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各個道場紛紛效法這些弘法模式,說明了當初的勇于創(chuàng)新有其必要。為了引起社會人士對佛教的重視,我還舉辦空前未有的佛誕花車游行、大藏經環(huán)島宣傳、運用視聽器材的環(huán)島布教等活動,果然掀起了學佛熱潮?;叵氘敃r我們既無文宣專才與組織經驗,又要經常面對教內教外人士的杯葛,而能所向皆捷,造成轟動,實在是靠著不退轉的信心與勇氣所使然。
弘法布教固然是困難重重,建寺安僧,乃至辦學培養(yǎng)僧才,也不無種種阻礙。一九六五年,我在壽山寺興致勃勃地向大眾宣布要創(chuàng)辦佛教學院時,卻被某位有力量的信徒潑了一盆冷水,他說:“師父!您辦佛學院,我們無法長期支持經費,將來您會沒有飯吃?!闭\然,我當時財力匱乏,但是培植僧才以振興佛教已是刻不容緩的事,因此我不受警告威嚇而退志,仍然決心辦學,佛教學院于焉成立。三十年來辦學不輟,畢業(yè)的學生人數(shù)愈千,遍布島內外,不斷為佛教獻身賣力,而當年入學的學生慈嘉、慈怡、依嚴、心定、依恒、心如等,隨我開山辟地,建立不少汗馬功勞,目前都是佛光山最優(yōu)秀的職事。常自慶幸:當年若稍有遲疑,不知要平白損失多少法將良才。
決定籌建佛光山時,也聽到不少反對的聲音,信徒們認為,既然已經有了宜蘭雷音寺、高雄壽山寺可以聽經禮佛,又何必要千辛萬苦另拓道場?于是我特地包了一輛大巴士將大家?guī)F(xiàn)場,以便實地說明心中的理想,沒想到他們見到刺竹滿山,野草沒脛,更加害怕起來。大家不但不肯下車,還說:“這種鬼地方,有誰會來?要來,師父您一個人來吧!”我獨自下車,信步繞山一匝,思忖良久后,篤定地對自己說:“我,非來此開山不可!”
開山時,篳路藍縷的困苦艱辛,日夜不休的擘畫經營,層出不窮的洪水天災,聲勢浩大的悍民圍山都非筆墨可以形容,然而就在無比堅定的勇氣之下,一石一土的堆積,一血一汗的揮灑,使荒山成為今日的佛光山勝地。當年不肯下車的信徒,后來都成了朝山的???。當初美國西來寺的建設,也曾遭受附近居民的反對,經過百余次的公聽會、協(xié)調會,十年的慘淡經營,才得以完成,如今不但是西半球第一大寺,更受到美國人的歡迎。其余島內外各別分院,也都是在經濟拮據(jù)、人力缺乏的情況下創(chuàng)立而成,其中所經歷的困境,不知凡幾。自忖若非秉持勇猛的信心和毅力,無法完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心愿。當然,于佛光山我雖退位,但于和尚我并未退休,所以對于國際佛光會,我還要更精進努力不可!