只想盡一點道友之情罷了。

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我并不以為自己比徒弟高明,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以外,我更希望他們能“青出于藍,更勝于藍”,所以不但延聘名師前來教學,也鼓勵他們出外參學游訪,經(jīng)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來增廣見聞,拓展胸襟。

十八年前,依空到東京大學深造,我親自陪他遠赴東瀛,托付給水野教授;依昱在駒澤大學讀書,我去日本看他,他竟然安排隨侍我同行的弟子睡在房間,我則伴著日月星辰,在陽臺上睡了一晚;心中懸念慧開的生活起居,我專程前往費城的天普大學;想要了解依法的學習情況,我不辭辛勞,去夏威夷大學、耶魯大學講演;甚至我借朝圣之名,數(shù)次至印度,走訪詩人泰戈爾所創(chuàng)辦的梵文大學,探望正在攻讀學位的依華;我乘出國弘法之便,巡視各地道場,其實真正的用意,無非是想看看在海外開山拓土的弟子是否安好。我忍耐風霜雨雪,受著暑熱嚴寒侵逼,這份愛徒之心,恐怕只有為人父母者才能體會。

早期的弟子出國參訪,我努力籌錢,自掏腰包,但后來留學的人數(shù)日益增多,而常住財力也比以前稍好,我恐怕徒眾只知道有師父,不知道有常住,于是改由常住支付學雜費用。雖然如此,每回出島,我還是做“散財老爹”,拿錢給他們購買書籍文具,將身上帶的盤纏,沿路收的紅包全都送光了,才安心回山。一九九四年,我環(huán)球弘法,給五大洲的百余名留學弟子每人百元美金,兩萬元的美鈔就這樣從口袋里消失了。在飛機上俯瞰漸離視線的青山綠水時,我衷心默禱他們?nèi)蘸竽軐W有所成,對國際佛教的交流有所貢獻。

至今佛光山每一個弟子都有出國的經(jīng)驗,有人曾對我說:這樣會使一些人才流失,豈不是白費心血?其實,如果真是這樣,也可以散播佛法,與大眾結緣,未嘗不是“傳燈”的方式之一。只要盡其在我,努力耕耘播種,一旦開花結果,不一定只留給自己欣賞,也應該讓世人共同分享,這原本就是我一貫的度眾信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